□ 徐東坡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傳統紙媒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紙媒高高在上的媒介姿態,正面臨新媒體的巨大沖擊。紙媒作為重要的媒介載體,是黨和國家的喉舌。新聞傳播的權威性,是新媒體難以具有的媒體優勢,但在媒介載體、傳播時效性等方面,紙媒的生存短板顯露無疑。因此,如何實現轉型發展,成為紙媒面向未來發展的重要立足點。在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中,紙媒的生存空間得到拓展,“轉型+融合+創新”的發展模式成為紙媒發展的三大支撐。
面對新媒體的沖擊,紙媒發展的困境日益顯現,傳播載體單一,在單向的傳播模式之下,難以形成媒體優勢,大量讀者逐漸流失,導致紙媒面臨生存與發展的雙重壓力。
在新媒體時代,紙媒傳統高高在上的媒體姿態已逐漸弱化,大量讀者的流失,導致紙媒面臨嚴峻的生存困境。首先,紙媒的讀者以中老年為主,對于年輕讀者的吸引力減弱,讀者的大量流失,讓紙媒的經營發展效益不足,嚴重影響生存發展;其次,廣告投放量的下降,也讓紙媒的盈利能力出現困境,“入不敷出”的經營發展現狀,嚴重影響紙媒的可持續發展;再次,紙媒的創新發展滯后,對于市場布局比較欠缺,導致紙媒的生存空間日益收縮,難以支撐發展所需。
指尖上的信息獲取方式,已成為新媒體時代的顯著特點。紙媒單一的傳播載體,不僅難以適應新的時代發展需求,而且不利于競爭優勢的培育。首先,紙媒的傳播載體單一,紙質傳播的方式,不僅傳播效率低,而且存在較大的滯后性,與當前的生活消費模式形成較大的矛盾沖突;其次,紙媒的競爭優勢逐漸弱化,紙媒權威性、專業性的媒體優勢,正逐漸被弱化,進一步造成紙媒生產空間的收縮。因此,在新媒體時代,紙媒拓展傳播渠道,搭建傳播新平臺,是紙媒轉型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更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有力舉措。
紙媒以單向傳播為主體,導致媒體傳播缺乏互動式傳播機制的構建。首先,紙媒單向傳播模式,弱化受眾在傳播鏈中的主體地位,受眾缺乏對傳播內容的互動交流,顯然與新媒體時代互動式的傳播機制相矛盾;其次,個性化定制服務已成為媒體服務的重要發展方向,紙媒單向的傳播模式,顯然無法形成個性化定制服務,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再次,社交媒體的不斷發展,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逐漸成為媒體傳播的新載體,而紙媒在新媒體領域的布局發展,缺乏實質性的工作推進,表現出發展的滯后性問題。
在新的媒體環境之下,紙媒的轉型發展之路“開闊”,但也面臨諸多的阻力。特別是轉型發展中,如何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成為紙媒面向未來發展的重要著力點。在筆者看來,新時期紙媒的轉型發展,關鍵在于創新驅動,在“嫁接”新媒體、創設傳播新平臺的構建中,為轉型發展鋪設良好的道路。因此,具體而言,新媒體視域下紙媒的轉型發展,關鍵在于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面對新媒體對紙媒的沖擊,紙媒的發展構建應以創新發展為導向,打破傳統發展格局。紙媒要立足自身優勢,在碎片化的信息時代,以專業化、權威性的媒體姿態,培育核心競爭力。首先,紙媒要“瘦身”。在新媒體視域之下,紙媒要轉變傳統發展思維,對新聞內容、專欄文章、新聞報道等進行有效調整,充分發揮紙媒的專業性特點,在深度報道、社會熱點等板塊中,做到“深耕+培育”,讓紙媒的媒體優勢成為媒體競爭力的重要載體;其次,以創新發展為導向,在內容、方式及數據新聞等方面,應加快品牌構建,以品牌驅動發展,形成更加廣泛的社會效應。《江南都市報》作為綜合性都市生活類報紙,在新媒體的大環境之下,精準定位、品牌建設,打造了從“社會熱點”到“教育在線”再到“體育風險”等系列新聞欄目,將自身的品牌定位植根于“都市”和“生活”兩大元素,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再次,紙媒的權威性、專業性,決定了其具有廣泛的社會公信力和影響力,這應成為紙媒創新發展的重要著力點。紙媒的創新,在于如何契合時代背景,在與主流新媒體的互動中,將自身的媒體優勢激活,以更好地推動紙媒向新媒體融合發展前行。《人民日報》依托專業性、權威性等媒體優勢,在構建傳統媒體發展格局的同時,進一步推進數字人民日報建設,讓紙媒的媒體要素從單一的“紙”向“紙+數字化”方向發展。
轉型發展是一個過程,需要紙媒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環境之下,有效“嫁接”新媒體,助力紙媒深化轉型發展。首先,紙媒要意識到巨大的生存沖擊,應注重與新媒體的有效嫁接。從實際來看,紙媒已認識到新媒體的載體優勢,但在與新媒體的嫁接中出現了“水土不服”,導致紙媒轉型成效甚微。為此,轉型發展的推進,要求“嫁接”工作要立足自身定位,打造更具社會影響力的紙媒。《羊城晚報》作為大型綜合報紙,在與新媒體的嫁接中,充分立足自身的媒體形態,在新媒體終端構建了“拍拍動AR”“常回家看看”等APP產品,讓紙媒與新媒體的聯姻更具實效性;其次,嫁接新媒體,實現媒體資源整合。紙媒新聞傳播的滯后性,成為其轉型發展的主要短板,應在媒體資源整合中,進一步得到優化。通過PC端、移動端全覆蓋,將傳統資源向新媒體平臺移植,構建發展新格局。《中國經濟周刊》在傳統媒體資源的基礎之上,將資源要素在PC端、移動端上進行呈現,成功打造成為以經濟為主體的主流財經媒體平臺。
紙媒以單向式傳播為主體,缺乏互動式傳播平臺的搭建。在新媒體時代,雙向互動式傳播成為主流,更加契合受眾新聞獲取與閱讀的需求。因此,紙媒在轉型發展中,要充分依托新媒體的載體功能,搭建新聞傳播新平臺,對于提升紙媒的傳播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以新媒體的載體功能,搭建紙媒新聞傳播的新平臺。紙媒傳播效能的提升,在于轉變當前單向且單一的傳播形態,能夠在新媒體的平臺之下,為紙媒傳播提升傳播效能,以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閱讀需求。此外,個性化服務成為媒體發展的新方向,紙媒要在網絡推廣平臺、大數據平臺中,深挖用戶數據信息分析,以受眾需求為導向,細化新聞傳播渠道;其次,通過微信、微博等主流社交媒體,搭建紙媒新聞傳播的新空間。紙媒可以建立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與受眾在線互動,受眾的意見反饋、信息推送,都可以在新媒體平臺實現,極大地提高了紙媒的信息傳播效率,讓服務更加細致。人民日報在新媒體平臺的搭建中,依托微信、微博等平臺,吸引了大批忠實粉絲,成為人民日報新聞傳播的重要陣地。因此,紙媒要發展,平臺搭建是關鍵。應充分依托新媒體的載體功能,為新聞傳播創設多樣化的渠道,以確保新聞傳播的實效性、互動性。
總而言之,紙媒的發展布局,在于如何突破傳統發展思維的禁錮,以新的發展視角,實現戰略性發展的全面推進。紙媒正面臨新媒體的沖擊,同時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環境之下,紙媒的轉型發展之路在于立足:立足媒體優勢,搭建創新發展空間;在于嫁接:嫁接新媒體,促進融合式發展;在于依托:依托新媒體載體功能,搭建傳播新平臺,實現互動式傳播機制。新媒體視域下的紙媒,要銳意進取,在創新發展中構建戰略性發展的良好布局,為新時期紙媒的戰略性發展創造良好的內外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