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麗
(商洛市商州區林特產業發展中心 陜西 商洛 726000)
栗癭蜂又叫栗瘤蜂(Dryocosmus Kuriphilus yasumatsu),屬膜翅目癭蜂科,是板栗主要蟲害之一,在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1年發生1代,初齡幼蟲在芽組織形成的小室內越冬。次年4月中旬開始取食,被害芽受到刺激逐漸形成蟲瘤。5~7月化蛹,6月上旬羽化,成蟲在瘤內羽化后停留10d左右,然后咬孔外出。成蟲脫癭飛出后不久便可產卵。卵多產在當年生枝條的第1~5腋芽內。幼蟲8月孵化,隨后在芽內越冬。4月下旬開始出現蟲癭,5月大量形成。栗癭蜂主要天敵是栗癭長尾小蜂。為防治栗癭蜂對板栗的危害,筆者進行了栗癭蜂危害及防治效果試驗,現總結如后。
主要危害板栗樹冠中、下部發育枝和結果枝的1~5腋芽,受害芽春季抽生短枝,在枝上、葉柄、葉脈上長成疣狀蟲癭。蟲癭較多的枝條枯死,被害株樹勢衰弱,不能抽新枝梢,不僅當年無果實,也影響次年產量。
2.1試驗林概況。試驗設置在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黑山鎮板栗林,試驗面積1hm2,樹齡20年生,樹高3.8~4.9m,株行距4m×4m,郁閉度0.7~0.8,林內栗癭蜂常年發生,危害嚴重。
2.2試驗方法
2.2.1林業綜合技術措施防治試驗。林業綜合技術措施包括:①選擇球果針刺密而長的品種和抗蟲性品種均可減輕危害;②加強檢疫,禁止從疫區調入苗木和接穗;③加強板栗樹的土肥水綜合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栗樹抗蟲能力。試驗設置林業綜合技術防治與對照(CK)2個處理組,以單株為小區,重復3次,防治后調查防治效果。
2.2.2剪除蟲癭防治試驗。在冬春結合整形剪除蟲癭,不但可以減輕危害,而且能促進栗樹生長和結實。試驗設置剪除蟲癭防治與對照(CK)未剪除2個處理組,以單株為小區,重復6次,剪除后調查防治效果。
2.2.3保護利用天敵長尾小蜂防治試驗。注意識別長尾小蜂寄生瘤,冬季修剪和5月剪除蟲癭時要加以保護。在4月上中旬至5月份長尾小蜂產卵期間,人工摘除樹上蟲癭于干燥處保存,以免發霉。在癭內害蟲相繼死亡,而長毛小蜂依然存活,長尾小蜂的寄生瘤體保持青綠(栗癭蜂咬瘤出飛的瘤體干枯)。到翌年秋季再將寄生有天敵的蟲癭移掛于栗林中,長尾小蜂便羽化飛出,再行寄生,可起到控制害蟲的作用。試驗設置保護利用天敵長尾小蜂與對照(CK)未利用天敵2個處理組對比。以單株為小區,重復6次,保護利用天敵后調查防治效果。
3.1林業綜合技術防治效果。從表1可以看出,通過林業綜合技術措施防治,方法簡單,成本低廉,無公害,便于推廣應用,蟲癭減少率為83.8%。

表1 林業綜合技術措施防治效果
3.2剪除蟲癭防治效果。從表2可以看出,通過剪除蟲癭后,蟲癭總數大大減少,從而減輕了栗癭蜂對板栗樹危害,其蟲癭減少率為90.5%,防治效果明顯。

表2 剪除蟲癭防治效果
3.3保護利用天敵長尾小蜂防治效果。從表3可以看出,通過對栗癭蜂天敵長尾小蜂的保護利用,長尾小蜂寄生于栗癭蜂體,可起到對害蟲的控制作用,其防治效果為84.6%,防治效果良好。

表3 保護利用天敵長尾小蜂防治效果
試驗結果表明,林業綜合技術措施防治,方法簡單,成本低廉,無公害,便于推廣應用,效果好,蟲癭減少率為83.8%。剪除蟲癭,減輕了栗癭蜂對板栗危害,其蟲癭減少率為90.5%,防治效果明顯。保護利用天敵長尾小蜂寄生栗癭蜂瘤體,可起到對害蟲的控制作用,其防治效果為84.6%,防治效果良好。
[1]謝榮國.栗癭蜂生物學特性及防治技術研究 [J].陜西林業科技,2010(2):48~50.
[2]孫智,李和幫.板栗病害周年綜合防治技術 [J].農技服務,2011(10):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