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揚
(北鎮市蔬菜發展中心 遼寧 北鎮 121300)
水稻育苗基質作為營養土的替代產品已逐漸進入人們視野,在環境友好和資源型育苗基質尚不完全成熟,加之育苗基質價格偏高的情況下,推廣以草炭為主要成分的基質速度較慢。為此,采取過渡應用的思路,將育苗基質與床土混配育苗,擬開展不同類型水稻育苗基質與床土混配比例的試驗,尋找最佳混配比例,以便指導農業生產。
1.1供試材料
1.1.1育苗基質。凡宇牌育苗基質(由沈陽凡宇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稻思樂牌水稻育苗基質(由江蘇淮安柴米河公司提供)、水稻常規育苗營養土(由試驗點自行準備)。
1.1.2試驗作物。水稻,品種為鹽豐47。
1.2試驗地點。試驗地設在北鎮市廖屯鎮大祖村。
1.3試驗方法。試驗設9個處理,分別為凡宇牌育苗基質(處理1)、凡宇育苗基質和營養土混配比例2∶1(處理2)、凡宇育苗基質和營養土混配比例1∶1(處理3)、凡宇育苗基質和營養土混配比例1∶2(處理4)、柴米河牌育苗基質(處理5)、柴米河育苗基質和營養土混配比例2∶1(處理6)、柴米河育苗基質和營養土混配比例1∶1(處理7)、柴米河育苗基質和營養土混配比例1∶2(處理8)、常規營養土對照(處理9),3次重復,隨機排列,共27個小區,每個小區16盤。育苗載體均為常規硬盤,外徑規格為60cm×30cm。各處理管理一致,每個處理移栽面積400m2。
2.1種子處理。4月7日曬種2d,4月9日用5%鹽水選種,用清水洗滌,再用400倍浸種靈浸種3d,4月11日晚將種子撈出控水。
2.2育苗。4月12日播種育苗,播種量每盤0.11kg,人工混拌不同比例營養土和基質,將盤擺入棚內,大棚中間留0.5m過道,兩側擺盤,噴水后蓋好薄膜。
2.3苗期管理。苗前不通風,苗長至1葉1心,溫度高于30℃略加通風,2葉1心時溫度控制在25℃左右,3葉時揭四周棚膜煉苗,防立枯病、青枯病1次。4月17~18日出苗,前4個處理出苗早些,后5個處理晚1d出苗,所有處理出苗整齊,22日1葉1心,26日2葉1心,29日3葉1心,1、2、3、4、9五個處理長勢良好,葉色濃綠,秧苗高而健壯。5、6、7、8四個處理植株矮小,葉片發育有些慢,要晚2~3d。
2.4本田管理。4月初進行本田田埂維修、整地、泡田、耙地,結合耙地每畝施一次性水稻肥40kg,用丁草胺加農思它進行封閉除草。5月25日插秧,5月30日返青,6月12日始見分蘗,6月16日追返青肥。6月27日畝施一次性肥12kg,防治水稻二化螟2次,防治稻瘟病3次。8月6日防稻曲病,結合打藥噴施磷酸二氫鉀,8月8日陸續開始抽穗,用三唑磷鋅防治稻飛虱,同時加入磷酸二氫鉀和噴施寶一起噴施。
2.510月14日收獲。
3.1生育時期調查。關鍵生育時期見表1,由表1可見各處理關鍵生育期基本一致,無差異。

表1 本田關鍵生育時期調查表 (月/日)
3.2產量性狀調查。單位面積(666.7m2)試驗產量性狀調查結果見表2。

表2 單位面積 (666.7m2)試驗產量性狀調查表
從苗期長勢上看,處理1、2、3、4、9葉色濃綠整齊,其它幾個處理葉色略淺。從田間管理上看,1、2、3、4、9五個處理緩苗快、分蘗快,后期差異不大。從產量上看,處理1、2、3、4、5、7均比對照高,處理6、8比對照低。通過一年的試驗,可以看出水稻育苗基質與床土混配是個不錯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