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娜爾·卡爾巴拉
(新疆福??h闊克阿尕什鄉農業 (畜牧業)發展服務中心 新疆 福?!?36400)

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對于玉米、棉花等農作物的覆蓋率接近100%,新疆每年總覆蓋面積約為3500萬畝。由于多年的覆膜沒有及時回收和處理,覆膜造成污染急劇增加,已經達到畝均約18kg,部分地區更達到了畝均40kg,已經嚴重超標。在阿勒泰地區,覆膜的使用也十分廣泛?,F就覆膜殘留嚴重超標的情況,分析殘膜造成的危害和潛在威脅。
1.1耕地土壤惡化。地膜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在土壤中的分解時間至少需要100年。由于地膜打破了土壤原有的生態條件,造成了土壤孔隙沒有連續性;重力水的下移減緩;土壤水含量降低等,極大的影響了土壤的抗寒能力。于此同時微生物的降低,導致土壤的肥力降低。
1.2威脅農作物的生長。土壤的透氣性、水分、養分急劇下降,農作物的根部得不到良好的生長環境,造成農作物減產。據檢測種子播種在這種惡性土壤中爛種率和爛芽率升高,減產率高達10%左右。
1.3威脅家畜的健康。殘膜部分裸露在地面上,與牧草混在一起,易被家畜誤食,在家畜胃中纏繞,造成家畜消化不良,造成家畜生長緩慢,甚至發生疾病、死亡情況。
1.4污染環境。殘膜破損后,四處散落,導致農村的污染加劇,加大了清潔人員的工作量。部分難以清理的塑料也極大的影響了農村的環境,阻礙新農村建設。
1.5影響農業生產效率。殘膜破損后,有部分殘膜纏繞在農業機械部件上,造成機械不能正常使用,致使農業作業效率的下降。
新疆殘膜的回收以人工揀拾為主,殘膜累積影響到播種。而且人工揀拾也只能回收地表的殘膜,土壤層的殘膜無法被揀拾。回收地膜的主要時間為播種前、夏季和秋季耕前,這些時間段也都是農忙季節,所以人工收取地膜難以完成,從而導致地膜回收不足,致使大量地膜殘留。機械化的回收殘膜,工作效率是人工回收的數倍,在降低工作強度的同時,也減少了回收殘膜造成的人力資源緊張等問題。機械化的回收殘膜有效的降低了白色污染,提高了作物產量,既提高了農作物產量也實現了農業可持續化發展,值得大力推廣。
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能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顯著提高了經濟效益。由于技術簡單易學,且提高產量,所以農民大面積使用推廣,而清理殘膜費時費力,并且不回收殘膜在短時間內也不能造成直接的經濟損失,所以大部分農民選擇不回收殘膜。而機械化的回收殘膜需要相對應的費用,因此農民也放棄了機械化回收殘膜。由于殘膜的回收工作沒有引起農民足夠重視,而國家也沒有相對應的法律法規進行約束,因此造成殘膜污染加劇。
殘膜污染的治理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包括技術、政策及宣傳等方面。使用可降解地膜進行替代,降低不可回收地膜的使用率。大力加強農機檢查,禁止地方生產和銷售超薄膜,同時給予農民部分補貼,引導農民使用標準地膜。對不正當使用和生產的給予處罰。給農民進行殘膜回收的意義進行講解和教育,提高農民對殘膜回收的認識,政府部門加強配合,并盡可能的回收殘膜。對殘膜的回收,應當推廣機械化回收,幫助和引導農民回收殘膜。最后將回收過的殘膜回收再利用,讓廢棄的殘膜制作成其它的塑料制品,在降低了污染的同時也節約了成本。
治理殘膜污染要積極推廣機械化殘膜的回收,政府部門增加對回收機械投入的財政補助。殘膜污染的治理要以高產、生態為主要目標,建立綜合治理體系,加強殘膜回收后的再利用技術開發,對不按照規定標準執行的要采取處罰措施,以使全民自覺參與到殘膜污染治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