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軍,蔣 政,陳富強,牟一今
(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廣西 柳州545005)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車輛品質的追求也不斷提升。經過市場調查,發現很大一部分用戶對于NVH的要求擺在了很高的位置。NVH(Noise Vibration and Harshness)性能也是主機廠在車型開發過程中的一項核心指標,該指標的達成與否直接影響整車的品質。
然而在從事的項目過程中,其中一款車的加速噪音過大、換檔力重,直接影響了產品定位。為了解決該問題,從理論上進行了分析。并通過采用雙質量飛輪替代單質量飛輪,以及對應的離合器也相應地進行了更換。從主觀感受來評估,雙質量飛輪的方案在加速噪音改善方面有明顯效果。優化后的離合器,也使得各檔位換檔力有所改善。
傳動系統的共振頻率與其固有頻率相同,如圖1所示,一般取決于以下公式[1]:

式中:Wr為共振轉速(rpm);We為固有轉速(rpm);c為傳動系統剛度(Nm/°);j為傳動系統轉動慣量(kg·m2)。

圖1 傳動系統扭轉共振示意圖
在傳統傳動系統中,為了減少發動機扭振,離合器從動盤配備了減振彈簧[2]。傳動系統所能傳遞的扭矩可由以下公式表征:

式中:Ttm為傳動系統傳遞的扭矩(Nm);c為傳動系統剛度(Nm/°);θ為允許擺動的角度(°);
為了消除傳動系統的共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通過降低傳動系統的剛度,將共振轉速降到怠速轉速以下。由于結構限制,離合器減振彈簧所能允許擺動的角度θ角度增加幅度有限。另外離合器還需要需要實現傳遞扭矩的功能,所以傳動系統剛度c也就不能減小到目標值。換言之,離合器配備的減振彈簧并不能完全消除傳動系統的共振問題。
雙質量飛輪的出現,解決了之前提到的技術難題。雙質量飛輪相比離合器,擁有更大的物理空間以增大旋轉角度,從而在實現同樣扭矩傳遞的前提下,減小傳動系統的扭轉剛度。
為了驗證這一理論,進行了試驗車試制和測試,采集了單質量飛輪狀態和雙質量飛輪狀態的整車NVH數據,并進行了對比,如圖2所示。
單質量飛輪方案,在發動機轉速n>1 100 rpm,噪聲均超過 70 dB(A);在發動機轉速n=1 100、1 800、2 200、2 600~3 000 rpm 出現峰值,最大噪聲達到75.38 dB(A),存在共振現象。
雙質量飛輪方案,在全油門加速工況下,低速段(n=900~1 350 rpm)噪聲改善效果顯著,最高降幅達到8.3 dB(A);各測試點在n=1 800~2 200 rpm峰值明顯降低,共振消失;在n=2 600~3 000 rpm轉速段的峰值也明顯降低,降幅在3~5 dB(A).

圖2 三檔全油門加速NVH測試數據
動態換檔過程中,依靠同步器產生的摩擦力矩改變輸入端零部件轉速。同步沖量與輸入端轉動慣量成正比,換檔力與同步沖量有直接關系,同步沖量越小,換檔力越小。
由于雙質量飛輪具備了減振彈簧,本文提出了一種取消離合器的減振裝置的優化方案。該方案降低離合器從動盤的轉動慣量,也就是減小了各檔位同步沖量。
從實際測試數據來看,優化后的各檔位換檔力都有一定的降幅。其中N-R降低了17.9%,4-3降低了5%,改善了換檔力重的問題,提升了換檔舒適性。

圖3 換檔力對比
本文從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加速NVH及換檔力重的問題出發,對傳動系統進行了理論分析并提出了現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并通過實際車輛試制、對比測試分析,驗證了理論分析。通過采用雙質量飛輪降低傳動系統扭轉剛度,將傳動系統共振轉速降低到怠速以下,改善了全油門加速的NVH問題。同時通過取消離合器的減震裝置,降低了離合器的轉動慣量和各檔位的同步沖量,減少了各檔位換擋力,改善了換擋力重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工程手冊4:動力傳動系統設計篇[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2]陳家瑞.汽車構造[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