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瑞華,卓家群,楊海艷,黃 莉,黃慧玲
(柳州五菱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廣西 柳州545007)
近年自從項目的概念在生產服務各行業被廣泛運用后,學術界對研發管理的研究日益升溫。汽車零部件企業作為汽車產業發展的第一支柱,依據質量體系TS16949中的先期產品質量策劃流程,運用精益產品開發理念進行零部件新產品研發。在零部件多項目并行管理的常態環境下,結合企業自身特點,迫切需要探索一種零部件與整車相融合的管理方式。
研發是“研究”(Research)和“發展”(Development)的縮寫,“研究”包括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發展”是知識的應用。研究與發展,簡稱研發,包括所有的科研和技術發展工作。現在的研發管理不單純是技術管理,已經延伸到新產品的生產、營銷的技術實現全過程[1],簡單地說就是在研發總體戰略的指導下,對研發工作進行的組織管理、流程管理、計劃管理、績效管理、成果管理、團隊建設等活動,過程中涉及到風險管理、成本管理以保證研發能夠更好的達到預期目標[2]。
國內外一些專家學者研究總結,認為有四類研發管理模式[3]:
第一類,以科研和發明為導向的研發管理模式。研發活動由工程師和專家等專業技術人員主導,研發任務、進度、結果都是有專業技術人員決定,這種開發模式利于新技術研究,但無法滿足企業利益最大化的目標。
第二類,以項目管理軟件為模板的研發管理模式。按WBS分解項目工作結構,運用Project項目管理軟件進行計劃管理,并在進度節點、項目預算和成本、人機料法環資源等約束條件下,分析確定動態的關鍵路徑以提高工作效率。但這種模式需要管理者具備豐富的經驗、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主觀性較強。
第三類,以流程優化為代表的研發管理模式。階段評審流程、核心小組、結構化開發流程、開發工具和技術作為產品及周期優化法的基礎,支持有效決策、提高開發效率;通過產品戰略流程、技術管理、管道管理三要素定義產品類型,制定合適的商業戰略,保持核心競爭力、整合項目資源。產品及周期優化法已經比較成熟和完善,世界500強中80%的公司在推行此管理模式,雖然是最實用的管理方法,但當流程出現偏差時,會影響產品開發的自身設計方法和應用工具的使用從而造成錯誤發生。
第四類,以集成開發理論(IPD)為代表的研發管理模式。集成開發將產品的發展情況和客戶對產品新功能新技術的需求情況,科學匹配資源優化投資組合,形成在全企業范圍內有效的業務流程,保證產品開發項目計劃能按既定目標順利完成,提升知識技術創新能力和產品研發管理水平。
W公司是一家整車開發與零部件制造兼具的制造型汽車企業,采用矩陣式組織機構,目前主要以項目管理模板式研發管理為主,兼用流程優化的方式以改進研發管理。該公司整車開發以輕型客車為主打,零部件制造涵蓋底盤、車身鈑金、塑料飾件、座椅、車身附件等,零部件不僅開發產品供應企業自主研發的整車,同時還是以轎車為主打的S公司的戰略合作伙伴。由圖1看出,W公司產品種類多、車型類別不同且所涉及的制造工藝差異較大。
公司按產品類別粗分為整車和零部件,由此再細分為兩大整車平臺和三大零部件模塊研發管理。針對零部件新產品開發,根據產品規劃S公司每年會在同時期或錯峰開發幾款車型,而W公司按其自身的長期戰略規劃,與S公司同步開發底盤、車身鈑金、塑料飾件、座椅等,同時管理者會分別針對各種產品制定關鍵路徑進行研發管理跟蹤。
零部件模塊化管理的優點:有利于同類產品開發經驗總結及積累并在新項目中應用、有利于標準化管理、有利于專業化管理、有利于細化管理,但模塊化管理風險識別有局限性。風險問題在每種產品開發關鍵路徑上,被識別出、分析根本原因、制定對策及計劃,閉環跟蹤,看似風險管理到位,但在人、機、料等資源緊張的情況下,每個風險問題都用全力去解決,會存在顧此失彼、開發人員工作長期超負荷、資源分配不合理的情況。
不同類型的產品設置在不同的區域工廠生產,因各區域工廠管理文化存在差異,相同的流程在不同的區域工廠執行狀況存在不一致的情況。
經過前期的探索看出,企業不管采用何種研發管理模式、對項目的哪類內容進行研發管理,研發管理是對有約束條件的可利用的資源和信息流通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其實就是對信息的管理。基于此,W公司對零部件模塊化管理方式進行了優化,提出按照顧客整車車型來集成統籌管理項目,這種管理方式有以下優點:
(1)能站在顧客角度識別出真正的風險問題或項目關鍵路徑,提供顧客滿意度。從人力資源工作負荷飽和率看,一般企業不會安排專人負責一種零部件產品的開發,基本按同類來劃分工作范疇,即按同類型產品進行模塊化管理,或按顧客車型平臺進行所有承接零部件產品開發。如圖1所述,兩種方式都有弊端,按顧客整車車型來集成統籌管理可實現優劣互補,提升信息管理及分析效率。

圖1 集成統籌研發管理方式
(2)有利于管道管理。項目研發過程有大量實時動態信息在傳遞、變更,研發管理就是這些龐大信息集合地,模塊化研發管理方式實現專業化信息分類,集成統籌研發管理方式實現項目風險分管理層級升級決策推進,均衡各類資源的分配合理性,壓縮風險解決周期,提升研發管理效率。
(3)有利于研發管理經驗共享。項目管理者的能力提升主要在經驗的積累,三個模塊產品在風險問題識別、討論、升級的過程中,親身經歷和實時交流過程就在無形中同時積累沉淀。
W公司在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伴隨著研發人員極度短缺、工作超高負荷運行、離職率上升等問題出現,嚴重影響著項目進度、產品開發質量、研發人員穩定性和團隊凝聚力。公司優化研發管理方式,采用模塊化與集成統籌管理柔性結合的管理方法,極大改善了工作超高負荷、離職率上升的現象,管理主次有序使資源分配更合理,突破項目進度及質量控制的瓶頸,為公司業務發展做出貢獻。
結構化的研發流程是研發管理的基石,隨著市場變化越來越快,在不斷優化研發管理方式的同時,企業更需要流程化的運作來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后續考慮在流程可執行性方面改進。
參考文獻:
[1]韓巍.“管理學在中國”-本土化學科建構幾個關鍵問題的探討[J].管理學報,2009(6):7-8.
[2]國家統計局,科技部.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10[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3]Michael E McGrath.下一代產品開發:如何提高研究生存率,降低成本和縮短開發周期[M].朱備戰,馬建平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4]James M.Morgan,Jeffrey K.Liker.豐田產品開發體系[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
[5]胡衛紅.研發困局[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