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飛
據媒體報道,不久前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民政局推出“離婚考卷”,讓想離婚的夫妻通過做題考試,對雙方的感情做一個考察,60分以上初步表明有挽回余地,60分以下初步認定婚姻關系快要破碎。
讓想離婚的夫妻答寫“離婚考卷”的消息披露后,立刻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網友們眾說紛紜,有為之點贊的,認為此舉有利于促進婚姻雙方理性思考,避免沖動離婚;但也有不少網友持質疑態度,認為離婚是公民的權利,這種做法干涉了婚姻自由。
現實生活中,閃婚的現象不少,閃離的夫妻也很多,尤其是一些80后、90后年輕夫妻,遇有婚姻危機時缺乏冷靜的思考就要求離婚,這既會給家庭尤其是年幼孩子帶來嚴重影響,也給社會和諧穩定埋下不利因素。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的夫妻頭腦一時沖動蒙蔽了理智就想離婚,這時候很有必要提供一個平臺或設置一個緩沖期,讓他們冷靜下來理性表達自己的訴求,避免事后后悔不已。婚姻家庭不僅僅關乎私權利,其建立與調整需要一個有效的勸和機制,來限制沖動的行為,避免“沖動的懲罰”。讓想離婚的夫妻自愿參與答寫“離婚考卷”,正是基于這種善意和溫情,其出發點是好的,我們要多加理解,不能用簡單生硬的態度去誤讀“離婚考卷”的善意和溫情。
眾所周知,去民政部門要求離婚的屬于協議離婚,夫妻雙方往往對財產分割、孩子撫養等條件已達成一致,如果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不作相關的解釋和勸和工作,直接就辦理離婚手續,可能對離婚的雙方當事人是簡單快速了,但這未必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就良好。婚姻家庭糾紛有其特有的規律和屬性,筆者多年從事民事審判工作,覺得對有些離婚糾紛案件辦案速度放慢一點,多點耐心、多點說和,反而會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婚姻非同兒戲,結婚、離婚均需慎重對待,夫妻雙方要認真對待婚姻愛情,勇敢承擔起對家庭的責任。答寫“離婚考卷”雖然會花費想離婚的夫妻一定時間,但民政部門的目的不在于增加他們的離婚成本,也不在于給他們人為設置障礙,更不在于懲罰雙方當事人,其背后更多的是一種善意的提醒和溫情的引導。一些夫妻通過答題,可能會回憶起過去曾經擁有的幸福時光,開始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并改進錯誤,從而恢復遭到破壞的夫妻關系,挽救一些瀕臨破碎的家庭。推出“離婚考卷”在一定程度上將有效緩解沖動離婚,這在近年來我國民眾離婚率持續高攀的現實語境下,其積極意義應該予以肯定。
根據法律的有關規定,感情是否破裂是離婚與否的先決條件。但法律對感情破裂只是作了籠統規定,實踐中如何認定感情確已破裂卻缺乏明確的認定和標準。東海縣民政局推出的“離婚考卷”,以試題的形式對婚姻雙方的感情作出一個考察判斷,雖然有的題目設置和評判標準未必完全科學合理,但對實踐中如何把握夫妻感情是否破裂進行了有益探索,有利于相關工作人員把握執法尺度,也有利于有的放矢地開展調解工作。
從新聞報道來看,“離婚考卷”回答自愿,并非強制性要求,體現出對婚姻雙方當事人選擇權的尊重。從相關內容也看出,“離婚考卷”只是引導婚姻雙方理性思考以避免沖動離婚,并非限制離婚。我們應該充分理解、體會這種措施釋放出來的濃濃善意和好心。當然,好心也可能辦壞事,尤其是這種好心難以被感受到的時候。在創新“離婚考卷”這種舉措時不能背離法治精神,要在法律的框架內行使權力,并應多做相關的解釋說明工作,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實現公平正義,也要讓民眾由衷感受到這種舉措背后的善意和溫情,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