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慕 遠
新聞事件:近期,一則喝王老吉涼茶能延長壽命的消息成了輿論熱點。一種飲料能延長壽命本就賺足了眼球,更令人關注的是,當事人更是稱這一結果源自863計劃的一項研究。
眾所周知,國家863計劃是我國一項高技術發展計劃。依據2006年《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專項經費管理辦法》,863計劃專項經費來源于中央財政撥款。而這一研究計劃主要用于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圍繞前沿技術和部分重點領域中的重大任務開展研究。
一項國家研究計劃如何會為企業的一項產品“站臺”?事實上,與王老吉涼茶相關的研究出自功能性食品安全評價因子研究項目,這的確是一項嚴肅的科學研究,然而據介紹,它本是以大鼠為樣本,測試慢性毒性和致癌情況的研究。可在大鼠上的實驗結果和以檢驗安全性為目的的研究項目最終卻成了企業推廣產品的證詞。
在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當下,科學研究與市場、企業的互動越來越頻繁。以往我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果欠佳,人們往往關注的是象牙塔里的科研成果不接地氣,難以適應市場需求,但往往忽略研究人員對與市場互動過程中的風險擔憂。
企業為獲得最廣泛的社會認同,常常會借科學家和科研成果標榜專業性。以科研成果為基礎設計產品、開拓市場并無問題,但如果因為過度追逐商業利益,或因缺乏規范化的管理與操作,將科學家的技術背書作為炒作砝碼,令不太了解市場運作規律的科學家“躺槍”,甚至遭到大眾對其言論不負責任的指責,這對企業和科學家間合作的推進將產生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據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