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文 溫玲英
文化產業的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過程中既體現了經濟性也具有文化性,特色小鎮的建設為文化產業的發展與文化傳播提供了多種發展渠道。在傳播發展的渠道上既包括傳統的傳播渠道,同時也包括新媒體語境下的傳播渠道。新媒體語境的發展為江西省特色小鎮的建設與文化宣傳提供了多種方式。
特色小鎮本身是基于原有的城鎮管理運營提升的基礎上而發展出來的,但是其也并不是城鄉一體化或者是新的城鎮運動的相關延伸和發展,在城鎮發展的過程中,其本身所具有的運營管理相關概念,是多數群體認同的思維發展方向和模式。特色小鎮在當前的發展中,已經無法作為新城鎮建設不斷地征地拆房和進行集中安置的方式存在,也并不是在僅僅提供市場的基礎上,發展特色縣域小鎮,特色縣域小鎮需要在政府主導的基礎上進行運行,政府需要從大拆大建的角度方向加以轉變,所關注的重點內容應充分轉移到運營管理上的提升方面。特色縣域小鎮在建設的時候,“特”是產業的特色,特色小鎮一定是以當地所特有的產業作為重要依托的,能夠使得小鎮在對這一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形成較為完整或者是部分的產業鏈,并且和上下游區域的關系合作也需要保持較為良好的狀態。
新媒體語境自2010年以來受到了廣大研究者的充分重視,對各個行業的研究與發展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語境”源于希臘文,是一種語言學上的概念。新媒體語境指的是目前在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影響下我國傳媒行業快速發展所帶來的一種媒體影響力。新媒體的發展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具有比較豐富多樣的表現手段與比較廣的受眾選擇面,體現了個性化的表現特征,已經成為目前文化傳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表達方式。文化產品的呈現方式很多都是以互聯網與移動客戶端的形式進行展現,由此在研究江西省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分析與新媒體語境的結合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江西特色小鎮的建設是將文化傳承與文化產業發展相結合的重要表現方式之一。特色小鎮的建設與保護也是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的重要方式之一,在2016年7月國家住建部發布了《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對我國特色小鎮的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指導。江西省依據國家這一政策的指導,加快了特色小鎮的建設步伐,積極吸引各類文化產業進駐特色小鎮的建設之中,并努力引進各類創新創業人才。
特色小鎮在建設過程中充分結合了文化產業的發展與我國新型城鎮建設的發展步伐,是文化傳承與文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表現方式之一,為文化傳承與文化發展提供了空間支持。特色小鎮的建設本身就具有文化因素,是傳統文化的傳承、文化產業的開展與城鎮化建設的綜合組成體系,在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形成了一條全新的發展路徑。
江西省政府充分重視特色小鎮的建設,第一批建設的特色小鎮包含了新建區溪霞鎮、進賢縣李渡鎮等44個小鎮,其中有4個小鎮是國家第一批批準建設的特色小鎮,包括南昌市進賢縣文港鎮、鷹潭市龍虎山管委會上清鎮等。
江西省特色小鎮在發展過程中充分結合了當地的特色產業與發展方式,實現了將城市風貌展示與鄉村風貌展示相結合的目的,具有比較適宜的人口數量,具有基于行政區劃而實行的建制鎮以及不按行程區劃建設的創新創業平臺形式。
江西省在特色小鎮的建設數量上以60個為準,分兩批對其進行建設,在省、市與縣三級發展機制下共同建設。對于省級特色小鎮,每年給予200萬元的財政資金,對完成年度考核指標的特色小鎮進行獎勵。
江西特色小鎮的發展應當充分體現對傳統文化的開發與利用,江西省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發展傳統,在我國漫長的歷史文明中留下了多處歷史文化發展遺跡。例如九江市廬山市海會鎮,位于江西九江市東郊,其東面是鄱陽湖,西面是廬山區五老峰,都是著名的風景旅游景區,具有比較豐富的降水量,具有悠久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比較適宜人類居住,享有贛北旅游第一鎮的美譽。
河口鎮素有“九弄十三街”之稱。河口古街起始于明初,盛于明代中期,在清代乾隆年間基本定型。鋪面、窗臺、樓廊和店內各間的隔扇等大多以精美的磚石雕、木雕和彩畫進行裝飾,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建于1881年的“金利合”藥鋪,位于二堡街和鄭家街口,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典型的具有近代風格的店鋪,薈萃了江南明清建筑的藝術特點,也體現了我國建筑文化獨特的裝飾方法和布局方式。
江西特色小鎮在實現傳統文化繼承與文化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應當充分結合新媒體的時代發展特點。在目前快速發展的新媒體語境下,微博、微信等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揮特色小鎮文化傳播作用的同時還要充分結合新媒體的發展方式與發展特點,將文化產業中的發展因素搬到新媒體語境中來,與民眾的具體生活充分結合,最終實現文化產業的充分發展,努力加快江西省特色小鎮的建設步伐。
新媒體語境下江西特色小鎮文化傳播路徑主要包括利用特色小鎮加強對傳統文化因素的展示,利用特色小鎮對傳統文化進行商品轉化,利用特色小鎮的建設加強文化產業的聚集以及利用特色小鎮進行文化傳播與文化輸出。
特色小鎮建設是對傳統文化進行展示的一座活的博物館,為了實現有效傳播,首先要做的是加強對文化特色小鎮的建設與保護。基于整體性保護原則進行小鎮開發,應當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充分保護,努力維持文化遺產的原貌特征,主要體現在外在形態、活動形式與內在精神上的完整,在進行建設與修繕的過程中要求將其當作一個整體進行,從而充分發揮江西省特色小鎮的文化宣傳與文化影響力。同時也需要充分保護周邊地區的環境與生態,保持并保護其原有的形態,努力與原有住民生活相連,將文化遺產的傳承進行活態傳承。
傳統文化是現代文化藝術的重要來源,在特色小鎮的發展過程中應當充分對傳統文化進行改造,將其與市場的文化需求緊密貼合,從而生產出具有良好發展態勢的文化產品。為此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生產工藝與技術手段對傳統的文化藝術進行有效改造,將傳統無形的文化商品轉化為具體可觀的產品,同時在文化產品的打造中充分體現江西省的文化特色,將特色小鎮打造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精品的生產基地。同時在特色小鎮的經營過程中充分加強商品的展示、流通與銷售等環節,將文化產品這一形式放在真實的社會生產生活實踐之中,并且在生活中一代代流傳下來,以此來實現經濟發展,同時促進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特色小鎮的建設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傳統的技藝與文化元素,將江西省特色小鎮建設成為具有傳統文化綜合特點的文化產品生產基地。
在目前產業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文化產業的發展也呈現出了集聚的狀態,因此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僅僅進行文化產品的打造與文化精品的創造還不夠,同時還需要對文化發展的產業進行產業鏈與產業集群的打造,從而將其變成產業發展的集聚高地,利用特色小鎮的建設能夠有效達到這一目的。在文化產業集合的過程中要求在文化產業與現實文化之間建立一個具體可觸摸的結合點,特色小鎮的建設能夠實現將這兩者的結合,實現文化產業鏈的構建與文化集群的充分形成,從而達到文化產業的經濟目的與社會效益。
江西省特色小鎮的建設充分結合了江西省的地域文化發展特點,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充分利用特色小鎮的建設來促進文化傳播與文化輸出。在江西省特色小鎮的建設中存在著文化產品銷售與工藝、旅游、動漫、影視等多種文化行業的開發,對于江西省文化行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目前新媒體的傳播形式下,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傳播方式包括旅游、動漫與影視等形式,這些也是目前文化輸出中比較直觀的形式。與傳統的紙質傳播方式相比,這些形式具有重要的提升作用,能夠帶給人們更多心靈上的沖擊與震撼。在目前新媒體語境的發展背景下,要求特色小鎮的建設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方式,提升特色小鎮的文化傳播效果。
但是現代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也造成了人們面臨多種文化藝術形式與內容的局面,部分文化產品制造的專業度比較有限,對于文化輸出起到了不良的影響。采用特色小鎮的形式能夠將文化內涵的表達以一種更加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對觀眾而言是一種非常有益的形式,能夠加強觀眾與文化產品之間的互動,使觀眾在具體的實景實物中觸摸真實的文化質地與文化溫度。
建設特色小鎮是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重要實現方式,能夠充分踐行文化發展的創意,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平臺。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要對傳統文化傳播方式進行有效改善,利用新媒體語境下的傳播方式促進特色小鎮的文化傳播,利用特色小鎮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展示、對傳統文化進行商品轉化,利用特色小鎮的建設加強文化產業的聚集、促進文化傳播與文化輸出,最終推動江西省特色小鎮的建設發展,對傳統文化進行充分保護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