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光定,史文文,羅金花,張 平
?
休閑體育活動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綜述
侯光定1,史文文2,羅金花,張 平
湖北大學體育學院休閑體育發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漢,430062。
當前休閑體育活動與主觀幸福感的研究顯示出深入化、系統化與應用化的發展態勢?;诳鞓氛撜J為主觀幸福感(WSB)是以快樂定義為幸福,側重個人主觀體驗,主要分為生活滿意度、正性情感(快樂、興奮)和負性情感(沮喪、抑郁)。研究發現:休閑體育活動參與度與人民生活滿意度呈現正相關;休閑體育活動通過有效社交,得到價值認可,提高正性情感出現頻率;適度休閑體育活動負荷對負性情感具有撤銷效應。
休閑體育活動;主觀幸福感;撤銷效應
體育活動不僅給人身心之愉悅,更是社會文化進步的表現。隨著人們物質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追求工作之外的休閑放松活動,注意到參與集體或個人的體育鍛煉活動所產生的幸福愉悅感以及大汗淋漓后的痛快與“流暢體驗”,休閑體育應運而生。休閑體育活動旨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倡導促進休閑體育項目全民化的同時亦在積極的推動樂觀積極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在休閑時光中通過參與休閑體育鍛煉活動提高身體素質水平和狀態,以更為飽滿的熱情追求身心健康與美好生活幸福,這正是休閑體育活動在精神文化層面對人性生活追求的闡述。通過研究參與休閑體育活動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不僅可以豐富人們對于幸福生活體驗的理論認識,更好的了解自身情緒表現狀況,提高精神與物質生活質量,同時能夠發現在參與休閑體育活動時,人身心的狀態變化,進而不斷調整休閑體育活動參與度,以最好的姿態追求對美好生活的愿景,達到身心合一。
近年來世界休閑體育活動的快速發展,休閑體育協會的相繼成立,表明人類對于休閑生活需求的旺盛,開始踏入休閑時代,這使得西方研究體育活動的學者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了研究休閑體育活動的外在意義和內在價值等系列問題,且將如何有效開展休閑體育活動進行了較為系統性的全面研究,并獲得了一些理論與實踐的重要發現。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法國學者羅歇蘇的觀點,他指出“休閑體育不能與真正意義的體育鍛煉相混淆,它既不是通過比賽成績來獲得良好體驗,也不是有規律的進行高強度的運動訓練,它是一種追求身心放松、愉悅和舒適的一種休閑體育活動。我國學者盧元鎮提出休閑體育活動即人們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自愿參加各種休閑與娛樂活動,作為放松的娛樂度過自己的余暇時間[1]。
綜觀各大學者研究,將休閑體育定義為在人們工作之外的空閑時間里,為了調整精神狀態和身體狀態,提高生活質量,可以選擇參加喜聞樂見的多種體育活動的總稱。
從研究心理學社會問題的學者普遍關注一些抑郁、痛苦等社會現象消極方面的心理學,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人民學識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自身情感體驗的關注度增加,“以人為本”的新發展觀逐漸滲透到心理科學,幸福感的研究升溫。Diener(2000)指出:盡管對主觀幸福感的產生與發展過程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研究幸福生活的主題仍然存在眾多可供研究和探討的地方[2]。
當前對于主觀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呈現深入化、系統化與應用化的特征。深入化是指研究過程中橫向的解剖、跨時間的縱向設計和交叉滯后調查來預測影響主觀幸福感的因子;系統化是指從不同方面對主觀幸福感進行了一個范式與統一的解讀,以期達到概念的重新界定與范式研究;應用化是指在對主觀幸福感進行研究的時候發現其可以應用于提高人的美好愉悅體驗,目的是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展和完善,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實際生活中。
從主觀幸福感概念界定而言,其屬于心理學的一個重要概念,不同學者基于不同研究方向都有一定的理論成果。在現實生活中,由于不同個體具有差異性,主觀幸福感對于研究者而言是一種復雜且具有多變性的一個心理表現體驗,是外部環境的誘因與自身的生活需要、文化認識、情感經歷等諸多內部心理因素相互作用而行成的復雜表現。目前對于主觀幸福感的研究目前主要采用主觀幸福感量表[3],具體分為三個維度即生活滿意度(社會支持、人際關系、自我滿足)、正性情感(活躍的、充滿熱情的、快樂的等)、負性情感(羞愧的、難過的、害怕的等)。
1.3.1 休閑體育活動與生活滿意度 研究發現參與休閑體育活動高的人群往往有著更高的生活滿意度。Morgan以65歲老年人為研究對象,研究習慣性的體育鍛煉對心理和情緒健康的作用。Yilmaz和Akandere對30名成年女性進行了鍛煉的研究,3個月后發現實驗組的生活滿意感明顯優于對照組[4]。孫利紅使用日本心理學者橋本公雄制定《體育活動等級量表》作為測試標準,對250名高中生進行測試,研究表明,中等運動量對學生產生的效果最強[5]。休閑體育活動不僅在人群、運動量、運動方式和項目中所發揮的實際作用都具有較大差異,但最終的研究結果都表明,休閑體育活動的參與程度都與人們生活滿意度的體驗存在著正相關的聯系。
由于影響生活滿意度高低的因素太多,主要從社會與個人的角度提取社會支持、人際關系、自我滿足三個最大的影響因素來分析。
(1)通過社會支持影響生活滿意度
《當代社會科學大詞典》認為社會作為個人與環境的紐帶,當面臨困難或威脅時,社會支持可以為個體提供精神狀態或物質生活支持。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Barrera重新指出,對社會支持的界定應考慮三個方面的含義即社會處境(social embededness)、知覺的社會支持(perceived social rupport)與行動化支持(enacted support)[6]。除了客觀支持和對支持的主觀體驗外,個體對社會支持的利用也存在差異,支持別人的同時,也為獲得別人的支持打下了基礎[7]。不同生活時期階段,社會支持對于個體的影響都有著不同的作用效果,且與生活環境、方式和性格都有著較大的聯系。因此,社會支持所體現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人們對于生活的滿意度程度。
綜上所述,當下休閑體育活動不僅從社會支持的主客觀體驗,還有個體對社會支持的利用上,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如休閑體育活動可以通過社會支持的中介作用提供物質和信息的幫助,提高個體對于自身生活狀態的自尊心與自信心程度。當人在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時,社會支持對于負性情緒還具有緩解和撤銷作用,降低負性情緒發生的頻率或減緩情緒較大的波動。研究還發現參與休閑體育活動滿意度高的人群,往往與其家庭工作生活的支持密不可分,從參與休閑體育活動中緩解生活壓力,分享社會信息,增進感情交流,對于維持良好的生活環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且與社會支持維持著正向積極的循環。
(2)通過影響人際關系而影響生活滿意度
參與休閑體育活動對美好人際關系具有增進保持作用。人們在參與休閑體育活動時,不僅可以拓展自我人脈交際圈,建立健全人格,同時,通過休閑體育活動的交流與情緒的表達,可以提高對自我生活狀態的認識度,這對于提高生活滿意度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人們通過積極投入到休閑體育活動中,充分利用不同休閑體育項目中在人際關系方面的三個“紐帶”作用進而提高生活滿意度。①促進休閑體育參與者自身的身心和諧。研究表明,有規律性的參與休閑體育活動能夠促進人體神經遞質的分泌,而神經遞質含量在人體的變化會直接導致參與運動中情緒的波動變化,進而疏泄個體抑郁化、焦慮等不良消極情緒,對于緩解學習和人際生活工作中的心理壓力,獲得酣暢淋漓的運動快感及愉悅的心理體驗都具有良好的積極促進作用[13];②促進人際關系協和的縱向深化和橫向擴展。休閑體育活動參與過程中,通過項目之間的互動,參與者之間會相互學習、互相關心,互幫互助,參與者會逐漸相互了解,共同進步,進而縮短了彼此間的心理上的距離,而這也成為情感交流的基礎;③有助于養成積極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休閑體育活動中,尤其是集體項目要求每個成員之間的默契配合,活動中參與者必須適時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因此,經常參加休閑體育活動能夠形成自我社會責任感、樹立集體合作意識和良好的團隊精神,為確立良好的社會人際關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休閑體育活動的參與會通過影響參與者自身的情緒狀態、人際關系的協和以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等來獲得人際關系的和諧進而影響到生活滿意度,對主觀幸福感產生鏈式中介的影響。
(3)通過影響自我滿足而影響生活滿意度
自我滿足是指個體在社會環境中作為一個社會人,對自我行為與表現的一個肯定,或在努力后得到他人的認可,自我心理產生的滿足感。大多數時候當參與一些互幫互助有一定挑戰性的休閑體育項目時,有時也會極大的獲得滿足和成就感。例如攀巖或騎行,當經過重重的考驗與自我意志的突破,最終到達終點時,會產生一種油然的自我滿足感或流暢感與高峰體驗,這些都是在休閑體育活動中的個體身體體驗。研究還發現部分人群在參與某些休閑體育活動時也存在表現出生活滿意度降低的現象。主要原因在于長期參與某項休閑體育活動的時候,由于個體自身體能或身體素質的變換,存在對該項目的發展期望值過高但個體卻無法實現時,始終得不到滿足和認可進而產生一定的失落感和無助感,這也會降低自我滿足感。也有在初期參與休閑體育活動時就直接接受到了負面的反饋和打擊,得不到認可使自我滿足降低,進而失去對參與休閑體育活動的興致,從而不能從中提高生活滿意度。
綜上所述,參與休閑體育活動中的自我滿足對于生活滿意度的影響會有雙刃劍的作用,既可能產生積極的推動,也可能會有消極的負反饋影響。休閑體育活動參與者只有正確看待所參與的休閑體育活動期望值,同時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狀態,科學健康的參與,才能通過休閑體育活動有效提高其對于自身生活狀態所產生的生活滿意度程度,達到自我認知的休閑期望值。
1.3.2 休閑體育活動對正性情感的影響 在研究人的主觀幸福感的時候,往往會與情緒相連接,而出現一種讓人快樂、興奮的體驗,歸為一類即正性情感(活躍的、充滿熱情的、快樂等)。研究發現,參與到休閑體育活動有時可以出現流暢狀態(flow)、跑步者高潮(the runner’s high)、運動愉悅感(exercise high)等正性情感。張力為調查了123名大學生參與的休閑體育活動的情況,發現大學生參與到不同休閑體育活動是產生流暢體驗的主要來源。季瀏等的研究也表明,中小學生通過參加適宜的休閑體育活動能獲得較多的動作愉快感。而休閑體育活動之所以能夠提高人的正性情感,從人的生理機制而言是因為在進行適宜的休閑體育活動時,人體會釋放一種內啡肽的物質,該物質的產生會使人處于輕松愉悅的狀態,讓人體感受到快樂和興奮的體驗,對于調節人的情緒狀態和身心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大部分人群參與休閑體育活動對于情緒都具有積極的調節作用,其原理主要在于將人的正能量與積極的情緒進行了有效的充分調動,促使人體驗到快樂、興奮的感受,提高正性情緒的出現頻率和持續時間,從而使得機體能夠有較長的時間感受正性情感的刺激作用。
1.3.3 休閑體育活動對負性情感的影響 人不僅具有正性的快樂、興奮的情感,當遇到不順的事的時候,也會產生抑郁、焦慮、氣憤等負性情感,表現為愁眉不展、唉聲嘆氣等。研究發現,不同人群在參與休閑體育活動時對其產生的負性情感不僅會有下降效果,甚至還具有一定的撤銷效應。而對于休閑體育活動在負性情感的研究中主要分為兩類:(1)是休閑體育活動對“健康人”(身體、心理、社會適應)的情緒影響;(2)休閑體育活動對患有某些心理疾病患者的調節影響。North(1990)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一次性休閑體育鍛煉活動或長期休閑體育活動,包括有氧或無氧的適度休閑鍛煉,均可有效降低抑郁等負性情感。對于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參與到休閑體育活動時,患者能夠感受到同伴的支持和認可,負面狀態水平的降低有利于精神疾病的治療和康復。
綜上所述,休閑體育活動的參與不僅對于健康人的消極情緒具有撤銷作用,對于亞健康或者說心理疾病的人群同樣具有較大的降低負面情緒的效果,同時能夠把握一個正確的期望值和對休閑體育鍛煉活動的時間和強度都有一定的把控,科學性的參與將有效的減少負性情感產生的頻率,進而提高幸福感的水平。
休閑體育活動本身就是一項既對身體具有積極健身鍛煉效果,同時能夠緩解生活壓力作用的體育鍛煉活動,對于當前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而言,積極參與感興趣且有一定基礎的休閑體育活動,不僅能夠緩解人的生活壓力調節人的精神狀態,同時能夠增加與親朋好友的親密度,獲得較高的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對于人的幸福生活指數具有很大的提高作用。
現行的社會生活中,浮躁的生活環境使得太多人的負面情緒不會自我控制,隨處散播“精神垃圾”嚴重影響人的生活狀態。通過參與休閑體育活動,處于一個青春活力且處處散發著積極正能量的集體之中,能夠潛移默化的改變人與之相處的社會關系,負性情緒得到有效宣泄,提高人的自我控制與社會適應能力,對于自我的一些負面情感能夠具有較強的撤銷效應,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
在參與到休閑體育活動中時,大部分為集體共同參與的戶外休閑活動,不僅有效增加人的社會交流活動,且能夠滿足人對于社會生活的精神交流需求,同時透過集體活動的參與,個人的價值能夠獲得他人的有效認可,個體對社會的生活滿意度得到提高。
[1]盧元鎮,論消遣與娛樂[J].體育科學,1983(01):8~14.
[2] Diener E, Biswas-DienerR .Incom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Will money make us happpy? Unpublished manuscriP, Univ. of Illinois, 2000.
[3]張玉臣,萬玉環. 心理健康指導[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4]臧振力. 大學生體育鍛煉對身體自我和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
[5]孫利紅. 高中生主觀幸福感與體育鍛煉的關系研究[J]. 黃石理工學院學報,2005(02):36~39.
[6] Barrera M .Distinc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concept ,measure and models.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1986, 14-413-445
[7]農彬彬. 高校教師參與休閑體育對其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D].長江大學,2013.
[8]陳玉萍,劉嘉毅. 城市“老漂族”心理健康與休閑體育參與研究—來自江蘇的樣本[J]. 安徽體育科技,2016,37(05):52~55.
[10] 陶 纓,李陳鵬. 休閑體育運動對武漢市大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J]. 湖北體育科技,2016(05):429~431.
[11] 李蕾蕾. 休閑運動對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影響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4.
[12] 巴 根. 呼和浩特市休閑體育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7.
[13] 張石磊. 上海業余籃球賽事參與者體驗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5.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Sports Activitie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HOU Guangding1, SHI wenwen2, Luo jinhua, et al
Hubei Leisure Sports Development Center, Sports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2, China.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leisure sports activitie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shows the trend of deepening, systematization and applic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appiness,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WSB)is defined as happiness, focusing on personal subjective experience, mainly divided into life satisfaction, positive emotion(happiness, excitement)and negative emotion(depression, depress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participation degree of leisure sports activities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eople's life satisfaction; leisure sports activities get value recognition through effective social activities, and improve the frequency of positive emotion; moderate leisure sports activity has a revocation effect on negative emotion.
Leisure sports activities; Subjective well-being; Cancellation effect
1007―6891(2018)05―0040―04
G804.82
A
2018-04-17
2018-05-25
國家體育總局科研課題--休閑體育活動對大學生積極情緒的影響及其心理機制研究(2015B070)。
10.13932/j.cnki.sctykx.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