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婷,杜東升,張 偉,杜治華
?
多元治理背景下中學體育教學監督與評價體系的現狀與展望
王雅婷,杜東升,張 偉,杜治華
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山西 臨汾,041000。
我國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連續多年下滑,與當下體育快速發展的大好形式形成了明顯的反差,學校體育工作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本文運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訪談及邏輯推理等方法,對學校體育開展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我國有關學校體育的政策、法規和條例中有很多促進的條款,但客觀現實是執行力度明顯不夠,執行過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影響和制約著學校體育的發展,所以迫切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監督與評價體系。
多元治理;中學;體育教學;監督;評價體系
我國正處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改革時期,學校體育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的身心健康、體質發展狀況、道德品質教育等方面都依賴于學校體育的良性發展,所以要想把學生培養成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就必須要抓好學校體育工作。
近些年,隨著社會的文明進步和教育的不斷發展,我國對體育工作越來越重視,學校體育工作也相應地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國于上個世紀90年代初頒布了《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標志著學校體育開始走向規范、科學和法制化軌道。但是,眾多研究表明,我國青少年的體質連續20多年來在不斷下滑,形勢嚴峻。這一現狀說明了盡管我國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有關學校體育的政策、法規和條例,但由于執行力度不夠,效果不盡人意,究其原因,學校體育開展過程中缺乏監督體系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我國學校體育工作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考驗,建立各級監督組織和管理體系是當務之急。
以中學體育教學監督與評價現狀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山西省臨汾市20所中學的體育教師與學生作為本次研究的調查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政府網站、中國知網、百度等進行了文獻檢索,搜集到了大量有關學校體育的資料和文獻,同時查閱了相關書籍與教育系統內部資料,在此基礎上對所擁有的文獻資料進行分析歸納總結,為本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需要,設計了研究調查問卷。問卷針對教師了解監督體系建設與實施情況,以求直觀反映教育管理部門、本校領導、同事、社會等各階層對體育教學工作的監督情況,直接和間接地從學校體育開展現狀中尋找監督體系實施的相關情況。共發放教師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87份,有效回收率為93.5%。
1.2.3 專家訪談法 設立了訪談提綱,對多位中學體育教師、校領導以及教育部門管理干部進行了深度訪談,并走訪了從事該領域研究的相關學者和專家,咨詢獲取有關信息和資料,為研究的開展提供了較為充實的支撐材料。
青少年一代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其體質和健康水平影響著國家的實力,決定著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和建設。如何增強青少年體質,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是國家發展和民族興衰的重中之重。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國家一直在密切關注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發展,并且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及時出臺了相關的政策法規,高度重視并強調學校體育的重要性,確保青少年體質健康工作的順利開展。
通過梳理文獻資料并進行分析發現,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有關學校體育或青少年健康發展的重要政策和法規有6項:(1)1956年教育部頒發了我國第一部體育教學大綱,自此之后體育課程的教學有了統一規范化的標準,體育課教學的質量得到了保障;(2)1990年經國務院批準,出臺了《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它是我國制定的第一部關于學校體育工作的法律性文件;(3)2008年教育部、衛生部、財政部聯合頒布了《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保障了中小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正常開展,保證了廣大中小學生健康成長;(4)《全民健身計劃》(2010-2015)中要求廣泛深入的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保證了學生在校期間每天至少參加1h的體育鍛煉活動。積極開展了課余體育訓練,倡導了科學、健康的體育健身和生活理念;(5)2012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推動了學校體育科學發展,促進了學生健康成長;(6)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進一步推動了學校體育改革發展,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
這些法規政策讓學校體育工作逐漸步入法制化、規范化和科學化,解決了學校體育工作上出現的一些矛盾與問題,為學校體育的良性持續發展起到了導向與引領作用。
我國上世紀90年代后出臺了不少有關學校體育領域的政策法規性文件,規劃和指導著學校體育的發展,但值得深思的是,為何沒有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現實結果是連續多年來青少年體質的下滑現象得不到有效遏制,好的政策法規并沒有產生好的結果,這一切歸根結底還是政策執行力不足的問題。
查閱資料發現,我國第一篇真正與學校體育政策執行有關的文獻是夏峰在1990年發表的《國家的教育政策必須認真執行》,該文對《中學生體育合格標準的試行辦法》的執行結果進行了評價,抨擊了中學體育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的不力、偏離和受阻等現象。該文由于發表較早,更多的是一種呼吁,引起人們關注,而沒有做出更進一步的學術探討。2009年,王書彥首次將企業管理中的“執行力”的概念引入到學校體育管理領域,與學校體育政策執行的話題聯系了起來,最先針對普通中學的體育政策執行力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隨后,有關學校體育政策執行方面的研究相繼而出,李小明、譚磊、馮桂玲、李嚴亮、宋學等人從學校體育政策執行的概念、作用及構成要素等方面入手,再到學校體育政策執行的現狀與對策、影響因素等方面作了研究。這些研究指出了提升學校體育政策執行力的主要路徑,解決問題的對策關鍵在于提升政策的明確程度,提高執行者的素質和不斷健全監督機制。
我國有關學校體育政策與法規頒布得較早,但長期以來執行得較差,沒有很好的得到社會各階層的重視,致使近些年來青少年的體質不斷下滑,學校體育政策執行力度不大,仍存在諸多缺陷。學校體育政策執行與監督方面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晚,成果不多,要想保持政令暢通,科學有效地執行各項規章制度,首先需要加大對學校體育政策執行力和監管方面的研究。
學校體育督導是提高我國學校體育實效性的重要途徑。目前,許多研究者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發現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2.3.1 學校管理結構不合理 對于當前體育工作的監督體系,監督和評價的主體是不合理的,(1)目前主體為教育部門,但由于工作人員數量有限,很難全面監管,導致監管不到位甚至缺失。(2)監督與評價的指標與內容過于單一,在評價的過程中由于缺乏信息,很難做出一個客觀的評價,導致最終的效果難以發揮。此外,評價機制的后續作用沒有充分發揮,評價機制最根本的目的是促進學校體育的順利開展和學生體質的健康發展;對評價結果進行反饋,是為了多方面、多角度反映出問題,從而改正和解決問題。但是在實際的評價機制中卻忽略了這一點,監督與評價結果不能及時全面反饋給被評價者,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2.3.2 監督體系的民主化程度低 在對學校體育工作監督體系的實施過程中,監督者是教育部門的相關管理人員,易發展成自己監督自己或同行監督的監管現象,其往往會因為保護自身利益或礙于同行情誼以及害怕互相報復性給低分,評價的最后結果往往是互給高分,而與實際情況不符,失去了評價的客觀性。就目前的機制來說,民主程度有限,(1)大多數學校沒有將學生和家長納入監管評價體系中;(2)沒有實現社會或者其他部門等第三方的有效監督,這就造成了不利于學校體育工作正常發展的局面。如果讓家長以及社會第三方評價參與進來,有了相對獨立的外在主體,利益相關性不強,評價會較為客觀全面。
2.3.3 執行力嚴重不足 臨汾市中學在《中小學校體育工作評估指標體系》的執行過程中,執行力嚴重不足。學校所進行的體育評估工作只是為了完成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大多都流于形式。并且,對體質健康測試內容選擇性測試并且普遍存在數據造假的現象。
2.4.1 體育教學監督與評價方案的制定 依據學校的具體情況,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監督與評價方案對學校體育工作的正常進行以及學校教學水平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調查,針對“體育教學監督與評價方案的制定”這一問題,在被調查的187人中,有64.2%的人選擇了體育教學監督與評價方案為學校自主研究討論制定,有14.4%的人反映監督與評價方案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制定,有21.4%的人不清楚方案的具體來源。說明臨汾市中學的體育教學監督與評價方案大多為學校自主制定,并未借鑒其他學校的方案。

表1 體育教學監督與評價方案的制定(N=187)
2.4.2 參與體育教學監督與評價的主體 現階段,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是教育改革的特點之一,客觀、準確的評價結果有助于被評價教師不斷對自己的自我修養以及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從而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自我完善與調控,來達到提高體育教學水平和質量。
通過調查可知,臨汾市中學在對體育教師進行監督與評價的主體人員主要為學生和學校領導,均占到了93%。學生和學校領導在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和教師有著直接的關聯,這類監督與評價屬于學校內部的評價。需要強調的是,在內部評價中也有同行教師的評價以及教師的自我評價,但數據顯示并未形成常態,分別排在了調查數據的第3位和第4位。另外,通過調查數據可以清楚的看出,臨汾市中學對體育教師進行監督與評價的人員中,缺少了以家長、社會第3方以及上級單位等組成的外部監督評價主體。這與現階段教學改革倡導的參與主體多元化的思想存在比較大的差距。結合訪談得知,教師自我評價時誰也不會“謙虛”,同行評價往往會互相“照顧”,所以評價的結果沒有客觀性,使監督評價失去其根本意義。如果讓家長以及社會第3方評價參與進來,評價結果可能會較為客觀全面,但卻費時費力,教師心里也會擔心被評價得較低,出于自我保護而不愿意接受或實施家長和第3方評價。因此,要想保證監督評價的有效性、客觀性、真實性,還必須要設立家長和社會第3方監督評價的制度。

表2 對體育教學進行監督與評價的主體(N=187)
2.4.3 監督與評價信息的指標與內容 依據表3可知,在“監督與評價信息的指標與內容”這一問題上,有93%的體育教師選擇了體育課上課情況,這一選項排在第1位。排在第2位的是中考、高考訓練成績,占64.2%。另外有57.2%的人選擇了教師互評表,排第3位。由此可以看出,臨汾市中學在對本校體育教師監督與評價的時候,主要指標與內容為體育課上課情況,中考、高考訓練成績、教師互評表等各指標也均在監督與評價之列。因此,臨汾市中學監督與評價的指標與內容具有多樣性和全面性,評價指標與內容較為豐富充實。

表3 監督與評價信息的指標與內容(N=187)
2.4.4 現行監督與評價方案的作用 通過對臨汾市中學“現行監督與評價方案的作用”這一問題的調查,可以看出,臨汾市中學在對體育教師實施的監督與評價中,其主要作用是為了滿足學校事業發展的需要,其作用僅僅限于學校層面,目的比較單一。對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提高沒有實質性幫助。通過訪談了解到,之所以對體育教師進行監督與評價,主要是因為迫于上級教育管理部門的壓力。學校平時定期對體育教師進行的監督與評價也就是走走形式,主要是為了完成上級部門布置的任務,其結果也不會對體育教師或者學校領導造成任何影響,缺乏評價的目的性。這就導致了學校管理者以及被評價的體育教師在對監督與評價目的性認識上的缺陷,沒有明確具體的導向性。

表4 監督與評價方案的作用(N=187)
2.4.5 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建設情況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對中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做出了規定,基于各省市學校工作經驗與文件要求規定,學校必須有健全的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從表5中得知,有85.6%的教師反映學校體質健康檔案健全。另有14.4%的教師選擇了“不清楚”。健全的學生體質健康檔案,方便學校進行不同學期同一學生或同齡不同屆學生進行體質健康狀況的對比,有利于學校更快的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因此,學生體質健康檔案建設情況對于了解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具有重要價值。

表5 是否為學生體質健康情況建立檔案(N=187)
2.4.6 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對比情況 通過訪談了解到,臨汾市中學每學期會以年級為單位進行同級不同屆學生或者同屆不同級學生體質狀況的對比,掌握學生整體體質發展情況,不會以班級或者個人為單位進行對比,且主要形式是對比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合格率與不合格率。其對比的目的也只是為了完成上級工作任務和文件要求,不會對提高學生身體健康水平提供實質性的幫助。且在對比中發現,臨汾市中學學生的胸圍指數隨著年齡增加越來越寬,但是肺活量卻越來越小;身材越來越高大,跑得卻越來越慢;體重越來越重,力量卻越來越小。學生體質測試結果反映出仍然呈現下降的趨勢。

表6 是否進行不同學期同一學生或同齡不同屆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對比(N=187)
在與體育教師的交流中有體育教師反映,部分中學對體質健康測試內容選擇性測試并且普遍存在數據造假的現象,部分學校體質健康測試流于形式,費時費力,效果不佳。
構建科學、客觀、合理、行之有效的監督與評價體系是學校體育監督與評價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構建多元主體監督與評價體系中,要從原則上改變單從政府管理者或學校管理者角度制定監督與評價體系的傳統,改變單方面從政府自上而下作為監督與評價主體的結構。一般認為,學生、教師、學校、家長、上級管理部門和社會第三方等都是評價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不同的評價主體所處的位置不同、自身條件也不同,其評價理念、評價方式也就不同。應根據不同主體與體育教學活動之間的聯系,重新調整體育教學監督與評價體系。采取多線條、多樣化的網狀交織型監督與評價模式,確定多元的監督與評價主體。以監督主體、監督內容、監督方式、實施過程四個方面的內容互為依托,構建開放式的體育教學監督與評價體系。
(1)臨汾市中學的體育教學監督與評價方案大多為學校自主制定,并未借鑒其他學校的方案。
(2)臨汾市中學對體質健康測試內容選擇性測試并且普遍存在數據造假的現象,部分學校體質健康測試流于形式,費時費力,效果不佳,監督機制不到位。
(3)臨汾市中學學校管理者以及被評價的體育教師在對監督與評價目的性認識上不全面,沒有明確具體的導向性。
(4)臨汾市中學學生的胸圍指數隨著年齡增加越來越寬,但是肺活量卻越來越小;身材越來越高大,跑得卻越來越慢;體重越來越重,力量卻越來越小。學生體質仍然呈現下降趨勢。
(5)學校體育政策執行力不足是學生體制下滑的根本原因。學校不作為,教師不作為,存在害怕承擔傷害風險的意識,國家以及學校的監督不足,都是造成體育政策執行力不足的因素。
(6)臨汾市中學對體育教師進行監督與評價的人員中,缺少了以家長、社會第三方以及上級單位等組成的外部監督評價主體。
(1)學校應該多組織校領導及相關教師對體育政策法規進行深入學習。
(2)搭建監督的網絡平臺與指標體系,設立學校體育監督的微信公眾號,保證信息收集與反饋的及時性,公開學校體育課程設置與活動計劃等相關信息,實施學校體育監督信息化建設。
(3)引入第三方監督與評估,構建由體育教師、學生、家長、教育管理部門、第三方機構等組成的多元評價與監督體系。
(4)建立第三方監督與評估機構人員庫,可設立成臨時機構,人員由高校學校體育研究人員、教育與體育管理部門人員、中小學退休資深體育教師和其他社會人士組成,采取政府采購方式對學校體育工作進行監督與評價。
[1] 姚 蕾.當代中國學校體育發展的熱點問題解析[J]. 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19~23,28.
[2] 喬 梁. 當前我國學校體育存在問題探究[J]. 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04):114~116.
[3] 林楚輝. 當前學校體育在發展進程中的問題思考[J]. 體育與科學,2009(01):83~86.
[4] 李 龍. 第三方監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質量的理論分析[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5(01):46~50,59.
[5] 翟丹丹. 河南省通許縣城區中學學校體育開展現狀與調查分析[D].成都體育學院,2012.
[6] 焦衛賓,余道明. 我國農村學校體育研究現狀[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02):59~62.
[7] 馮曉玲. 我國青少年身體素質下降的成因分析與對策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2.
[8] 溫朋飛. 我國中小學學校體育工作的實效性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
[9] 潘凌云,王 健,樊蓮香. 現階段我國學校體育政策執行研究的思考:問題與對策[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5(01):18~22,28.
[10] 李岳進. 學校體育與社區體育互動研究綜述[J]. 體育科技,2011(01):77~78,90.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of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ulti - governance
WANG Yating, DU Dongsheng, Zhang Wei, et al
School of P.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nfen Shanxi, 041000, China.
The constitution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in China has been falling for many years in a row, which is in clear contrast with the current excellent form of rapid sports development.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severe challenges. 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interviews and logical reasoning to study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many promotion provisions in the polici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but the objective reality It is obvious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is not enough, and the lack of an effective supervision mechanism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will affect and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Multiple governance; Middle school; Phyiscal education; Supervision; Evaluation system
1007―6891(2018)05―0095―05
G80-051
A
2017-11-01
2018-07-16
2016年山西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6163。
10.13932/j.cnki.sctykx.201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