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路斌
(廣東省河源市源城區(qū)嘯仙中學 517000)
如今的學生都以獨生子女居多,都是在保護型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對父母過分的依賴,加之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讀書無用論,金錢至上等觀念充斥著他們的頭腦.在學習上缺乏自主性,有的甚至對學習失去興趣.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強大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自主學習非常重要.作為教育者要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并積極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是我們現行教育必須解決的一個課題.
物理科新課標指出:物理課堂教學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課堂.但現狀不是很樂觀,“傳授—接受”的模式經過長期的強化已經傳統化.這種教學模式,表象上可以使學生簡捷快速地接受知識,教學成本低廉,但缺點是顯而易見的:學生被動學習,依賴性強,學得多,忘得快;動手能力弱,缺乏創(chuàng)造力.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關鍵在于轉變廣大師生的觀念.美國教育家卡贊扎克說:“一個理想的教師應當肯于把自己當作橋梁.他邀請學生跨上這座橋,并在幫助他們走過來之后,高高興興地把它拆掉,鼓勵學生造他們自己的橋.”教師應當樹立起學生能“造橋”的觀念,大膽地讓學生自己“造橋”,而不必擔心學生造不成“橋”.只要不斷改變教學模式,更新觀念,把動手、動口、動腦機會交給學生,教師只做引領,學生一定會造自己的“橋”.
針對初中生自覺性較差,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的現狀.我們通過一年多的摸索、分析、以及與同行的交流討論、總結.現在比較成功地使用了課堂小測這種模式.課堂小測分為:課前小測和課堂中的小測兩種形式.
課前小測:是教師針對下一節(jié)的教學內容,設計一些簡單的練習題,印發(fā)給學生.學生通過自己預習課本,先質疑,找出解決問題的有關線索,他們可以利用網絡,圖書,還可以請教家長,只要能解決問題,什么方法都可行.學生通過努力找到了答案,他會記得更牢,理解更透,對問題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課堂中的小測:是在教學進行一段時間時學生獨立完成老師設計的練習.這是對學習效果的檢驗,也是對學生主動、自覺、獨立地學習的一種監(jiān)督,不是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應該如何去解決的問題.
對于課堂小測在我們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實施,我們可以用“靈活”一詞來概括.
1.課堂小測的時機要“靈活 ”
不是每節(jié)課都必須進行課堂小測,測試既要講究教學時機,又要配合教學內容,不能盲目.畢竟課堂小測只是堂課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當這堂課的教學內容比較多或內容較難的時候,就不應該進行.筆者認為,開展課堂小測最好的時機是在學習一些科學基礎知識、講解完某個知識點、章節(jié)復習時進行,效果最顯著.
2.課堂小測的內容要“靈活”
小測練習題要帶一定的探究性,開放性.讓學生能利用學過的知識開展獨立思考,探索新知.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敏捷性,學習的自主性有一定的幫助.同時要注意小測內容的難度,測試的時間,學生的層次等.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們要區(qū)別對待,所提要求不能一樣,承認學生的差異,這樣才能慢慢培養(yǎng)興趣,讓后進生也不落下,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今天的教育不再是淘汰教育,選拔優(yōu)生,而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全體學生的能力.
3.課堂小測的形式要“靈活”
根據教學內容,靈活處理,可以是聽寫知識點、公式或物理概念;可以是完成老師課前設計一份試題;也可以寫實驗心得,或是對本節(jié)知識的體會等等.
4.課堂小測的反饋要“靈活”
要使課堂小測發(fā)揮作用,一定要注重課堂小測的講評.測而不改或練而不評,猶如水過鴨背,走過場,根本取不了什么教學效果.所以每次課堂小測必須要批改,可以課堂上讓學生交換改或課后改,但都必須要及時.另外,還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評講.基礎知識,要強化記憶;易錯題或難題,要及時向學生分析說明,使學生恍然大悟,茅塞頓開.在測試過程中,需加強巡視輔導,讓學生用心跟著老師學.課后耐心輔導、講解,這樣拉近師生關系之余也樹立學生的自信.“親其師、信其道”,這是一種提高后進生學習成績良好方法.
參考文獻:
[1]湯笑.激情教學法漫談[M].佛山:南方教育出版社,2006(8).
[2]徐勝三.中學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