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清(內蒙古阿拉善盟教學研究室,內蒙古 阿拉善盟阿左旗 750306)
隨著新課標的出臺實施,音樂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分枝,作為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和必修學科,被注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它提出“以審美為核心,淡化教育活動中那種赤裸裸的知識傳遞過程,代之以師生雙方主動投入、相互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動為目的。” “音樂教育的全過程應是一種自覺的審美過程,應在長期的、多次的美感發生和發展中來影響學生的情感狀態和意向,形成審美情操,從而完善人格的發展。”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若能建立一種充分體現師生民主平等、師生溝通合作、師生共發展的新型師生關系,必將引領我們開創出一個全新的音樂課堂。音樂教育改革增添了新課程代表著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個“新”字。“新”是素質教育的靈魂。音樂是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學科,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研究和努力實踐的新課題。下面就本著在新課改過程中本人努力與學生建立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創建新型和諧的音樂課堂,來培養學生全面與創新能力的一些體會。
當代音樂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教學環境的改革。我們在音樂教學中要突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講壇式”教學環境的格局,強調和突出“學生角色”的作用,強調教學中“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首先,應該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音樂教師是音樂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溝通學生和音樂的橋梁。現代教育強調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便于組織引導學生參加各項音樂活動,便于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交流,常處于主導的地位,但是這并不是表明教師與學生是“居高臨下”、“師道尊嚴”的關系。其次,音樂教學要創設充滿音樂美感的課堂教學氣氛。音樂課堂教學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音樂教學應該比知識性學科更富有感情色彩,更具有親和性和趣味性。音樂教師和學生之間,同學們在音樂課堂活動中間,需要有一種相互交流、默契配合的關系,需要有一種愉悅、和諧的氛圍。音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參與各種音樂實踐的機會,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使他們在音樂活動中獲得美感和享受。音樂教學要使學生“學會學習音樂”,為學生終身音樂學習打好基礎。
新課程新理念的重要體現是:“以人為本”,“教育應關心人,尊重人,發展人”。從中我們能夠深切地感受到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要樹立的學生主體地位,首先要轉換教學角色,把原來課堂上以教師教為主轉換成以學生學為主,只有充分調動學生自覺積極地參與教育過程,才能激活他們的內在原動力,最大限度地把他們的創新思維的潛能發揮出來。現在上欣賞課,教師應該讓學生根據自身對音樂的體驗,去理解音樂內容,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用多種思維方式去探索問題。當然,我們并不是讓學生漫無目的的去聽,不著邊際的去想,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水平,對欣賞曲進行講解、提示是必要的,如作品相關的常識、時代背景、創作意圖、主題和它的發展變化、曲式結構、風格流派等。
興趣是創造力的源泉,是培養創新思維的前提。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逐步培養對音樂的感情,是基礎教育階段音樂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終身教育在音樂教育中的最好體現。當然,興趣和愛好的培養不是指一般性的接觸,而是通過正確的音樂教育逐步建立起對高雅、健康的興趣和愛好,這其中必然包含著表現技能和欣賞能力的逐步提高和發展。莎士比亞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只有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才能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音樂上來,從而使他們產生自己的想法,才能創新。課堂上學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專心聽教師講授,能否樂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識,并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開展一系列的學習活動,自覺地完成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關鍵在于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程對教學考核的標準不再作統一規定,考核標準呈現出較大的彈性和開放度,提倡學生自我展示,讓學生在展示中鍛煉心理素質,提高應變能力。
“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間互敬互愛,給彼此建立一種健康,向上的學習與合作的氛圍,對課堂教學無疑是積極的。新課標提出學生應是整個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教師應是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應采用豐富多彩、新穎活潑的教學形式,在教學活動中,尊重每一位學生,多鼓勵學生大膽參與,適時安排一些讓學生自由創作的活動,鼓勵學生既要學會獨立思考,同時也要學會團結合作,讓自己學會在有限的時間里,在不同的學習要求中獲得最大收益的學習能力。
新課程強調教材只是一種材料和資源,一種幫助學生學習的工具,課后的問題和作業的設計具有開放性,答案多是非唯一的,不確定的,這樣做就是為了促進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化思考,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個性,給他們想象的空間,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如在欣賞民樂《百鳥朝鳳》時,筆者請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可以用畫畫、表演、講故事的方式表現自己對這部音樂作品的理解,結果有的學生畫了一幅百鳥爭鳴的熱鬧場面;有的學生走到講臺前,把黑板擦當作驚堂木,繪聲繪色地講起森林里兩只鳥兒“吵嘴”的故事……,這些都是通過學生的創造性想象,情不自禁地表現出來的,自然而又富有創意。
“要使音樂教學保持一種開放姿態,那么就要有意識地把音樂課堂教學與課外音樂活動結合起來,把學校音樂教學與外部音樂環境結合起來,讓它們成為音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音樂教學的課堂延伸。”顯然,除了課堂教學,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校園資源,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集思廣益,延伸我們的課堂,共建豐富的、多途徑的教育,呈現一個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現我校已將上下課的鈴聲改為輕松的音樂來提醒學生;校廣播站有計劃,有選擇地在每天特定學生活動的時間(如課間十分鐘勞動等)播放一些優美的音樂或健康向上的歌曲;校電視臺定期播放一些經典的音樂會,召開音樂專題講座,學校藝術節及大型活動的直播;積極組織師生參加有益的音樂競賽及演出活動;校宣傳欄,黑板報,音樂小報定期展示一些有關音樂的圖片與文字資料;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興趣隊活動,如合唱隊,舞蹈隊,器樂隊等。
在當今教育的新形勢下,作為教師,我們責無旁貸,應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不斷充實自己,不斷豐富自己,大膽創新,努力為我們的學生提供一份豐富的精神食糧,為他們塑造一個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