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紅菊 寧新峰
精準扶貧,作為“國”字號首要工作,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開展。鐘祥市國稅局扶貧工作隊的新老隊員們,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沖鋒在前,無私奉獻,奮戰在扶貧工作的最前沿,成功打贏了各階段攻堅戰。2015—2016年,他們連續兩年被鐘祥市委政府表彰為“先進工作隊”,并多次受到市委督查組的通報表揚。
有著29年黨齡的老黨員邵光喜,在稅務部門工作了35個春秋。2015年7月底,市局安排他到扶貧點——雙河鎮三同村開展扶貧工作,老邵立馬接受了任務。駐村后,他精準施策,對癥下藥,成功摸索出了香菇種植、富硒花生、富硒葛根、龍蝦養殖、土雞養殖、牲豬養殖“三種三養”高效農業,為村民經濟帶來了不少收益。
8月初,他和隊員安洪波帶著行李在村里“安營扎寨”。進村后,他們迅速進入角色,上門走訪調查,聽取意見建議。根據本村實際,他與村支部書記周成榮帶領15名有意愿種植葛根的村民,到宜城實地考察葛根種植,詳細了解種植方法、土壤環境、生長周期和銷售價格,經過幾年試種推廣,三同村5戶村民種植葛根面積達50畝,人均增收1200元。
5月15日,湖北省黃石市公安局聯合市國、地稅稽查局等單位舉辦打擊經濟違法犯罪、整頓規范經濟秩序宣傳咨詢活動。活動現場,稅務人員通過案例展示、發放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增強廣大市民依法取得發票和識假防騙的意識。
(圖/文:黃石地)
在花生和香菇發展上,他與村里的花生合作社負責人協商,請來專業科技人員,為群眾講解如何科學種田,如何掌握施肥的比例,如何進行品種的改良,如何做到增產增收,使群眾增強種植意愿,擴大種植規模,增強市場競爭力。目前,全村共種植富硒花生900畝,畝產800斤,帶動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增收800元;建成規模種植香菇15萬袋,從事農戶達到89戶350人,年產值112.5萬元,人均增收1000元。
小龍蝦養殖是該村發展產業的又一亮點。走訪后,他了解到貧困戶張明興因養殖龍蝦方法不對出現虧損,導致許多農戶擔心虧損不敢養。他主動和市水產局聯系,找到養殖龍蝦的相關書籍,與群眾共同學習,同時與鎮扶貧辦聯系,邀請雙河水產站的技術人員現場到張明興家講解養龍蝦技術,使群眾打消了不敢養的顧慮。至2017年底,全村已有10戶35人養殖龍蝦50畝,張明興僅此一項一年多收入5000余元。
談及貧困戶情況,邵光喜如數家珍。結對幫扶中,他自己確定了5戶幫扶對象。三組村民劉祖華,家里2個女兒讀大學,經濟負擔重,他多次上門,鼓勵在外打工的劉祖華回家發展,并與村里的養豬大戶鄧華聯系,為劉祖華上門指導養豬技術。目前,劉祖華已經蓋起了100多平方米的豬圈,養豬20多頭。一組貧困戶張傳貴,10多年前出車禍導致雙腿殘疾,但他身殘志堅,一心想通過勤勞的雙手致富。老邵先后10多次與他聊天談心,建議他轉變傳統種植觀念,依托房前屋后的資源養殖土雞和龍蝦。在老邵的建議下,張傳貴貸款建雞舍,購買5000只雞苗,挖堰塘20多畝養殖龍蝦,目前龍蝦已經開始收益。至2017年底,該村發展土雞養殖1戶3人,養殖規模3500只,年產值8萬元;發展牲豬養殖3戶12人,年出欄900頭,年產值達198萬元。
邵光喜對待扶貧工作永遠不知道疲倦,始終保持旺盛精力,但在背后,他也有不為人知的痛。2015年臘月二十六,他接到家人電話,年邁的母親第二次出現中風,病情嚴重。當時,春節前慰問貧困戶工作正在開展,他冒著刺骨的寒風,和隊員一起騎著摩托車,堅持把春節慰問物資送到51戶貧困戶家中。直到臘月二十七中午,他才趕回家,陪伴重度癱瘓在床的老母親度過了一個不平常的春節。
新隊員趙華,年富力強,吃苦耐勞。2016年,市局決定派他駐村負責扶貧工作,他欣然受命,從老隊員邵光喜手中接過“接力棒”,回家卷起鋪蓋,一頭扎進村里,一呆就是兩年。
三同村是雙河鎮唯一的貧困村,村集體經濟薄弱,村委會一直無黨員群眾服務活動陣地,群眾辦事、就醫、休閑成為“老大難”。他積極向市局、鎮黨委匯報,在幫扶單位、包聯企業、鄉鎮政府及社會各界奔走,多方籌措幫扶資金95萬元,建成了黨務、政務、村務、醫務、商務“五合一”功能的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目前,村委會黨員群眾服務活動中心已投入使用。每當夜幕即將降臨之時,茶余飯后的村民就會自發地來到活動中心,在廣場上唱歌聊天、健身跳舞,為這偏僻的小村莊帶來無限生機。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三同村道路狀況的真實寫照,嚴重影響群眾的生產生活,成為制約村經濟發展的瓶頸。為幫助修建公路,他帶領隊員騎著摩托車,對6個組25.8公里泥濘路進行丈量、察看,向上級部門匯報,爭取項目建設資金。目前,村組公路已投入使用,村民從此告別了泥巴稀爛的“水泥路”,走上了寬闊硬實的“放心路”。
群眾飲水工程一直是趙華心里牽掛的事。他和村支部一班人走遍每家農戶,積極與當地黃峪沖自來水廠協商聯系,并通過市國稅局捐資幫扶與村民自籌相結合的方式,整合資金40萬元,架設通村入戶自來水主管網,實現了全村202戶775人用水安全“全覆蓋”。另外,他積極爭取電改項目資金250萬元,更新老化線路,新增電力臺區5個,確保了農民生活和生產用電安全穩定;落實國家保障政策,幫助9戶貧困五保戶申請每年享受保障資金7521元,幫助因病致貧的12戶貧困對象辦理農村合作醫療和大病救助,緩解了因疾病和不幸帶來的困難;與電信公司達成協議,完成了電信光纖鋪設入村,開通了網絡,村民足不出戶就可上網;組織國稅局團員青年志愿者開展“關愛留守兒童助力精準扶貧”活動,為7名貧困留守兒童送去書包和文具等學習用品,為留守兒童家庭送去大米和食用油;為40戶貧困家庭發放“雨露關懷卡”電話卡40張,話費充值2000元,受到當地群眾的一致贊譽。
在迎接全國扶貧成效交叉考核檢查期間,趙華的妻子臨產在即,兒子還在上幼兒園,怎么辦?他只好求助在鄉下的丈母娘來照顧妻子和接送兒子。懷著對妻兒的思念和愧疚,他毅然堅守在工作崗位,直到考核工作圓滿結束,他才急匆匆奔向醫院產房。看著為他生了個大胖小子的愛妻,幸福與愧疚的淚水模糊了他的雙眼……
眾人捧柴火焰高,一心為民光輝照。在市局黨組的關心支持下,扶貧隊員們披星戴月、不辭辛勞地為民之所想、為民之所急、為民之所做,描繪了一幅稅民一家親、共奔致富路的美麗畫卷。
2018年1月,全國2017年省際黨政扶貧成效交叉考核組對鐘祥市扶貧工作進行抽查考核。為落實好此項工作,市局黨組書記、局長曾國鋒和市局黨組成員楊慶兩位領導親自駐守三同村,全力督辦迎檢工作,并抽調14人精干力量組成工作專班,開展扶貧迎檢模擬演練,積極與市、鎮兩級扶貧辦保持互聯互通,統一目錄標準,規范整理檔案資料,對照標準查漏補缺。專班人員頂風冒雪,進組入戶對51戶貧困戶開展情況調查、宣傳政策、走訪慰問,排查可能存在的不穩定因素;接待非貧困戶來訪15人(次),對群眾的訴求進行了圓滿答復;他們克服冰雪天氣,自備快餐面等方便食品,按照迎檢實戰要求,連續奮戰十多天,保障了國檢工作的順利完成和驗收過關,打贏了“國考”硬仗。
老隊員安洪波、向勇,是常年戰斗在扶貧一線上的扶貧“專業戶”。有一次,安洪波到五保戶80高齡的張婆婆家走訪調查,看到老人家年邁孤單,飯桌上擺著白菜蘿卜腌菜,沒有一個葷菜,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第二天,他跑到集市上買了幾斤豬肉,送到老婆婆家里,讓她改善生活,感動得老婆婆只抹眼淚。向勇曾是市局機關的小車司機,駕齡近20年,他不僅為大家開好車服好務,并且善做宣傳調解“救火”工作。一天,一戶貧困戶為了土地準備與隔壁村民大打出手,他剛好在場。經過他的一番調解,兩家終于達成一致,握手言和,及時避免了一起傷人事件。還有主動請纓投入扶貧戰場的曹祥,老當益壯、盡心盡力做好扶貧工作的老稅干車紅云、曹靜波等稅務干部……在這場精準扶貧戰役中,活躍著一群執著的稅務藍。
扶貧路上,稅徽閃耀。鐘祥國稅的扶貧隊員們把對這片土地的愛,化作對扶貧工作的拳拳之心、深深情誼,注入了自己的信仰和靈魂。不遠處,喜上眉梢、幸福滿滿的村民正在向他們招手……
◇老媽給我一張卡說:我托人給你介紹了一個對象,在商場見面。我說:干嘛在商場見面啊?老媽說:她喜歡什么,你就直接刷卡。我說:剛見面,干嘛要這樣啊?老媽道:這不是為了讓她多點時間看商品,少點時間看你的臉嗎?
◇記得小時候,有次下雨天,老媽坐堂屋門口納鞋底。我問老媽為什么要把千層底做這么厚?老媽說:因為拿鞋底抽你的時候,怕太薄了震得手疼,做厚點就不會了!
◇今天忒熱,晚上熱得睡不著,我把宿舍的空調的溫度調到16度。同事冷得直哆嗦,抱怨道:“開這低的溫度干嘛?感覺象睡在停尸房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