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日本特約記者 青木 藍雅歌 ●任重 柳玉鵬
“中國目標飛行器重回地球倒計時!”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官網報道,天宮一號預計北京時間4月2日再入大氣層,屆時它“不會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惡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過程中,化成一身絢爛,劃過美麗星空”。作為中國空間站的原型模塊,天宮一號再入地球引發全世界的高度關注,與之前一些外媒渲染“中國飛行器碎片威脅”相比,這兩天西方主流媒體的報道更加科學,甚至帶有欣賞的意味。悉尼大學航空航天學院空間工程執行總監霍姆斯對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說:“你今天穿過悉尼的一條馬路被汽車撞倒的可能性比被天宮一號擊中的可能性大得多。但是你倒是有機會當它在天空中劃過時向它揮手告別。”
碎片砸中你的概率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4月1日發布,4月1日8時,天宮一號運行在平均高度約167.6公里的軌道上,預計北京時間4月2日再入大氣層。歐洲航天局3月31日也重新給定了天宮一號墜入大氣層的時間段,為格林尼治時間星期日下午到星期一早上。他們解釋稱,目前平穩的太空環境是導致天宮一號向地球墜落速度放緩的原因。碎片可能落入北緯42.8度和南緯42.8度之間的區域。最終墜落時,碎片將分布在一條長數千公里、寬數十公里的地帶內,其中絕大部分是無人區。根據估算,被天宮一號碎片砸中的概率大約相當于同一個人在一年內被閃電擊中兩次的概率。
“用不著擔心”,《紐約時報》3月31日報道說,太空碎片專家稱,你本人遭到太空金屬襲擊的概率基本為零——不到萬億分之一。即使更大的航天器墜落時也沒有傷害到人。美國第一個空間站“天空實驗室”1979年墜毀時,碎片落在了西澳大利亞,但沒有引發任何事故。“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2003年重返大氣層時發生解體,7名宇航員不幸遇難,但地面上沒有人受傷。目前已知僅有一人曾被太空碎片擊中——1997年,一枚被認為是來自“三角洲2號”火箭的6英寸金屬片擦過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塔爾薩市一名女子的肩膀,但她也沒有受傷。
美國太空新聞網稱,航天器墜落碎片致人傷亡的概率,比中強力球頭獎的概率還低100萬倍。天宮一號的體積和一輛校車大小相當,但在落入大氣層時會解體,剩余碎片將會落在長1240英里、寬43英里的區域,對于地球地表面積來說,實在太小。
英國廣播公司(BBC)4月1日稱,天宮一號是史上失控墜落物體中重量排名約在第50位的物體。英國《每日郵報》稱,過去60多年來,有約6000個失控的太空飛行器落回地球,相比8.5噸的天宮一號,蘇聯的“禮炮”空間站、美國的“阿波羅”飛船指令艙的重量都超過10噸,而美國“天空實驗室”更是重達74噸。
歐洲航天局下屬的太空碎片辦公室正負責協調包括中國航天局在內的各國相關機構和專家共同監視、預測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日本內閣官房長官4月1日表示,天宮一號傷及日本的可能性很小,但政府為了國民安全,也與相關部門聯合進行情報搜集分析等。
天宮一號完成歷史使命
2011年9月,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此后就成為中國航天員的“太空之家”,在那里神舟九號、神舟十號航天員創造了諸多首次——首次手控交會對接、女航天員首飛、首次太空授課等。2013年6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與天宮一號里的航天員實現天地通話。
2016年9月從中國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了天宮二號,如今,天宮一號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它為建造中國空間站積累了寶貴經驗。
美國新澤西新聞網3月31日提醒說,如果太空足夠慷慨,將天宮一號的一片碎片落到您家后院里,千萬別摸。從太空經過大氣層的任何東西表面都可能有毒,而且可能有鋒利的邊緣。此外,不要試圖將天宮一號的碎片據為己有,根據1967年《外層空間條約》,不管一國碎片墜落到哪里,在人家沒說不是自己的之前,都是屬于這個國家的。“事實上,這些碎片是有科學價值的,因為它們能夠說明航天器由哪些材料制成。”俄羅斯航天研究院院士納薩連科3月31日對俄《生意人報》說:“此前,美國的專家曾到阿根廷和智利,收集了美國墜落的航天器碎片,并將它們帶回美國。”
航空航天公司分析師穆爾哈特4月1日對美媒說,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受到廣泛關注,可能與曾經熱播的影片《地心引力》有關。電影中的主人公宇航員布洛克就曾進入天宮一號。他說,“如果我預測到它將從我的頭上從天而降,我會帶著相機出去觀看這場秀。天宮一號劃過天際,那會是很棒的景象。”根據粗略的估算,在流星雨爆發的時段,每小時約有1000—20000顆隕石落向地球,科學家預測,天宮一號再入地球時,將化身一場絢爛的流星雨。這篇報道稱,不用擔心中國的太空飛行器碎片,人們可以好好享受復活節周末,如果對復活節彩蛋厭倦了,不妨追蹤“天宮一號流星雨”。
“希望與中國人一起探索宇宙”
外媒紛紛報道,中國計劃2022年前后發射20噸級艙段組合的空間站。到2024年美國國際空間站退役時,中國可能成為全球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在韓國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中國空間站”在8分鐘表演中首次亮相,據稱該空間站為“三室兩廳”,包括睡眠區和衛生區。據俄羅斯“bfm”網站4月1日報道,天宮一號是中國創建空間站的第一步。中國將成為繼俄美之后第三個自主建造自己空間站的大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強大。俄航天專家馬利科稱,中國的天宮一號是空間站的原型模塊,旨在測試與其他航天器對接的技術。
《印度時報》3月30日和3月31日關于天宮一號及中國最新發射的兩顆北斗導航衛星的報道,引發不少印度網民留言。網友“印度之口”稱,每次印度進行太空發射,興奮的印度人總認為這是值得夸耀的事情,但在中國、美國和俄羅斯看來,就覺得這沒什么了不起。印度人還在用美國的GPS系統,而中國人正在研發自己的導航系統,甚至中國的出租車司機都不再使用GPS系統。網友貝拉稱,中國的太空項目越來越令人羨慕,他們資金充裕,可以在太空探索方面大力投資,“也許他們想去火星和木星,也不過是幾年的事情”。
對于中國的太空發展,作為鄰國的日本也非常關注。日本衛星網報道,中國的宇宙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可能會對國際宇宙競爭造成影響。日本“Blogos”網站刊登了對日本宇航員野口聰一的專訪,他說中國2017年投入2000億日元宇宙開發費。2020年,各國將進入飛向月球的時代。美國正在制造新宇宙船,而美國業界人士表示,如果放任不管的話,月球上也許會被先插上五星紅旗。
瑞士《新蘇黎世報》4月1日稱,中國太空科研正飛躍發展。2018年中國計劃進行36次火箭發射任務,這將是中國太空歷史上的新紀錄。中國的太空計劃正在與俄美競爭。未來中國主要有兩個任務,一是空間站,二是火星計劃。此外,“中國已經制訂了一個非常雄心勃勃的登月計劃”,歐洲航天局發言人赫韋斯滕達說,歐洲人“希望與中國人一起探索宇宙”。▲
環球時報2018-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