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澤遠 韋華根 趙 英 陳煒明 鐘翌運 張明星
(1.廣西揚翔農牧有限責任公司郭祥一場,廣西貴港 537000;2.廣西揚翔農牧有限責任公司金沙一場,廣西貴港 537000;3.廣西揚翔農牧有限責任公司雙牧種豬場,廣西貴港 537000;4.廣西揚翔豬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團結種豬場,廣西貴港 537000)
在規模化養豬生產中,母豬的繁殖力是養豬生產水平高低和能否獲得高效益的核心,而每年大約25%~35%的母豬因各種原因被淘汰(年齡、疾病、遺傳缺陷等)[1]。因此后備母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后備母豬生產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整個豬場的生產水平,即后備母豬的好壞不僅影響第1胎的生產成績,還會影響其一生的產力[2]。特別,關于長大、大長二元瘦肉型母豬配種日齡、體重和背膘對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在國外已經有很多研究報道;在國內受養殖設備和技術水平的影響,關于這方面的研究報告較少[3]。本文就以長大二元雜母豬的初配日齡進行研究,測定其初配日齡與受胎的關系,為后者選擇長大二元雜母豬初配日齡時做技術參考。
于2017年整年度,在貴港市揚翔農牧有限責任公司旗下某規模化種豬場,挑選體重大于130kg以上的2334頭各日齡的后備長大二元雜母豬配種實驗研究,并將其按照日齡階段,分為三個試驗組,分別為A1、A2、A3試驗組。

實驗組編號 初配日齡 配種頭數 合計配種數量(頭)A1 220~239 807 2334 A2 240~259 981 A3 大于260 546
此次試驗的A1、A2、A3組后備母豬,其飼養管理、配種工藝、配種后的管理均與其他后備母豬一致。
該場飼養后備母豬的豬舍,為傳統豬舍,大欄模式,體重125kg以下的每欄飼養10頭,體重125kg以上的每欄8頭,每頭至少有0.88~0.9m2的活動面積。
該規模化豬場后備母豬
該規劃豬場后備母豬均是外界引進,引進回場時體重約90~100kg,日齡160~180之間,飼喂程序也僅有兩個階段,一是配種前的7~10d采取自由采食模式,二是未達到配種日齡的每天采取限飼飼喂,每天每頭2.4~2.5kg,飼喂的日糧類型均為全價配合飼料。
該規模化豬場的后備母豬配種技術為深部子宮頸輸精技術,每天后備母豬的配種次數均有3次,每次輸精的間隔時長為8~10h,每次輸入的公豬精液量為80ml,內含約有精子30~32億。
該規模化豬場的配種舍類型為定位欄模式,每棟豬舍可裝120~126頭。
配種后間隔半天進行測膘,使用超聲波測膘,測膘的部位為P2點,即最后肋骨距離背中線的4~6cm處。
配種的后備母豬,當天即轉飼喂妊娠母豬料,共分兩個階段進行飼喂,分別為前期和后期,前期指母豬配種后的0~85d,該階段的喂料量根據豬的肥瘦大小進行調料,飼喂2.0~2.2kg/d,后期指86~107d上產房前,該階段的喂料程序,為2.6~2.8kg。
為了確保此次試驗的成功和結果的準確性,查返情的時間為17~25d,每天上午、下午各查一次返情,確保及時發現出現返情的母豬。
為確保測孕的結果能夠準確度99%以上,選擇的測孕日齡為,母豬配種后的28~30d,此時的孕囊發育教為完善,測孕時更加明顯易見,使用的測孕儀為RTU定時超聲測定儀器。
A1試驗組總共配種220~239日齡的后備母豬數量為807頭,失配21頭,其中返情17頭,測空4頭,30天測孕成功受孕786頭,受胎率為97.37%。
A2試驗組總共配種240-259日齡后備母豬數量為981頭,失配22頭,其中返情15頭,測空7頭,成功受胎959頭,受胎率為97.75%。
A3試驗組總共配種大于260日齡以上的后備母豬數量為546頭,失配52頭,其中返情38頭,測空14頭,成功受胎494頭,受胎率為90.47%。
此次試驗共分為三組,其中以A1組220~239日齡與A2組240~259日齡的后備母豬初配的受胎率極高,A1、A2兩組的受胎率均達到97%以上。而A3試驗組初配日齡大于260日的其受胎率僅有90%。從此次試驗中看出在選擇長大二元雜后備母豬初配的最佳配種日齡為220~259日齡即A1和A2兩組。要想提高長大二元雜后備母豬的受胎率和后續繁殖性能,不僅要選擇合適的初配日齡,還要做好其飼養管理工作,如配種前、配種后的飼養管理,定期測定其背膘根據背膘調整喂料量,最好催情、控制疫病、防暑降溫等工作,該試驗僅試驗后備母豬初配日齡與受胎的關系,僅供后者在選擇長大二元母豬初配日齡時提供參考。
[1]劉召海.后備母豬挑選、飼養及初配技術[J].養豬,2017,(3):17-19.
[2]單妹,凌寶明,藍天,等.后備母豬不同月齡配種與繁殖成績的關系[J].養豬,2015,(1):34-36.
[3]許光鋒,劉新春,龐運東.后備母豬的配種日齡、體重、背膘厚對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J].養豬,2010,(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