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云
(南通市啟秀中學 226000)
由南通市啟秀教師李庾南所創立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方法,自1979年提出以來,經過多輪教學實驗,逐漸形成一套成熟、完整的教學模式.“自學議論引導”的核心是由教師引導學生,以個體獨立學習或群體自學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初中數學已經從小學階段的直觀具體逐漸發展為抽象邏輯,對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一關鍵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教學核心,從而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多層次的數學能力.基于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入“自學議論引導”,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體地說,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施“自學議論引導”教學.
自學的前提是對所學知識擁有濃厚的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知識產生了興趣,自然而然會迸發出強烈學習的欲望.在過去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許多學生并非是缺少學習數學的能力,而是對該學科缺乏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不樂觀,數學成績難提高.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愿學、愛學并且外化為實際行動,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數學學習中.現如今,教學手段日益完善,教學資源日益豐富,因此培養數學興趣的的方式多樣.具體地說,教師要用妙趣橫生的數學故事和數學語言將數學問題趣味化,引導學生發現數學中蘊含的美,鼓勵學生打破對數學的畏難心理.
例如,在引入新章節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講述數學家的生平故事,某一數學定理的發現、確立以及發展過程,或者是插入數學發展史上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是通過介紹現如今科學研究中一些有關數學的問題,以情境創設、故事介紹等方法引起學生的聯想,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對此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引入教學,一方面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另一方面則是將數學問題變得直觀形象了,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和學習.如此,學生在興趣的支撐下,會主動自覺地投入數學學習中,并在收獲知識的同時享受數學帶來的樂趣.
自學是個體獨立行為,教師幫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布置自學提綱、自學教材內容、自主完成練習等環節都是數學學習的基礎階段.當學生通過自學掌握了基礎知識后,需要在群體議論中進一步提升和鞏固所學知識.群體議論是建立在學生完成了自主學習的過程之后,由三到五人為一個小組,圍繞著某一數學議題展開討論,踴躍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小組成員交流不同意見,最終總結出一個共同答案.
例如,在教學“二元一次方程組”時,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學習已經大致理解了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和含義,并且在自主練習的過程中學會檢驗一對數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以及利用列表嘗試的方法求簡單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在此基礎上,為了進一步夯實和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可以設置小組探究議論環節,布置一個探究問題,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合作與討論.比如,教師布置了一道題目:用8塊相同的長方形木塊拼成一個矩形,根據小長方形的長寬提示,列出關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并求出大長方形的面積.這是一道數形結合題,學生可根據題目內容列出多個不同的方程式.因此,小組同學需要集思廣益、發散思維,嘗試列出不同的二元一次方程組.在討論過程中,每個學生要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與此同時要認真聆聽其他同學的建議,相互交流新知識、新觀點、新方法,達到相互彌補、鞏固所學、共同進步的學習效果.由此可見,群體議論是一個信息交換、補充、整合的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在完善自身不足的同時相互促進.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結合,但是在數學教學中,教學活動結束后還需要學生進行自我的反思活動.學生的自我評價是培養其自學能力的關鍵一環,因為只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并及時加以改正,才有可能不斷地進步和提升.學習數學也是如此,學生如果做錯了一道題,卻只是簡單地將答案改正過來,而不是深刻地思考為什么會出錯,不弄清正確的解題方式和過程,那么學生永遠不會掌握這一部分的數學知識.學習數學最忌諱的就是一知半解,學生需要在自我評價和反思的過程中總結過失、彌補不足、掌握知識,以及調整學習方法.比如說,學生在一次測驗結束后,首先需要對這次測驗的整體情況進行總結,然后在針對測驗中出現的錯題進行糾錯,最后再對自己這一階段的學習情況進行反思.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不斷進步、不斷提升.
通過以上論述,我們知道“自學議論引導”是在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的前提下,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總結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自學議論引導”能夠幫助學生培養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并且全面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對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具有重要性作用.
參考文獻:
[1]夏企均.“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01(3).
[2]李庾南.自學·議論·引導教學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