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友升
(福建省閩清縣第一中學 350800)
1.內涵
學科素養是指學生在進行學科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學習目標的完成,豐富自身知識、提升自身技能、培養價值觀等多種情感及態度的培養.學生通過對數學這一學科的學習,養成自我提出問題并進行解決的習慣,同時充分理解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對學生在之后的生活中可以更好的發展.總的來講,就是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出有能力的學生.
2.要素
對數學這一學科而言,核心素養體現在六個方面:數學抽象思維能力,指學生在拋棄事物本身的屬性之后,得出有關數學研究對象的思維過程;邏輯思維能力,指學生在根據已有的條件下進行推理的能力;數學建模能力,指學生通過對實際問題的想象在腦海中建立模型并解決問題的過程;直觀想象能力,指借助幾何圖形和空間想象對事物進行感知與分析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數學運算能力,通過對基本運算的理解,選擇合適的算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數據分析能力,針對研究對象的數據進行收集、整理與分析,并在此基礎對問題進行分析與推斷最后解決問題的過程.
1.教學內容脫離生活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過分重視對知識點講解,忽略了對學生將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力培養,脫離生活的知識講解,增加了學生的理解難度.
2.教學方式不夠新穎
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對數學課堂的興趣不高,對數學的興趣也不高,不利于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培養.
3.師生互動不夠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之上,教師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是進行知識的講解,學生被動地接受,師生之間的互動不足,學生與教師的互動較少,不利于學習目標的高效完成,也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
4.缺乏因材施教的能力
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都擁有不同的理解能力,教師不管是對學生的教學,還是學生的課后作業的布置,都是一樣的,這種情況下,不利于各個層次的學生進行知識的理解,更不利于學生的整體發展,
數學的學科核心素養是從對數學的學習中獲得各項能力.數學這一學科在實際的教學中,會因為各個階段的要求不同,而要求學生具備不同的教學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對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主要從教師的教學方式進行.
1.樹立教學觀念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自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在傳統的課堂之中,教師長期以自己為主進行教學活動,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限制學生的思維,對學生而言,長時間的被動接受知識不利于自身思維與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樹立正確的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對之后的教學觀念有著指導性的作用.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學生通過將知識融入到實際的生活之中,更好地發揮學生的聯想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對于數學而言,從生活中來,最終還要歸于生活.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結合生活的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在生活中獨立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2.深化教學目標
原有的教學目標是成績的提升,在新課標的要求之下,要求學校提高對學生的素質培養,這種情況之下,就要求教師對教學目標的科學合理的建立,從學生自身的發展出發,建立符合學生發展的新目標.例如,筆者在教授《函數的概念》這節課內容之前,就針對性的設計了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的問題:1.函數的概念是怎樣定義的呢?2.構成函數的三要素指的是什么呢?3.關于函數區間的概念是如何定義的呢?4.怎樣表示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呢?5.我們怎樣判斷兩個函數是否為同一個函數呢?通過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問題難易的設計,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有梯度的提問,充分調動處于各個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大部分的學生參與了數學課堂的教學互動,這樣才能提高高中數學課堂問題的有效性.
3.活躍課堂氣氛
課堂氛圍決定著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決定著學生的對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之上,教師可以將書本上的問題實際的套入到學生日常接觸到的生活之中.在對學生進行數列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先利用杜甫的《絕句》引進課題,每一句都和數有關系,再由生活中的具體例子進行講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引進數列的概念“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數叫數列”.師生之間進行同步溝通,教師對學生的狀態有一個及時的把握,聯系古詩詞與生活進行知識的講解,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融入到有趣的生活中,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4.優化評價體系
過往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都是用作業和成績進行評判,尤其是在考題的設計中,更是以本體知識進行出題,對學生的評價就顯得相對片面.要想全面的評價一個學生,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過往的考卷設計中,無法體現對學生其他能力的展示,就造成評價的過程更為片面和困難.在進行學生評價的過程中需要將學生內隱的核心素養轉換為外顯的核心素養,通過對學生的態度進行問卷調查、教師對學生的表現性進行評價、以及能力的形成性評價等形式對核心素養開展客觀的綜合評價,幫助學生對自身能力進一步的認識.
綜上可知,在新形勢之下,教育的發展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同時也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儲備力量,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各種能力的培養,學科核心素養都是立足于學科之上的,素養需要從日常的生活之中進行培養.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多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自身素質的養成.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通過課堂的優化,凸顯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理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周海燕.開展有效數學課堂活動 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電子版),2017(05):283.
[2]徐恒飛.塑造高效數學課堂 培養核心素養[J].考試周刊,2017(6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