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剛
(江蘇省睢寧高級中學 221200)
高中物理課程新標準不斷推進,物理課程改革進入“深水區”,學校越來越注重培養具有創新力和探究精神的高素質人才.高中物理教育對于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在課程當中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及探究學習的習慣,不斷運用新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最為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該門課程的思想方法,以期熟練運用專業的物理思想方法考慮問題、解決問題.
1.師資力量缺乏,導致教師專業素質偏低
由于條件的艱苦,很多偏遠地區的高中學生享受不到優質的教學資源,很少有優秀的物理專業老師愿意去條件艱苦的地方工作,這就存在一個物理老師帶多個班級或由不專業的物理教師代課的現象.比如牛頓第一二三定律、歐姆定律、焦耳定律等,教師不專業是無法讓學生徹底理解這些的,甚至有些連摩擦力、力的合成與分解這些也不能講透徹.此外,大多數的物理教師還抱有傳統的教學思想,過多關注學生的物理成績,忽視物理思想方法的教授.
2.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熱情不高
很多的物理教師在課堂上過多進行理論知識的教授,讓學生死背公式定理,讓學生運用“題海戰術”來熟悉知識點,如“在地球上完全不受外力的物體不存在”的定理,教師不能夠靈活引入教學的案例.對于“摩擦力”中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動摩擦因數等只是用枯燥的語言表達,而不能動用實驗、多媒體動畫等演示,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一定的獨立精神和探究精神,無法領略物理帶給生活的便利.很多的學生對物理課程產生一定的畏難情緒,認為物理是一門非常深奧的課程,學習熱情度不高.
3.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互動與交流
物理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學生對物理公式,如“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和時間關系的公式”“胡克定律”的推導過程不理解,就需要教師在實驗或推導公式的過程中進行深入講解,必要時對學生進行一對一解惑.如果物理教師沒有認識到與學生互動的重要性,那么物理課程就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很多的學生也只關注考試之后的試卷成績,對于自己是否掌握相關的解題方法和思想毫不關心.
1.建立高素質的物理教師隊伍,重視起物理思想方法
第一,上級教育部門要做好偏遠地區優秀物理專業教師的引入工作,促進專業的高素質的從事物理教學工作,他們本身素質高、善于研究,就能重視起物理思想方法的滲透.不但讓學生明白“電場”“重力場”的概念含義,而且用模擬圖像讓學生明白“電場”“重力場”形成的因素.第二,物理老師還要明確新的高中物理課程教學標準的目標,對于每節物理課,老師都要明確學生應該學習到的物理知識、思想方法.教師要對于不同的問題來運用逆向思維法、對稱法、圖像法、假設法、類比法、整體與隔離法、圖解法、轉換法、程序法、極值法、估算法、守恒法等方法來進行講解.比如《力的分解》這一節的學習,教師要讓學生熟悉運用圖示法進行分析,明確物體和各種力的符號運用和標示,這樣的才能對于物體的受力有哪些一目了然.教師核心素養高了,其具備的物理思想和熟練的物理技能才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讓物理學習的效果才會更高.
2.豐富教學方法,在物理實驗中滲透物理思想方法
物理教學,實驗是最直觀的過程,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觀察、思考、總結而獲取現象形成的原因,探求到知識“行走”的脈絡.比如學習《電場與重力場》,首先,在課堂開始之前,物理教師要通過讓學生觀看“電場與重力場”模擬小視頻等方式來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在課程中間,用類比方法來講解電場與重力場實驗,將電場力與重力做功、電勢能與重力勢能、電勢與高度、電勢差與高度差、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類平拋運動與平拋運動、電勢與電場強度的關系等實驗的數據做成表格,可以明顯看出各自的特點與相同之處,進而根據公式來列舉方程進行求解,引導學生能夠熟練使用相關的方法來進行知識遷移.再比如《勻變速直線運動》一節對于“小車速度與時間變化的規律”、《彈性形變和彈力》中驗證影響彈力大小因素的實驗、《摩擦力》中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這不但是鍛煉學生觀察與總結的能力,更是在給學生一種解決物理問題的習慣,運用實驗這種充滿物理思想的方法,會給學生以后的物理研究帶來無窮的動力.
3.加強與學生互動交流,在生活中滲透物理思想方法
教師在物理課堂要盡可能地確保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鼓勵學生對課程定理、公式等提出質疑,在與學生的思想碰撞之中產生啟發,從書本與學生身上來挖掘更多的物理思想方法.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物理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告訴學生不僅僅可以更好地學習與掌握書本上的物理知識,還能夠對他們后續的學習和生活產生巨大的幫助.物理來源于生活,將物理思想方法滲透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至關重要.比如《彈力》中彈簧秤的運用、運動員的撐桿跳、籃球鞋中的減震氣墊等,《摩擦力》中自行車的前進、潛水艇外觀的流線型設計,《加速度》中汽車的行駛、高鐵行駛過程中速度的變化.再如,引導學生關注日常生活中有關“電場與重力場”的小例子,如:毛衣靜電、頭發發電、瀑布飛流、自由落體等現象,讓大家在課堂中進行分享自己觀察到的結論.通過生活的現象反思教材內容,可以更好的理解結論和概念,讓知識與生活互為印證.
在物理課程當中滲透物理思想方法至關重要,在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同時,還要增強學生的知識遷移的能力.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不斷挖掘物理思想方法,讓學生不但能得出結論,更重要的是明白結論獲得的過程.
參考文獻:
[1]蔡為勝.構建有效物理教學的策略[J].中學物理,2015(07):19—20.
[2]費程.高中物理思想方法的滲透[J].教師,2016(0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