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旸
(定州中學 河北 定州 073000)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時,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這在我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我國實現小康、步入現代化的重要一步。如何防范脫貧人口再次返貧,從根本上杜絕貧困是脫貧攻堅戰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從“紅色文化+金融”角度進行論述,希望能夠對防止返貧進行有益的探索。
一方面,國家對紅色文化的宣傳力度很大,“學習紅色文化、弘揚紅色文化”的理念在社會各階層深入人心,紅色文化旅游、紅色文化教育等相關產業也十分興盛,以此為基礎的紅色文化金融產業也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另一方面,革命老區的貧困問題是我國精準扶貧的一個重要難題,脫貧后再返貧的現象在革命老區時有發生。
只有了解了革命老區農戶的返貧因素,才能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建議。筆者深入革命老區,對一些農戶進行了訪談,分析革命老區農戶返貧的因素有如下幾點。
疾病是脫貧人口返貧的一個重要因素,俗話說“人吃五谷雜糧,難免會生病”。疾病具有突發性、持久性、不可預知、經濟支出大等特點。普通家庭一旦有人得病,不僅僅會喪失1個勞動力,少了收入來源,更會背上沉重的醫藥費負擔,直接導致家庭貧困。這種現象在農村時有發生,成為脫貧后再返貧的重要原因。
自然災害是導致脫貧人口返貧的又一個重要因素。中國大地廣袤,自然災害并不少見,如嚴寒、酷熱、干旱、洪澇、泥石流、瘟疫、蟲災等,這些自然災害亦是導致農民返貧的重要因素。
無穩定的收入來源是導致脫貧人口返貧的一個重要因素。調查中發現,一部分農戶雖然接受了政府的扶貧技術指導和資金政策等一系列支持,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并未建立起穩定、可持續的經濟來源渠道,他們的經濟收入過于依賴政府和政策的支持,缺乏自身的經營造血能力。
紅色文化在我國社會上的影響力度越來越大,國家政府也很重視紅色文化的宣傳,紅色文化在教育、旅游、金融等行業日漸興盛。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勢必會帶動當地經濟的繁榮,“紅色文化金融”是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發展、防止老區群眾返貧的一個選項。圍繞紅色文化打造的金融產業,可以從“紅色文化旅游”“紅色文化教育”“紅色文化返貧防止保險”3個角度切入,3者互相促進,共同構成革命老區脫貧后再返貧的有利防止機制。
紅色文化旅游產業,在一些革命老區,如西柏坡、井岡山等,已經十分繁盛,通過紅色文化旅游不僅增加了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和歷史知識,更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紅色文化教育產業,在全國的院校都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全國的中小學和大中專院系都開設有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但是目前的相關課程在紅色文化的教育方面還有很多可以深入發掘的內容。
4.2.1 打造紅色文化的實地體驗課程
有些學校利用暑期社會實踐,開設重走長征路、西柏坡紅色印跡調研等活動,不僅讓學生們實地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也帶動了革命老區的經濟發展,增加了老區人民的收入。
4.2.2 以紅色文化為素材的“紅色文化虛擬體驗課程”
虛擬現實技術具有沉浸感和高互動性,如果以紅色文化為素材,通過虛擬現實技術打造一些典型的紅色文化育人課程,不僅對學生的教育效果好,而且可以宣傳革命老區。
紅色文化金融給老區創收的同時,可以拿出一部分資金設立“紅色文化返貧防止保險”,有針對性地給予受到返貧威脅的群眾資金救助,這是防止老區人民返貧的有力措施。
紅色文化旅游+紅色文化教育為核心的紅色文化金融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的發展,進而防止革命老區脫貧后再返貧,為實現我國2020年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