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南海 李曉琪 林忠義



摘要:【目的】了解浙江省永嘉縣手足口病病例及病原分布情況,為預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采用永嘉縣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收集2008—2016年該縣手足口病例資料,分析手足口病發病的時間、年齡、性別及病原體的分布特點。【結果】2008—2016年累計報告手足口病病例27815例,發病時間呈雙峰變化,以春末夏初季節及秋季為多;男性發病人數高于女性;年齡集中于1 ~5歲孩子,尤以1 ~3歲幼兒發病最多;各年份檢出病原體除2011年EV71占優勢(59.62%)外,近幾年均以其他腸道病毒為主,2015和2016年EV71病毒在檢出病原中已經下降到10%以下。【結論】該縣手足口病呈一定的季節性,1 ~5歲孩子高發,近年EV71構成比呈下降趨勢。
關鍵詞: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腸道病毒71型;兒童
中圖分類號:R18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28/j.cnki.sjpm.2018.18392
引用格式:吳南海,李曉琪,林忠義.2008—2016年浙江省永嘉縣手足口病病例及病原分布特征[J].上海預防醫學,2018,30(1):59-62.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and its pathoge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2008-2016 in Yongjia County of Zhejiang Province WU Nan-hai1,LI Xiao-qi2,LIN Zhong-yi2(1.Yongjia Hospital,Yongjia,Zhejiang 325100,China;2.Yongjia County Center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Yongjia,Zhejiang 325100,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ses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and its pathogen distribution in Yongjia County,Zhejiang Province,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work against HFMD. [Methods] Yongjia County disease surveillance information reporting system was used to collect data on HFMD cases in 2008—2016.The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ease in relation to age of onset,sex difference and pathogen distribu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27815 cases of HFMD were reported in Yongjia County between 2008 and 2016.The onset time showed to be bimodal,reaching peaks in early summer and in autumn.The incidence in mal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female.The age distribution was concentrated in children at the age of 1 ~5,especially at 1 ~3.Except for the predominance of EV71 (59.62%) in 2011,now other enteroviruses were in dominance in recent years.The ratio of EV71 to all detected enteroviruses was down to less than 10% in 2015 and 2016. [Conclusion] The epidemic status for HFMD shows the seasonal phenomenon in Yongjia country.The age distribution in patients was concentrated in childten at 1 ~5.The ratio of EV71 to all the detected enteroviruses declined in recent years.
Keywords: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EV71;children
手足口病是好發于兒童的急性傳染病。病原體以EV71和CoxA16等感染為主,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獲得免疫力,但各型病毒間無交叉免疫,可導致再次或多次感染。其時間和空間的流行特征有所不同。該病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發病年齡偏低,可在短時間內造成較大規模流行。近年來,多個地區曾出現過手足口病疫情的暴發,個別重癥患者病情進展迅速,甚至發生死亡,嚴重侵害了兒童的身體健康。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規律和特征對采取合理的防制措施至關重要,是值得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現對2008—2016年永嘉縣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分布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1.1.1 資料收集 本文資料來源于永嘉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選擇手足口病患者相關信息作為研究對象。每個病例資料均經醫務人員仔細研究,并及時修正診斷。永嘉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嚴格執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等有關法律法規。
1.1.2 資料整理 將所有病例資料通過《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軟件導入Excel 2003和SPSS 10.0統計軟件及DPS 12.01版數據處理系統進行統計分析。
1.2 統計學分析
運用圓形分布法分析疾病的時間分布特征,應用描述流行病學分析方法對手足口病發病的時間、年齡及性別等人群分布特點進行分析。由于本縣年齡段人口資料,年齡分布只能采用病例數作為分析指標。
2 結果
2.1 流行概況
2008—2016年永嘉縣累計報告手足口病病例27815例,死亡1例。年度報告發病人數以2014年的6279例為最高,近幾年呈隔年高發狀態,但從總體流行趨勢來講,呈持續高水平流行狀態。見表1。
2.2 流行特征
2.2.1 季節分布 由圖1可見該病四季均可發病,發病時間呈雙峰變化,第1個峰高于第2個峰,發病的主要高峰期在4 ~6月份,次高峰期在9 ~11月份之間,但相對主高峰期不明顯,發病呈一定的季節性。經圓形分布法對疾病流行的時間特征作進一步分析,表2可以發現疾病流行的高峰日基本在6月份左右,高峰期在4 ~7月份左右(P<0.001)。
2.2.2 性別、年齡分布 2008—2016年永嘉縣累計報告手足口病病例27815例,男17370例,女10445例,發病人群男女性別比為1.66∶ 1,男性發病人數多于女性。發病年齡最小為1個月,最大為67歲,集中于1 ~5歲兒童,尤以1 ~3歲發病最集中;6歲以上兒童發病人數隨年齡增長明顯下降;小于1歲齡患兒共2281例,其中5月齡以下患兒261例(占11.44%)。
2.3 病原分布
自2011年永嘉縣才開始采集檢測手足口病病原樣本。2011—2016年共采集樣本488份,檢測出手足口病病原核酸陽性312份,陽性檢出率63.93%,其中腸道病毒71型(EV71)69份(22.12%),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67份(21.79%),其他腸道病毒176份(56.41%),見表3。各年份病原檢出率基本維持在65%左右;各年份檢出病原除2011年EV71占優勢(59.62%)外,近幾年均以其他腸道病毒為主,最近的2015、2016年EV71病毒在檢出病原中已經下降到10%以下。
3 討論
自2008年3月安徽省阜陽市開始發現并在全國蔓延的大規模手足口病疫情,近幾年仍處于高水平流行狀態。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發現,永嘉縣2008—2016年手足口病呈隔年高發狀態,但從總體流行趨勢呈持續高水平流行特點。
據有關研究資料顯示在溫帶地區,手足口病流行于夏、秋季節[1]。永嘉縣2008—2016年手足口病病例時間分布情況可以發現,在本地區手足口病四季均有發病,以春末夏初季節及秋季為多,發病時間呈雙峰變化,主高峰明顯高于次高峰,發病的主要高峰期在4 ~6月份(春末夏初),次高峰期在9 ~11月份(秋季),發病呈一定的季節性。經圓形分布法對疾病流行的時間特征作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疾病流行的高峰日基本在6月份左右,高峰期在4 ~7月份左右。本地區手足口病季節流行特點與省內其他縣市及上海等地區類似[2-3],3月份發病例數開始上升,4 ~7月進入發病高峰,9月有小幅反彈,表現為一個次高峰。發病主高峰與全國及其他省份的5 ~7月略有提前[4-5],可能與地理位置有關,東南沿海地區提前進入春夏季節交替,氣候多變,致使傳染病高發。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常見兒童急性傳染病,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永嘉縣2008—2016年手足口病病例最小發病年齡為1個月,最大為67歲,基本集中于1 ~5歲學齡前期兒童,尤以1 ~3歲組發病最集中;6歲以上兒童發病人數隨年齡增長明顯下降;小于1歲齡患兒以5月齡以后患兒為主。這可能與低年齡組的免疫水平低下,特別是1 ~3歲年齡段EV71、Cox A16中和抗體水平最低有關[6-7]。而小于1歲的患兒因5月齡后母體授予的抗體水平下降,手足口病發病率逐漸升高。發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這與我縣男性人口略高于女性人口有關(2016年是113.62∶ 100),也可能是男性兒童喜愛活動,更多暴露在病毒環境中有關。由此可見,1 ~5歲學齡前兒童主要集中于托幼機構,造成局部地方幼兒相對集中、相互接觸機會大,易發生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發疫情,因此托幼機構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點場所。
永嘉縣2008—2016年手足口病病原檢出率基本維持在65%左右,檢出病原除2011年EV71占優勢(59.62%)外,近幾年均以其他腸道病毒為主,最近的2015、2016年EV71病毒在檢出病原中已經下降到10%以下。這一結果與鄰近地區福建省的手足口病病原分子流行病學特征相符[8]。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癥和死亡的主要病因[9],EV71在檢出病原中構成比的下降有利于重癥病例的防控。
參考文獻
[1]BAHRI O,REZIG D,NEJMA-OUESLATI B B,et al.Enteroviruses in Tunisia:virological surveillance over 12 years(1992-2003)[J].J Med Microbiol,2005,54(1):63-69.
[2]顧永權,苗超,史宏輝.余姚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2012,24(7):368-369.
[3]HAZOUME L,韓雪,孫永欣,等.上海市楊浦區2006—2015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J].上海預防醫學,2017,29(4):292-296.
[4]靳妍,張靜,孫軍玲,等.2011年中國大陸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監測,2012,27(9):676-679.
[5]馬岳,李海軍,李濤,等.寧夏2009—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6,38(7):802-805.
[6]肖革新,胡躍華,于石成,等.2008—2011年中國5歲以下兒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監測,2012,27(12):932-936.
[7]許國章,倪紅霞,易波,等.浙江省寧波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及病原學特征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3,34(4):361-365.
[8]陳煒,翁育偉,何文祥,等.福建省2011—2014年手足口病相關病原柯薩奇病毒A組10型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6,37(4):563-567.
[9]郭青,張春曦,王曉風,等.2008—2009年中國大陸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監測,2011,26(11):85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