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 劉漢濤 陳國良 王素梅



摘要:【目的】了解嬰幼兒家長手足口病防治知識水平、態度、行為(KAP),以及相關影響因素,為社區開展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論依據,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傳播。【方法】以問卷的形式對前來社區醫院為嬰幼兒接種疫苗的家長進行調查,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填寫問卷。【結果】手足口病知識得分在不同年齡段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2.735,P=0.040),30 ~40歲人群得分較高(73.57±12.80);孩子年齡越大(OR=2.82,P=0.004),家長對手足口病相關信息的關注度越高(OR=1.68,P=0.007),其知識得分越高。態度得分男性(14.68±2.97)分,女性(15.55±2.19)分,且性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22,P=0.023)。行為得分男性(2.41±1.02)分,女性(2.59±0.83)分,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61,P=0.205)。【結論】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重點對象應集中在文化程度較低、孩子剛剛出生不久的家長,宣教內容應著重于疾病的臨床表現、傳播途徑和預防性消毒等方面。
關鍵詞:手足口病;知識;態度;行為
中圖分類號:R183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28/j.cnki.sjpm.2018.18441
引用格式:劉莉,劉漢濤,陳國良,等.上海某社區嬰幼兒家長手足口病知識、態度、行為現況[J].上海預防醫學,2018,30(1):63-68.
Infant parents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with HFMD and influence factors on a community,Shanghai LIU Li,LIU Han-tao,CHEN Guo-liang,WANG Su-mei(Puxing Community Health Center,Pudong New Area,Shanghai 20012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 (KAP) and related factors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 in parents of young children,providi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spread of HFMD by working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FMD in the community.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arried out in parents who came to the community hospital for their children vaccinated with sojump. [Results] The difference in knowledge score of HFMD between different age groups (F=2.735,P=0.040) was significant,and the score of parents aged 30-40 years was higher (73.57±12.80).The older the children(OR=2.82,P=0.004) and the higher the parents attention to th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HFMD(OR=1.68,P=0.007),the higher the score of knowledge.The male attitude score was 14.68±2.97,and the female attitude score 15.55±2.19.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scor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t=5.22,P=0.023).The male behavior score was 2.41±1.02,and the female attitude score 2.59±0.83;the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between genders(t=1.61,P=0.205). [Conclusi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FMD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parents with lower cultural level and their children were newborn,and the educational contents for them should focus on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the route of transmission and preventive disinfection and so on in relation to HFMD.
Keywords: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腸道病毒71型(EV71) 、柯薩奇病毒A16型(CoxA16)或其他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重癥和死亡病例集中在3歲以下兒童(占83%左右)[1]。病人和隱性感染者為傳染源,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2-5]。近年來,全國HFMD聚集性疫情明顯增多,發病數也大幅上升[6]。HFMD發病率一直處于嬰幼兒常見的法定傳染病首位[7],據報道2007—2016年上海某社區0 ~6歲兒童手足口病的發病率為1.26‰,重癥兒童均在3周歲以下。為進一步控制HFMD的傳播,改善健康宣教方式,本研究針對社區散在3周歲及以下的嬰幼兒家長,對其進行HFMD相關知識、態度及行為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于2016年10—12月,選取上海市浦東地區某社區前來進行計劃免疫的3周歲及以下嬰幼兒的看護人,經過知情同意后,對其進行問卷調查。
1.2 研究方法
根據嬰幼兒HFMD的臨床表現、知識獲取途徑等設計調查問卷,在看護人知情同意后,通過手機掃碼以問卷星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并在專業調查員指導下完成問卷填寫。調查內容包括HFMD的一般特征、預防治療知識、態度和行為、疫苗知識獲取途徑等。根據每道題目的難易程度和知識點類型對預防治療知識題目進行賦分,滿分100分。logistic回歸應變量設置:知識得分以60分為界,≥60分為1,<60分為0;態度得分以15分為界,≥15分為1,<15為0;行為得分以2分為界,≥2分為1,否則為0。
1.3 統計學分析
調查資料在問卷星后臺用Excel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19.0進行數據管理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兩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和相關性分析對數據進行影響因素和相關性分析,檢驗水準 α=0.05。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發放294份,回收問卷294份,回收有效率100%。被調查嬰幼兒家長男性44名(14.97%),女性250名(85.03%)。年齡在20 ~29歲為78例(26.53%),30 ~39歲為211例(71.77%),40歲以上為5例(1.70%)。見表1。
2.2 手足口病相關知識得分情況
2.2.1 手足口病基本知識 手足口病基本知識知曉情況中,回答正確率最高的是手足口病的高發人群(96.60%),答對率較低的是手足口病的癥狀和傳播途徑,答對率分別為36.10%和10.20%。見表2。
2.2.2 不同特征人群知識得分情況 男性知識得分(71.89±13.49)分,女性(72.27±13.67)分,男女間知識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173,P=0.680)。經方差分析發現,不同年齡組的知識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2.735,P=0.040),其中30~39歲組較高(73.57±12.80);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知識得分不同(F=10.746,P<0.001),本科及以上最高(74.10±13.39),初中及以下最低(50.67±23.44)。不同職業、孩子年齡及對手足口病相關信息關注度不同,其知識得分不同。見表3。
2.2.3 知識得分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χ2=9.47,P=0.024)、文化程度(χ2=8.63,P=0.035)、孩子年齡(χ2=12.65,P=0.005)、對手足口病相關信息的關注度(χ2=26.08,P<0.001)與知曉率有關。經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孩子年齡越大(OR=2.82,P=0.004)、家長對手足口病相關信息的關注度越高(OR=1.68,P=0.007),家長對手足口病的知曉更高。見表4。
2.3 態度、行為得分情況及影響因素分析
態度均分為(15.42±2.34)分,最低為5分,最高為20分,男性(14.68±2.97)分,女性(15.55±2.19)分,不同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個人收入和職業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logistics回歸分析顯示,只有性別進入回歸方程,女性是男性手足口病接受疫苗態度2.787倍。
行為均分為(2.56±0.86)分,最低為0分,最高為4分,性別、年齡、個人收入、職業變量得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不同文化程度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343,P=0.020)。logistics回歸分析顯示,無任何自變量進入行為得分的回歸方程。見表5,表6。
2.4 疫苗相關知識獲取途徑和需求情況
調查顯示,該地社區居民疫苗相關知識獲取途徑前三種分別是:專家或醫生講座(210/294,71.43%),電腦或手機網絡如微信(177/294,60.20%),宣傳欄、折頁、手冊(147/294,50.00%);需求前四項分別是了解預防措施和知識(255/294,86.73%),了解傳播途徑(225/294,76.53%),了解發病時的臨床表現(225/294,76.53%),了解患病后的護理方法和治療方法(225/294,76.53%)。
3 討論
手足口病預防保健知識調查結果表明,答錯率最高的主要集中在手足口病的臨床癥狀和傳播途徑,可能因為該知識專業性較強,家長很難接觸到這些知識。因此,針對此類人群的健康宣教應主要集中在疾病的臨床表現、傳播途徑和預防性消毒等專業性較強的方面。
從知識得分影響因素來看,學歷的高低和手足口病的防病知識得分成正比,這些結果正說明高學歷人群更容易接受手足口病的預防保健知識,這和之前的研究結果相一致[8-10]。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國企人群得分較高,工作和收入都比較穩定的高學歷人群,知識結構比較廣泛,也更關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對疾病的預防保健知識接受能力也比較強;父母年齡分析發現:30 ~39歲人群知識得分較高,隨著孩子撫養時間的增加,父母手足口病預防保健知識也隨之增加,而初為人父(母)健康知識最為貧乏,提示我們應該將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前,可在孕期中甚至孕期前推廣宣傳手足口病知識。這一調查結果也可以推廣至其他兒童傳染病的控制方面。
在對手足口病預防的態度和行為方面,大部分家長表示愿意接受手足口病培訓和關注手足口病的相關信息,但超過一半的調查對象認為自己和家人感染手足口病的風險為一般。這可能源于手足口病大部分病例癥狀較輕,成人往往又是隱性感染者,家長們的確容易忽視。
就知識獲取途徑來看,調查發現大部分家長獲得手足口病知識的途徑是通過電腦或手機網絡,因為網絡已成為多數人工作、學習和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同時,調查又顯示最期望獲得手足口病知識的途徑是醫生咨詢或專家講座,說明家長們希望獲得更專業、更精準的知識。家長最想獲得手足口病預防措施、傳播途徑、患病后的護理和治療方法和臨床表現,以及流行情況和新發病例的消息,這也與本次調查中知識得分相對較低的項目一致。
在疫苗接種意愿方面,大部分家長愿意接種新上市的EV71疫苗,其中知識得分越高、孩子年齡越大、對手足口病疫苗的態度更積極的家長更愿意給孩子接種EV71疫苗。調查還發現,愿意接種疫苗的家長中,75.5%的家長希望該疫苗能預防所有腸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這與當前手足口病疫苗僅預防由EV71感染導致的手足口病的事實有出入;而不愿意接受的家長主要擔心疫苗的安全性和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重點對象應針對文化水平較低、剛剛成為爸爸媽媽的年輕父母群體,這一人群踏入工作崗位時間較短,工作和生活壓力較大,很少抽出時間學習醫學知識。調查顯示,他們最期望從醫生咨詢或專家講座途徑獲取專業醫學知識,最想獲取的知識內容是手足口病預防措施、傳播途徑、患病后的護理治療方法和疾病臨床表現,這為我們下一步成立手足口病防治團隊,開展社區防治手足口病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周弋,王靜,楊黎明,等.上海市浦東新區部分居民手足口病基本知識調查[J].上海預防醫學,2009,21(2):68-69.
[2]許諶,楊文環.310例兒童家長及幼兒園教師手足口病相關知識及行為調查分析[J].陜西醫學雜志,2010,39(9):1244-1246.
[3]范晨陽.2008年北京市幼兒家長手足口病認知狀況調查[J].中國健康教育,2009,25(10):749-751.
[4]徐紅梅,邱潔,李文先.上海市浦東新區2011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3,17(2):150-152.
[5]朱啟镕,曾玫.手足口病的流行現狀及挑戰[J].微生物與感染,2012,7(2):82-88.
[6]楊芳,于石成,張菊英,等.2008—2011年我國大陸地區重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監測,2013,28(11):888-893.
[7]國家衛生計生委疾病預防控制局.2016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概況[EB/OL].(2017-02-23).http://www.moh.
gov.cn/jkj/s3578/201702/38ca5990f8a54ddf9ca6308fec406
157.shtml.
[8]張松建,史繼新,馬玉欣,等.北京市順義區幼教人員手足口病知信行調查分析[J].中國健康教育,2011,27(5):351-354.
[9]洪英,劉熹,邱孟,等.成都市幼兒教師手足口病預防知識及相關行為現狀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3,27(10):56-59.
[10]張鳳蓮,鄭霞,藍瓊瑾.社區散居兒童家長手足口病知識基本情況調查及對策[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8):1284-1285,1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