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偌馨
2018年1月,人工智能公司第四范式宣布完成B+輪融資,新晉投資方來自國有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三家國有銀行及所屬基金聯合入股,性質為戰略投資。
“三大國有銀行”、“AI公司”、“戰略投資”,這幾個關鍵詞足以讓金融業小小沸騰一把。
所謂的三大國有銀行同時入股AI公司,大概率是銀行關聯的子公司或者與外部投資機構設立基金進行投資。投資只是第一步,銀行接下來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其實還有很多,如果不能實現應用和融合,那么布局的意義也就被大幅削弱。
事實上,這并非是銀行的名字第一次與AI擺在一起,在此之前早已有銀行亮出了AI、人工智能銀行的底牌,而且并非是戰略投資這樣間接的方式,而是更直接的自主研發和品牌定位。
之前,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都在一步步明晰自己的金融科技定位,以及AI將在未來扮演的重要角色。
2017年3月,招商銀行公布2016年年報時,招行行長田惠宇表示,全行必須舉“洪荒之力”,推進以“網絡化、數據化、智能化”為目標的金融科技戰略。
5個月后,招行2017年半年報發布,其中,招行將金融科技定位為轉型下半場的“核動力”,以求將自身升級打造成“金融科技銀行”,未來將推動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應用。與此同時,招行按照上一年度稅前利潤1%提取專項資金設立金融科技創新項目基金,鼓勵全行利用新興技術進行金融創新。
到去年11月,招商銀行正式發布了招商銀行APP6.0,包括人臉、指紋、聲紋識別,智能投顧,智能風控,AR技術等等都被應用其中,可以說是招行新技術應用與轉型的一次最直觀和集中的體現。
同樣在2017年的中報里,平安銀行董事長馬明哲表示,逐步將平安從資本驅動型的公司轉變為科技驅動型的公司。隨后,在2017年9月舉行的“簡單生活”大會上,平安宣布將AI技術與旗下壽險、產險、養老險、信用卡、好醫生等業務聯合起來,推出十大AI+服務。
除了以上提到的傳統銀行在積極探索AI轉型之外,近兩年新興的民營銀行、直銷銀行從成立之初就將AI作為自己的發展基礎。
比如去年年底正式開業的百信銀行,其英文名和域名為“aibank”。在開業當天,百信銀行行長李東如表示,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在百信銀行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百信正在構建智能風控、智能賬戶和智能服務三個核心能力。
雖然銀行布局AI、推出AI+業務的時間并不算早,但是從結果來看,在執行和落地的速度以及產品推廣后的效果等方面,銀行表現都要遠超過我們的預期,智能投顧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中,招商銀行的摩羯智投上線時間最早,能夠獲得的公開信息也相對多一些。截至2017年10月底,摩羯智投規模突破80億元;平均回報率為7.85%,收益最高的組合回報率超過10%。
我們會發現,其實從2016年到現在,國內的智能投顧行業其實已經告別了風口,因為牌照、業務模式等方面的限制,創業公司在這一領域能做的其實很少,大多被困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里進退不得,因此無論是資本還是媒體都很少再聚焦于這一領域。
然而在同一時間,銀行在引入新技術和新模式之后卻迅速打開了一個新的市場,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AI還是基于數據處理基礎上的技術應用,而真正掌握數據、用戶、賬戶的還是銀行;另一方面,隨著監管趨嚴,銀行在牌照、合規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凸顯,相比于創業公司,銀行比傳統金融機構能夠調動更多資源,哪怕盤活其中的一點點也已經是一個足夠大的市場。
這些年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其實一直在強調自己的互聯網化,從最早的電子銀行,到2012年余額寶出現之后,各大銀行紛紛推出直銷銀行,再到后來他們通過戰略投資、技術外包以及自主研發等各種方式進行新業務的嘗試,一個關鍵的轉變在于,銀行對于新金融業務的推進,終于開始從渠道改變轉向了底層技術與產品思維的變革。
此前銀行對于許多新金融業務的探索失敗,包括直銷銀行發展至今大多存在感不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多業務在本質上既沒有真正底層技術的革新,也沒有產品體驗的提升,只是將渠道搬到了線上。
相比之下,一些新興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優勢在于在做底層架構時可以一步到位,比如眾安保險、微眾銀行從一開始就是架構在“云”上的,并將區塊鏈技術納入業務的考量之中,在產品設計和體驗上更貼近互聯網用戶。
銀行業的3.0時代雖然來得遲緩,卻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就像前面說過的,這個趨勢之下銀行要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當底層技術與產品服務形態發生變革,那么整個公司的人員架構、管理方式可能都要發生轉變。
比如,一個最為明顯的轉變是,近年來傳統銀行的線下網點員工數量有所減少。這些人主要來自大堂經理、現金清收、電話客服、信用卡銷售等崗位,而這些恰恰也是隨著大數據、AI等底層技術改進及客戶偏好的變化,最容易被替代的職位。
而另一方面,無論是招行、平安等傳統銀行,還是微眾、百信這樣的新興互聯網銀行,技術人員的規模與占比都在大幅提升,招行總行未來科技背景出身的人要達到30%—40%,甚至50%,微眾銀行的IT部門人數占比近六成,這已經是與傳統銀行截然不同的組織架構模式。
甚至在此基礎上,銀行的財務系統、前中后臺設置都會被徹底顛覆,而這些也都是遠比三大行投資一家AI公司更值得關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