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勝,張 飛
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國家弘揚民族文化政策的鼓舞下,通過深刻挖掘和研究龍獅文化的精神內涵,龍獅運動得到了空前的發展。1994年5月被國家體委納入競技體育項目,初步實現了由中國民族民間娛樂項目向體育競賽項目的轉化。近幾年來,隨著龍獅運動的普及和發展,舞龍舞獅引入大學體育課堂,同時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南京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等十幾所高校也開展了龍獅課程的教學工作。為進一步高校龍獅運動的推廣與實施,采用選項課、選修課(公體)、普修課、專修課(體育專業)和龍獅代表隊訓練課等方式,讓舞龍舞獅運動成為各所高校大學生們的新選擇。積極地推動龍獅運動在高校的普及和推廣,對江蘇省高校龍獅運動開展現狀調查與分析,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江蘇省高校龍獅運動,更好地促進龍獅運動在高校開展提供參考。
1.1研究對象
以江蘇省第十九屆運動會高校部舞龍舞獅比賽的情況以及相應高校的龍獅運動開展情況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分析。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查閱有關龍獅運動在高校開展的期刊論文,對其進行了整理、分析、歸納,為本研究開展提供了理論參考。
1.2.2問卷調查法
對參加江蘇省十九屆運動會高校部舞龍舞獅比賽的27所高校的教練發放了問卷。共發放教師問卷30份,回收問卷30份,有效問卷3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別得是100%,回收率和有效率是100%。對問卷的信度和效度檢測結果:信度系數R值分別為0.83和0.86;效度檢測采用專家評判法,認同率分別為86%和89%,符合統計學社會調查研究需要。
1.2.3數理統計法
回收問卷后,利用EXCEL軟件將獲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和統計,分析整理與綜合。
1.2.4訪談法
對江蘇省高校教師和領導進行訪談,了解其對高校龍獅運動開展的意見與建議,為文章充實內容提供了依據。
2.1對江蘇省十九屆運動會舞龍舞獅比賽的調查
2.1.1江蘇省十九屆運動會舞龍舞獅比賽概括
江蘇省十九屆運動會高校部舞龍舞獅比賽首次進入到省運會中,本次比賽共有27所高校40支隊伍參賽,比賽分本科組(甲組)和高專組(乙組)。

表1 江蘇省十九屆運動會舞龍舞獅比賽組別及項目設置一覽表
從表1可知,本次比賽舞龍設本科組規定套路、自選套路和專科組規定套路、自選套路,舞獅設本科組競速北獅、自選套路和專科組競速北獅、自選套路8個項目。
2.1.2江蘇省十九屆校部舞龍舞獅比賽參賽隊伍分析
江蘇省共有本科院校50所,本次比賽全省共有17所本科院校共計27支隊伍參賽。在項目上,17所院校分別有16條龍隊和11支獅隊,分別占全省本科院校的32%和22%,龍獅運動在全省本科院校開展的比例不高,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表2 江蘇省本科院校開展舞龍運動一覽表
注:百分比第一行為每個城市有舞龍運動的院校與省本科院校總數的百分比,第二行是與省高校有舞龍運動本科院校數的百分比。
從表2可知:南京的本科高校參加比賽隊伍居多,共有9支舞龍隊參賽,占參賽隊伍的56.3%,徐州、常州和蘇州的高校各有2支舞龍隊伍參賽,均占參賽隊伍的12.5%,淮安有1所高校的舞龍隊伍參賽,占參賽隊伍的6.2%,揚州沒有高校舞龍隊參賽。說明龍獅運動在江蘇的開展極不平衡。
全省共有專科院校83所,本次比賽共有10所專科院校13支隊伍參賽,分別占全省專科院校的9.6%和6%,參賽比例低。

表3 江蘇省專科院校開展舞龍運動一覽表
注:百分比第一行為每個城市有舞龍運動院校與省高校總數的百分比,第二行是與省高校有舞龍運動院專科校數的百分比。
從表3中可知:舞龍參賽隊伍除了無錫為兩所院校參賽,其他七個城市院校數均為1個,幾乎均為分布在全省8個城市,雖然比較均衡,但是每個城市參賽院校數都很少,參賽比例不高;參加比賽的四個城市舞獅隊伍中,除了徐州為2所院校參賽,其他三個城市院校數均為1個,雖然四個城市參賽院校數差距不大,但從全省8個城市分布來看,發展較不均衡。同時對比發現:在區域分布上,不管是舞龍還是舞獅,每個城市的參賽高校數僅為1個或者2個,同時舞龍運動較之舞獅運動在全省專科院校的分布中更加均衡;在項目上,8支參賽隊伍分別有8條龍隊和5條獅隊;舞獅運動在全省專科院校開展的比例不是很高。
2.1.3省十九屆龍獅運動會獲獎情況分析
本次比賽由四個項目組成,分別是舞龍規定、舞龍自選、北獅自選、北獅競速。

表4 江蘇省十九屆運動會高校部舞龍舞獅比賽前三名一覽表
注:獲獎統計前三名
在本科院校的比賽中,獲得舞龍規定前三名的本科院校分別是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蘇州科技學院;獲得舞龍自選的前三名的本科院校分別是南京理工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獲得北獅自選的前三名本科院校分別是揚州大學、蘇州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獲得北獅競速的前三名本科院校分別是蘇州大學、江蘇師范大學、揚州大學。從表4可以知,在舞龍比賽中,舞龍比賽首先表現出極強的學校優勢,舞龍規定和舞龍自選的第一名均為南京理工大學,其次舞龍比賽也表現出極強的區域優勢,舞龍規定的第二名和舞龍自選的第二、第三名同第一名一樣,均來自南京高校。在舞獅比賽中,同樣也體現出較強的學校優勢,其中揚州大學分別獲得北獅自選的第一名和北獅競速的第三名,蘇州大學獲得北獅自選的第二名和北獅競速的第一名。
在專科院校的比賽中,獲得舞龍規定前三名的專科院校分別是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獲得舞龍自選前三名的專科院校分別是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獲得北獅自選的前三名專科院校分別是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獲得北獅競速的前三名專科院校分別是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專科院校的舞龍比賽中,舞龍比賽表現出極強的學校優勢,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分別獲得舞龍規定和舞龍自選的第一名,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分別獲得舞龍規定和舞龍自選的第三名。在專科院校的舞獅比賽中,舞獅比賽首先表現出較強的學校優勢,其中,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分別獲得了北獅自選的第一名和北獅競速的第二名,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分別獲得了北獅自選的第三名和北獅競速的第一名。其次舞獅比賽又表現出極強的區域優勢,除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隸屬蘇南外,其他獲獎隊均隸屬蘇北區域。
對比江蘇省十九屆運動會高校部舞龍舞獅本科院校和專科院校前三名的成績可以看出:舞龍舞獅四個項目的成績,本科院校均高于專科院校。參加舞龍比賽的本科院校和專科院校均沒有專業體育系,最大的差距是本科院校為四年制學制,專科院校為三年制學制。參加舞獅的本科院校不僅在學制上比專科院校多一年,而且均設有專業體育系。分析可以看出,組隊和訓練時間是影響舞龍比賽水平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決定舞獅比賽水平的更傾向于武術基礎。
2.2對參賽的教練員現狀的調查
2.2.1參賽高校的師資數量狀況
由于龍獅運動在高校中開展比較晚,師資缺少成了限制龍獅運動發展的主要有原因之一。如圖1所示,在參賽的學校中有21所學校配備了1名專項教師,占77.8%,有4所學校沒有專項教師,聘請其他院校的教師,占14.8%,其中只有2所學校配備了2名專項教師,占7.4%。

圖1 江蘇省十九屆運動會高校部龍獅運動隊教練員配備數量調查
2.2.2參賽高校師資質量狀況
雷軍蓉的調查顯示98.7%的龍獅工作者認為教練員水平高低嚴重影響著競技龍獅運動的發展。本次調查同樣證明,因此要想提升龍獅運動水平,就必須加大龍獅師資培養力度。師資質量對龍獅運動開展的影響比較大,主要體現在龍獅運動的專業基礎比較薄弱。

圖2 江蘇省十九屆運動會高校部龍獅運動隊教練員參加培訓次數調查

圖3 江蘇省十九屆運動會高校部龍獅運動隊教練員參加培訓等級調查

圖4 江蘇省十九屆運動會高校部龍獅運動隊教練員參加培訓滿意度調查
如圖2、圖3、圖4所示:從教練的專業背景來看,本次參賽的教練共30人,只有3人進行過專門舞龍專門學習和表演占10%,15人本科學習的武術專業占50%,還有12人是通過短期培訓或自學等途徑進行后期的教學和訓練占40%;從教練的學歷來看,其中博士學歷1人占3.3%,碩士學歷21人占70%,本科學歷8人占26.6%;從教練的職稱來看,副教授12人占40%,講師12人,占40%,助教6人占20%。
當前, 龍獅方面人才的專業性相對薄弱,主要分為兩部分,包括職前培養和在職短期培訓。就職前培養而言,目前體育院校還沒有專門的龍獅專業, 龍獅通常為體育院校武術或民族傳統體育中的一個項目,專業培訓人數非常有限。就在職短期培訓而言,龍獅師資培訓班缺乏。圖2、3、4顯示,從來沒參加過培訓的有11人占36.7%,參加過一次培訓的有12人占40%,參加過兩次培訓的有5人占16.7%,參加過三次及以上培訓的只有2人占6.7%;其中參加過省級培訓的的15人占50%,參加過國家級培訓的有4人占13.3%,而且每次培訓的時間僅有兩到三天。從培訓內容來看,培訓內容局限在單個技術的講授,缺乏整個套路的編排串聯。從滿意度上來看,對培訓非常滿意的有2人占10.5%,感覺一般的有16人占84.2%,不滿意的有1人占5.3%。
2.3對參賽高校龍獅課程與教學現狀的調查
2.3.1參賽高校龍獅運動課程開設狀況
本次參賽的本科院校中,僅有南京師范大學、江蘇師范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曉莊學院、常州大學、蘇州科技學院6所高校開設龍獅課程,南京理工大學、江蘇理工學院2所高校開設舞龍課程。除了南京曉莊學院是以選修課形式開展的,其他院校都以必修課形式開展。課時設置從24課時到32課時不等。

圖5 江蘇省十九屆運動會高校部龍獅比賽本科院校開設龍獅課程情況調查
本次參賽的專科院校中,僅有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和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四所院校開設舞龍課程,沒有學校開設舞獅課程。課程都是以選項課形式開展的。課時設置從28課時到32課時
不等,除了選修課和選項課的形式,參賽高校龍獅運動的開展還通過運動隊、社團活動的形式進行。

圖6 江蘇省十九屆運動會高校部龍獅比賽專科院校開設龍獅課程情況調查
2.3.2參賽高校龍獅運動教學狀況
在場地器材方面,開設龍獅課程的院校都具備足夠的場地和器材,為龍獅運動教學提供有力的保障;在教學內容上,大部分院校教學的重點是龍獅基本技術和簡單套路的學習,對龍獅文化內涵等民族傳統文化方面教授較少;在教學方法上,大部分院校依舊采用“教——練”的傳統教學方法,學生被動的參與教學,形式單一而枯燥;在教學評價上,在以往注重學生對基本技術的掌握的基礎上,開始關注學生的自編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
2.4對參賽高校龍獅運動經費投入情況的調查
2.4.1經費投入普遍不足
相對于其他比賽項目,很多院校并不愿意在此項目上投入過多經費。大部分教練員認為,經費是限制舞龍訓練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本次比賽中,有所院校自己所帶的龍獅就不符合比賽要求,不得不借用組委會提供的備用龍。

圖7 江蘇省十九屆運動會高校部龍獅比賽院校經費投入情況調查
如圖7所示:在平時的經費投入,年投入在2萬以下的學校有6所,占22.2%,年投入在24萬的有17所,占63%,年投入4萬以上的有4所,占14.8%。
2.4.2經費籌備方式單一
本次比賽的27所院校中,25所院校的經費來源都是學校撥款,只有2所院校經費自籌,其中南京理工大學舞龍隊,由于其龍獅運動水平比較高,社會知名度很大,基本實現“以龍養龍”,其自籌資金渠道多,比例高,已經步入的良性發展之中。蘇州大學通過和蘇州錦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校企合作的形式籌備經費。很多院校如果作為市代表隊參加類似農民運動會和全民健身運動會,在經費上還得到了政府或其它部門的支持。

圖11 江蘇省十九屆運動會高校部龍獅比賽院校經費籌備方式調查
3.1結論
龍獅運動在江蘇高校的開展不均衡,龍獅運動在全省的開展比例都不高。
江蘇省高校龍獅運動的教練員在數量上極度缺乏,同時,大部分教練員都沒有專業背景,缺少培訓,科研意識和能力等整體水平有待提高。
江蘇省高校開展龍獅課程的學校數量少,學期開設時間短。其教學內容、方法和評價的關注點都集中在龍獅技術上,缺少對龍獅文化內涵等民族傳統文化的滲透。江蘇省高校龍獅運動隊經費投入普遍不足,經費籌備方式單一。
3.2建議
提高學校領導和教師對龍獅發展的認知,增加投入資金,制定完善的高校龍獅運動制度,以滿足正常的龍獅運動教學訓練的完善。
政府和教育部門要盡快建立江蘇省專業的龍獅培訓基地,各區域高校享有均等的學習和交流機會,實現龍獅學習資源的均衡,一定程度上也會促進龍獅區域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余漢橋.中國舞龍舞獅運動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 武漢體育學院,2007.3.
[2]黃益蘇.龍獅表演與競賽[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9.9.
[3]雷軍蓉.中國競技龍獅運動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7.6.
[4]辛志鳳.舞龍的文化底蘊[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87-90.
[5]黃益蘇.龍獅表演與競賽[M].湖南文藝出版社,1999.9.
[6]李英等.舞龍源流考[J].中山大學學報論,2004(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