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宇
1.1研究背景
課外體育活動又被稱為學校體育活動,它與體育課共同構成了學校體育的教育,一起實現學校體育的目標。隨著現代教育和體育的發展,課外體育活動緊緊地與社區體育、競技體育一起成為培養全面發展現代化人才的重要途徑。在1951年7月,對提高各級學校學生健康狀況的文件中就明確規定:“學生每日體育、娛樂或勞動時間,除體育課及晨操或課間活動外,以1 小時至1小時半為原則。”1990年《學校體育教育條例》經國務院批準頒布,第三章第10條規定:“普通中小學、農業中學、中職學校每天應安排課間操,每周要安排3次以上課外體育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的時間花費在課外體育活動上(含體育課)”。上述指令和決定,對課外體育活動的規定,指出了正確的方向了并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通過對全國初中生的體質健康進行調查,“我國初中生90%沒有體育健身的習慣,75%的學生甚至沒有形成體育特長,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學生越來越多,心理隱疾呈明顯上升趨勢”。[1]如何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這是目前學校體育教育應重視的問題。我們必須要培養學生自覺參加課外體育的習慣,要用多種多樣,并且使學生感興趣的的課外體育活動來彌補體育課課堂教學的不足,進一步增強中學生體質,為初中生終身體育奠定堅實基礎。
1.2研究現狀
通過閱讀大量文獻資料發現我國學者雖然對課外體育活動概念的描述不盡相同。但大家普遍認可的是:“課外體育活動是指課前、課間和課后在校內進行的,以全體學生為對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動為主要內容,以班級為基礎組織單位,以滿足廣大學生多種身心需要為目的,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和諧發展的體育鍛煉活動”。[2]課外體育活動在我國開展的形式主要有課間操、健美操等。這些形式在宏觀上基本能保證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間,但有人指出:“中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意識薄弱,而且人數比例低;場地設施和器材的缺乏,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場所和項目是單一的,自由活動的時間也沒有得到保證”。[3]這些問題造成了現代體育課外活動的難開展。
通過對大量文獻資料的查閱,發現我國中學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學校沒有實質性的鼓勵課外體育活動的發展”[4],“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不夠豐富、形式過于單一”[5],“場地器材的缺乏和學習負擔過重是制約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6]。另外,家庭是影響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另一個因素,劉家慶指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應該從家庭入手,努力使家庭體育的氛圍提高,改變家長對課外體育活動的認識,這樣更有利于課外體育活動的發展”[7]讓學生從內心喜歡上參與課外體育活動。從總體上來說,我國中學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并不樂觀,對于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還應進一步地完善制度以保證課外體育活動健康有序的開展。
針對當前我國中學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現狀,劉家慶[7]提出:“課外體育活動組織應向開放化和個體化方向發展、科學制定課外體育活動大綱、成立學生體育協會等”。這是比較早的我國對課外體育活動開展提出的比較籠統的對策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中學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但不夠全面。
課外體育活動隨著社會進步、學生身心需求的發展以及人們對課外體育活動的認識的提高和實踐的積累而相對發展、豐富。但仍然受學校,家庭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制約其開展,因而,對提高中學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現狀的研究有待深入。
1.3研究目的與意義
近二十年來,連續5次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結果顯示,中小學生的各項體制指標嚴重下降,尤其是近十年,下降速度進一步加快,超重和肥胖學生的比例迅速增加。為了提高中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培養他們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終身意識,就必須對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情況如何、有什么樣的需求有所了解。經過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發現目前大多數研究者對初中生體育活動研究的比較少,因此更要對初中生在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和存在問題進行系統研究。研究他們在校期間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及健身需求,并發現在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對于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更好地滿足中學生的體育需求,探索培養中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的途徑,并為他們走向社會奠定良好的健康基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也為學校體育工作改革提供第一手的資料。
2.1研究對象
本文以黃州城區實驗中學、啟黃中學、寶塔中學和西湖中學四所學校的初一至初三的三個年級中,每個年級隨機抽取一個班級,男女生共500人作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通過電子期刊網查閱和搜集大量文獻資料,進行分析整理,為本論文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2.2.2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從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內容與方法、項目的選擇等幾個方面進行,共發放問卷500份,男生270份,女生230份。回收問卷490份,回收率98%,其中有效問卷480份,有效率為98%,其中男生247份,女生233份。
2.2.3數理統計法
將有效問卷進行分類整理,然后將數據進行處理。
3.1學生參加課體育活動的動機
動機是“一種由目標或對象所引導、激發和維持的個體活動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8]表表明黃州城區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是積極向上的,而且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3.2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項目選擇
經調查,黃州城區中學生最常選的課外活動有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繩、踢毽子和小游戲等。這些項目都表現出簡單、 實用、 流行和娛樂功能。表數據反映出男生和女生在參與課外體育活動項目方面存在著性別差異和有不同的需求。男生在舞蹈類,女生在籃球和足球方面的活動項目選擇為0,這種情況是令人擔憂的。

表1 學生參加課體育活動的動機

表2 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項目選擇
3.3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月消費水平
從表可以看出,黃州城區中學生每月在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消費上主要集中在50元以下,這與中學生的經濟來源有關,主要表現在家庭對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支持力度。

表3 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月消費水平
3.4影響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因素
從表可以看出,影響黃州城區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且男女生具有一致性。黃州城區中學生還是喜歡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只是因為各方面的原因,導致沒有辦法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因此,學校在激發學生的興趣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同時,要合理分配學習和課外體育活動的時間以及提供一定的體育場地設施來保證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順利進行。

表4 影響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因素
4.1結論
黃州城區初中生對課外體育活動的動機在總體上是良好的,但有的學生是為了完成測試;男生和女生存在性別差異,在體育活動方面有不同需求。黃州城區初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學習負擔重、 缺乏設施;家庭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
4.2建議
4.2.1學校應該加大對課外體育活動的投資,提供硬件和軟件方面的支持。
4.2.2學校應該加強對課外體育活動的管理,建立統一完整的課外體育活動系統。體育教師、班主任更要積極配合,在學校、班級多開展一些學生喜愛的比賽,以保證有更多的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外體育活動中來。
4.2.3學校可以突破傳統的體育教學的考核模式,可以把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作為體育教學考核的一部分,鼓勵學生參加課外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課外體育活動,提高身體素質。
4.2.4體育教師應該提高自己的綜合業務素質,使學生從根本上認識鍛煉身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為中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提供指導,以激發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的興趣,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參考文獻:
[1]宋盡賢,廖文科.中國學校體育30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潘紹偉,于可紅.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3]劉娟娟.平山縣初級中學學生課外體育活動情況調查與分析[D].碩士學位論文.西安:西安體育學院,2014.
[4]劉家慶.長春市區初中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1
[5]王晶晶.沈陽市市區中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調查研究[D].吉林:東北大學,2013.7-9.
[6]張海龍.新課程改革下中學體育課教學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4,4(3):71-73.
[7]王超英,沈建華.對我國課外體育活動發展中幾個問題的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 1999(23)4:61-64.
[8]戴敏華.課外體育活動在學校體育中的價值[J].遼寧體育科技,2003(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