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博,趙晚晴
運動心理學家Richard A Magill將雙側遷移定義為:當我們學會用右(左)肢操作某種動作的時候,就很容易學會用另一側肢體來做這種動作。這種遷移叫做雙側遷移,有時也習慣被稱為交叉遷移或交叉教育[1]。在國外,有很多學者較早對雙側遷移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國內研究也越來越多,最早發現這一現象的學者是Bryan W.L,1892年他在兒童的打字技能學習中發現了雙側遷移現象的存在,并做了進一步研究。
目前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雙側遷移發生的機制及其方向性的研究,理論應用于實踐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各個研究中,不同的學者研究側重點與方法各不相同,就其發生機制而言,較公認的解釋理論主要有認知控制論與動作控制論兩種。無論是認知控制論還是動作控制論,其生理學意義上都是大腦對于身體的控制最終體現出雙側肢體發生遷移的現象。本研究從大腦控制肢體到最后肢體反作用促進大腦來論證雙側遷移作用的發生機制,提出雙側遷移的生理學作用模型來解釋雙側遷移的良好作用機制。
2.1左右腦功能的不對稱性
美國神經心理學家羅杰.W.斯佩里(Roger W.Sperry)教授1961年通過設計精巧和詳盡的測驗,對裂腦病人進行神經心理學的測驗,證明了大腦兩個半球的功能具有顯著差異,大腦左右半球機能具有不對稱性,其本人也因此獲得1981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大腦左半球在處理語言信息方面具有優勢性,而大腦右半球在處理非語言信息方面具有優勢。大腦左半球能夠完成復雜、連續、有分析的活動,還有能夠進行熟練的數學計算等,思維方式具有邏輯性、條理性,主要控制著知識、判斷、思考等;大腦右半球思維方式具有無序性、跳躍性、直覺性,它主要負責空間形象記憶、直覺、情感、身體協調、視知覺、美術、音樂節奏、、靈感、頓悟等。有研究表明右腦信息傳遞速度比左腦快0.015秒,由于右腦的功能在運動中的各種優勢,右側大腦被稱為運動腦。
大腦兩半球之間通過胼胝體進行信息溝通,一般情況下,人的每一個活動都是兩半球信息交換和綜合處理的結果。大腦工作時,是由左腦透過語言收集信息,將接收到的信息轉換成語言,再傳到右腦加以印象化處理,然后傳回給左腦進行邏輯處理,再由右腦顯現創意或靈感,最后左腦再進行語言處理。
2.2左右腦對雙側肢體的神經控制
大腦左右兩半球在機能上分工不同,大腦左半球感受并控制右側的肢體,右半球感受并控制左側的肢體,并且大腦兩半球之間由胼胝體連接,可在瞬間進行信息傳遞,相互不能替代工作但是作為一個整體協調工作。無論是認知控制論認為遷移的是認知信息,還是動作控制論認為遷移的動作參數,最終肢體完成運動都是有大腦左右半球信息處理的結果。
神經傳導通路是高級中樞與感受器或效應器之間的傳導神經沖動的通路,稱為傳導路,其實質是由若干突觸連接而成的神經元鏈。人體的所有的肢體活動都是由肌肉收縮引起的,而肌肉的收縮是由所在神經控制的,相應的神經通路是皮質脊髓束進入脊髓形成三條下行傳導束:①皮質脊髓側束:約占皮質脊髓束的90%,經錐體交叉后下行于對側脊髓外側索后部,纖維下行陸續止于脊髓灰質前角,管理對側四肢骨骼肌的隨意運動。②皮質脊髓前束:未經錐體交叉的小部分纖維,直接下行與同側脊髓前索,達脊髓胸節后逐節交叉至對側,終止于脊髓灰質前角,管理軀干骨骼肌的隨意運動。③前外側皮質脊髓
束:為不交叉的細纖維,下行于同側脊髓外側索的前方,終止于脊髓灰質前角,與對側的皮質脊髓側束一起管理同側四肢骨骼肌的隨意運動。由此不難看出,皮質脊髓側束是完成直接接受阻力負荷訓練一側肢體的運動傳導束,那么,前外側皮質脊髓束就是完成對側交叉遷移的運動傳導束[2]。
2.3運動對于大腦潛能的促進作用
科學家研究表明,大多數人只運用了大腦的3%4%。由此可見大腦具有極大的潛能,右腦由于功能的特點其潛能的開發又是重中之重。注重右腦開發并不是輕視左腦作用,大腦左右兩半球的功能是均衡和協調發展的,功能不同但相互配合,形成統一的控制系統。大腦通過左右腦半球控制人體的整體運動,在完成前向控制過程的同時,也通過生物反饋控制過程更好的控制著人體的運動過程。在這個前向和雙向反饋調控過程中,使雙側大腦都參與了工作,根據“用進廢退”的原理,雙側大腦因此而都得到了鍛煉。人們在生活學習當中形成了右側肢體活動優勢的現象,在體育教學與訓練當中,應該注意左側肢體的訓練與學習,使得左右肢均衡協調發展,潛能得到更好開發,從而提高人的身體素質與大腦的能力。研究表明,運動可以通過系統水平、細胞水平、分子水平等途徑影響腦的可塑性;運動對不同人生階段腦的可塑性均存在積極效益。[3]
體育活動是一個多變的動態過程,運動者需要根據不同情況來決定身體活動的時間、空間、動作、速度和力量等,從而促進大腦兩半球的協同工作,促進大腦發育。人的大腦具有非常大的潛能,尤其是大腦右半球,體育運動具有開發右腦潛能的良好作用。在運動中,由于不同運動的復雜、靈活、多變的特性,對提高運動人員的觀察與應變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還可以促進智力的發展,發揮大腦的潛能。相關研究表明從事體育運動的人員時間知覺的判斷能力更強,思維速度更快,說明運動能使人的反應能力與思維速度得到顯著的提高。體育運動不僅能夠增強人們的身體素質,還能使智力活動相關的能力得到全面發展與提高,從而提高人們工作與學習的效率,所以適量的體育運動能夠促進大腦智力的提高。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社會科學院《兒童能力前瞻性研究》的研究得出左側肢體運動對開發右腦潛能,提高學生智力水平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2.4改善的大腦功能對于肢體的控制
目前相關研究通過理論與實踐研究,已經證實運動潛能的開發和智力潛能開發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均衡的開發大腦兩半球與兩側身體的功能具有重要意義。美國相關學者認
為將學習者的半球優勢特征與腦半球教學策略相匹配可以促進運動技能的掌握。
運動技能的完成是受到腦的控制的,由于左右腦半球交叉控制肢體,在運動方面具有優勢的右腦,需要多加強左側肢體的運動來促進其能力提高,從而更好地促進動作的學習與訓練的效果。所以,人腦潛能的開發必定有益于人們更好控制自身運動與開發人的運動潛能,從而提高人的各種運動能力與相應身體素質。
大腦通過左、右腦半球的相互協調交叉控制著人體的肢體運動,在完成前向控制過程的同時,也通過生物反饋反作用促進大腦。左側肢體運動對于右腦潛能開發具有顯著作用,之后更好的促進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提高,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本文通過理論論證得出雙側遷移生理學機制模型圖,更好的使人理解其作用機制。

圖1 雙側遷移生理學機制模型圖
參考文獻:
[1]瑪吉爾.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M].張忠秋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6.
[2]陳惠宇.肌肉力量訓練中交叉遷移現象的神經機制探討[C].中國生理學會運動生理學專業委員會會議暨“運動與骨骼肌”學術研討會,2011:123.
[3]陳愛國,顏軍,殷恒嬋.運動與腦袋可塑性研究進展及其教育啟示[J].山體育與科學,2011,32,(6):61-64.
[4]龍曉宇.論體育運動與智力發展[J].體育世界,2010,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