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俠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明確規定:“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顯然,整體感知很有必要,品讀感悟不可無,但品詞析句也不可少。每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中都有精華所在,幾個重點詞語或句子往往牽動整篇文章。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抓住這些關鍵詞句,運用多種訓練方式,從而帶動學生對字、詞、句、段、篇的知識以及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學習和訓練,那么整個語文課堂教學將是有效而又充實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關鍵詞;有效閱讀
傳統的閱讀教學中,不少教師很喜歡運用串講的形式,將文章中的詞語、句子、段落逐個進行詳細的分析、講解,以至把整篇課文分析得支離破碎。這種串講方式被否定之后,有些教師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只顧讓學生整體感知,卻忽視了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細細品味。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指出:閱讀要“一字不宜忽,語語悟精神。”文論專家南帆也指出:“細讀文本就是沉入詞語。”在閱讀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抓住重點詞句、精彩片斷,引導學生反復揣摩、領悟,不僅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還能使整個教學更加的緊湊、有效。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既培養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又令學生咀嚼到文中重點語句的精華呢?
一、鉆研文本,把握文本精華
法國藝術大師羅丹曾經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作者的寫作目的,往往體現在他所表達的思想和感情中。而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或句又是作者表達思想情感的泉眼。如果教師善于發現這些泉眼,并以此展開教學,那么學生思維和情感的活水就會源源不斷地冒出來。
(一)抓住含義深刻的詞句,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
含義深刻的句子一般是在事件或情節的推進中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引起讀者思考,引發讀者感悟。因此我們必須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細細品讀,理解體驗句子含義。例如在教學《中彩那天》一文時,課文一開始就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擁有了一大筆財富。”學生初讀這句話,有些似懂非懂,即便心里明白,也難以表達。這時,只要引導學生聯系下文:父親用誠實,用信用失去了什么,換來了什么?一個緊扣文章中主題的句子就如此迎刃而解。這不僅讓學生理解了句子的含義,而且讓學生對句子有所感悟,有所體驗。可見,教師找到的含義深刻的句子,目的重在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語言,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起到“一石數鳥”的效果。
(二)抓住中心句,引領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在小學的許多課文中,某個詞語或句子就是貫穿全文的中心點,仔細思考,全文處處與之緊密相連。閱讀教學中如果抓住中心詞句的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脈絡,準確地理解整篇課文的內容。例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我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個句子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我設計了如下幾個問題:“甲”是什么意思?作者用哪些具體的景物來突出這個“甲”字?桂林的山究竟有哪些特點?桂林的水又有哪些特點?通過理解以上幾個問題,學生已初步懂得整篇課文是圍繞著這個“甲”字來寫,用了先總后分的敘述方式,以下的內容都是“甲”字的具體化和形象化。也就是說,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和結構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這對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無疑起了先導作用。
二、展開想象
我在教學《搭石》一課時,學習一行人走搭石的語句,“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多美的句子呀!我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用想象畫面的方法理解重點詞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學生們嘗試學習,有所理解之后,我變換了這個語段的文字排列,屏幕上出現了一首詩。我請學生帶著想象,再讀,讀出詩的韻味。伴著優雅的古箏樂曲,學生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朗讀起來,他們似乎身臨其境,“一行人走石圖”仿佛躍然紙上。這里,我讓學生們抓住重點詞語運用想像畫面的方法,嘗試學習,體會“走石圖”的美。讀出了美的畫面,美的情境,學生必然體會到景的美,人的美,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體味到語言的美。這樣,語言、情境、人文內涵全都有了。無需貼標簽,道德的力量積蓄在學生心中,語言的魅力縈繞在學生腦際。
三、創設情境
在教學中,如果我們根據課文內容創設出濃郁的情境,就能使學生不由自主地調動多種感官,積極主動地進行相應的課堂活動,在活動中,獲得知識,訓練智能。如《觀潮》一課描寫了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我們的學生基本上沒有親眼目睹過這種罕見的壯觀景象。在學習這一課“潮來時”一段,我讓學生先觀看錄像,再閉上眼睛,聽潮水奔騰、沖擊的錄音,想象潮來時的氣勢,然后讓學生默讀課文中的描寫,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詞語,最后,談出自己的體會。讓學生在這樣的情景中去熏陶,使他們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
四、積累運用
語言文字訓練不僅是理解還要運用。葉圣陶說:“課文無非是一些例子,靠了這些例子讓學生訓練閱讀的能力,訓練寫作的能力。”因而,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例子進行運用語言的訓練。運用語言的訓練方式有多種,包括造句、范式作用的句式的仿寫、詞句的擴寫等等。它不僅發揮了學生無窮的想象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語感,提升他們的寫作水平。
綜上所述,抓住詞句教學是進行有效閱讀教學所必須的。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是語文課堂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也是學習語文、感悟語言、練習朗讀的有效策略。長期堅持訓練,能培養學生的整體感知能力和品詞品句的能力,能使我們的語文課上出“語文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