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梅
數學文化無處不在,正如數學之美無處不在一樣,只有融入了古老和先進的數學文化,數學教學才會變得生機勃勃. 也只有通過數學文化教育,讓每一個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的全過程,才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增強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并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 如何從數學文化的角度引導教師從事教學,誘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這對于提高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創新意識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體現數學的人文價值,成為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這就是要求數學學習的內容在范圍、題材和呈現方式上更多地反映社會現實,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以及數學的現實和歷史,這就要求數學的課堂是充滿生命活力的。新的課程改革促使我們不得不再一次來反思數學教育的價值,其實數學的內涵十分豐富,數學應該作為一種文化走進課堂,滲入實際數學教學,努力使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產生文化共鳴,體會數學的文化品位。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把數學作為一種文化數學來教,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下面是我在數學教學中的幾點感悟。
一、從現實生活中取景導入,體現數學的生動與存在
學習圓這章上課開始,出示一張圓形紙片,提問:認識這是什么圖形嗎?生活中你在哪兒見到過圓?在學生舉例之后通過電腦出示了一系列的生活中典型而且非常漂亮的有關圓的圖片:自行車輪胎、景德鎮出產的圓形瓷器、月球上的環形山、向日葵、光環、電磁波等等。接著動畫演示了一顆石子丟在平靜的水面上,水面蕩漾出的美麗的圓形波紋。接著提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圓的世界,好嗎?豐富的素材配上生動且富有詩意的解說,學生真切地體會到生活中圓的無處不在,世界上因為有了圓才變得如此美妙!學生帶著高漲的熱情進入新課的學習。
正是因為從現實生活中選取了美麗豐富的景象,從學生的身邊選取了與學生的知識體系非常接近的事物,再配以文學功底相當深厚的解說詞,引起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非常自然地將數學和文學、美學、語言學結合起來,體現出數學的生動與存在。
二、及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在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明白,令人終身受益的是思想方法。在中學階段,有好多內容蘊涵著豐富的思想方法,比如概率、統計的思想,轉化的思想等等。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重視滲透這些思想方法。例如:在教學統計與可能性時,書上設計的是摸球實驗,可是書上的要求只有20次實驗,這對于實驗的精確性來說,實驗的次數太低了。數學家是在做了幾千幾萬次實驗后,才得到對于個數相等的球,每次任意摸一個,摸到的概率是相等的結論。并且實驗次數越多,實驗結果會越接近這個結論。于是,我結合書上的例題,把此相關背景資料介紹給學生,并且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在做了40次實驗后結果才比較接近,讓學生體會到概率的思想。同時,學生對書上的只要求20次的實驗提出了質疑,并且對數學實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三、充分揭示數學知識產生、發展的全過程
我們平時教學時不僅讓學生看到數學知識活躍的前臺,還應讓學生了解知識產生的豐富后臺。例如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概念的建立過程,教材上的定義常隱去概念形成的思維過程,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概念的建立過程,這不僅可使學生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如在講《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時,首先啟發學生回顧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質,然后類比著等式的基本性質試猜想一下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質,猜想完畢后讓學生想辦法驗證一下你的猜想成立嗎?在總結同學們的想法的基礎上老師指導學生去探索:①已知a﹥b,在此不等式兩邊都加上同一個整式,所得不等式成立嗎?②在此不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正數,所得不等式成立嗎?③在此不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所得不等式成立嗎?④在此不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除以)零,所得不等式成立嗎?反之,若a﹤b,重復以上五步,看看結果如何?最后組織學生討論總結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質。由此,學生體會到,當一個問題看來無法解決時,人們可以創造一些新的字符或形式來表達一種新的概念和新的觀點,感悟到數學既是創造的,也是發明的,從而看到數學的文化功能。
四、將相關的數學史引入課堂
數學文化的內涵不僅表現在知識本身,還寓于它的歷史。將數學史引入課堂,比如講述符號的歷史,介紹某一個數學問題解決的艱辛歷程,介紹數學家的名言和故事等。我讓同學們通過多種途徑一起去欣賞古今中外的數學史料,祖沖之、阿基米德、高斯、加羅華等等數學大師成了學生經常討論和崇拜的人物。介紹給同學們聽數學史上的三次危機、哥德巴赫猜想等等,雖然學生還不太懂,但是,通過這些補充,學生了解了數學原來是如此的豐富和神奇,等待著他們去研究和探索里面的奧秘。通過一些積累以后,我還在教室里開辟了一塊數學角,為學生創設數學文化的氛圍,給學生提供了表達的園地。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眼中的數學是美麗的,精彩的。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去做,通過這些文化的積淀,一定能夠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
作為一名新形勢下的數學老師,對數學文化的研究應該更加深入。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合適而巧妙地讓數學文化走進課堂,滲入實際數學教學,努力使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產生文化共鳴,體會數學的文化品位,體察社會文化和數學文化之間的互動。當數學文化的魅力真正滲入教材、到達課堂、溶入教學時,數學就會更加平易近人,數學教學就會通過文化層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產物,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通過在中學階段數學文化的學習,學生將初步了解數學科學與人類社會發展之間的相互作用,體會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人文價值,開闊視野,尋求數學進步的歷史軌跡,激發對于數學創新原動力的認識,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領會數學的美學價值,從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