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剛
摘要:習慣一直伴隨我們的學習、生活,好的習慣可以使人受益終生。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是廣大教育者應該不斷思考,不斷實踐的問題。習慣的養成應該分為三大部分,習慣的樹立、習慣的培養和習慣的糾正,這三者貫穿始終,缺一不可。在小學階段學生習慣的養成上,少先隊扮演了習慣的領路人、鞭策者、監督者。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中隊活動培養良好的行為意識的習慣、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感的習慣、培養自律的習慣、培養文明禮儀的習慣等等。
關健詞:中隊活動;行為意識;道德情感;自律
一、在中隊活動中培養良好的行為意識的習慣
中隊活動正是面向全體兒童展開的活動,激勵他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逐漸地認識自己的能力,促使他們相互交流、相互來往,創造彼此相互團結,相互幫助的環境氣氛,使他們在參與活動的同時懂得互敬互愛,嘗到被幫助的幸福,嘗到幫助他人的樂趣,逐漸克服了自私、孤僻的不良行為,增強了團結合作意識。我校少先大隊多次開展“手拉手,獻愛心”活動,活動讓學生們認識到在我們國家還有家庭生活困難的同學,輔導員又向全體學生講述這些家庭生活有困難的同學需要大家的幫助,講述像雷鋒那樣去幫助他們是光榮的,幸福的……倡議全校同學為這樣的同學獻愛心。倡議發出后,多數同學由衷的希望幫助那些同學,主動為他們捐贈學習用品及零花錢。在此類活動的影響下,孩子們逐漸感受到團結的力量大的道理,進而使學生養成樂于助人的好習慣。
中活動是少先隊員們親自參與、實踐的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隊員們可以擔任不同的角色,完成同一或不同的任務,在經過頑強的努力下獲取成功喜悅的同時,樹立起自信心。而且在活動中,每名參與者都處在被信任、被使用、被尊重的榮譽地位,加之輔導員及同伴們的鼓勵,使參與者的自尊心受到保護,自信逐漸形成。例如:我們中隊制定的每周收發作業和帶路隊輪換的制度,讓每名同學都有成為當小組長和帶路隊舉班牌的機會,使學生們感受到了一種無法形容的自豪與喜悅,認識到自己是有能力、有用之人,認識到經過自己的努力也會完成別人能完成的事情,增強了自信。再如:我中隊還組織學生進行講演、自己組織并召開中隊會,讓他們從參與到組織活動中體會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只要通過努力就能取得成功,增強了自信,形成良好習慣。
二、在中隊活動中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感的習慣
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較多,父母對他們倍加呵護,對他們的要求也會盡力滿足。這樣形成孩子以自己為中心的性格,不會體會父母的辛勤付出,不會感受老師的辛勤教育,不會回報伙伴們的熱心幫助。針對此種情況,我組織隊員們在中隊活動中開展了以下感恩回報教育活。:
給父母的一封信。我讓每個隊員給父母寫一封信,想一想自己的父母每天在怎樣的工作,父母每天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你能為父母做些什么事情呢?接下來,我要求隊員用行動表示對父母的感激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幫著做。要求隊員們在日常生活中凡是自己的事都要獨立地完成,如打掃自己的房間、整理自己的東西、手洗自己的襪子等;另外,還要幫家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洗碗、拖地等。 通過這些活動,不僅鍛煉了他們的能力、磨練了他的意志,還讓他們感受到了做父母的艱辛,也讓他們更加地熱愛自己的父母,從而對他們進行了一次良好的道德情感教育。
三、在中隊活動中培養自律的習慣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會發現這樣的情況:老師耐心地說教半天,學生一轉身又犯了同樣的錯誤。其實這樣的情況并不是學生主觀上要這樣做,這只是處于這一年齡段的孩子的共性心理特征。這一年齡段的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做事缺乏恒心,所以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可是教師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時時提醒,事事處理。這就需要我們采取一些好的方法。在班隊課中我結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確定了我班“班規班法”每個同學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對于“班規班法”必須人人遵守。并且在學生中開展了“我是班級小主人”等活動,活動中讓學生相互監督,相互提醒,相互幫助,并定期開展學生自評、互評活動,同學之間互相指出優點、缺點,并逐步改正,將“行為規范”化為自覺的行動。
如在培養學生自覺上好晨會好習慣時,我針對班級有些學生到校比教師早容易引起吵鬧等現象,充分調動小干部的作用,安排好值日班長協助老師做好督促工作。與此同時,在每天早讀前適當安排一些誦讀作業等,在任課教師到來后,再按所安排的早讀進行。這樣便會使早到的孩子因為沒事做吵鬧浪費寶貴的時間,使孩子形成了良好的早讀習慣。
四、在中隊活動開展相關的主題活動培養學生文明禮儀的習慣
文明禮貌是一粒最有生命力的種子,心里播下這粒種子,在我們的精神世界里生根、開花、結果,人人就會有良好的禮儀規范和文明行為表現。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或聽到,有的孩子客人來了不知道問候,甚至還有的孩子滿嘴臟話,而家長往往以我這孩子真不懂事就輕描淡寫的過去了。要知道文明禮貌是一個人有教養的表現,在一個缺乏教養的人身上,勇敢就會成為粗暴,學識就會成為迂腐,機智就會成為狡猾,質樸就會成為粗魯,寬厚就會成為諂媚。家長不要以為孩子大了就知理了,因為當他養成習慣之后,他就不覺得這是一件錯事了,更不會去改正。要讓孩子穿衣整潔,并養成愛護衣服的習慣。教育孩子到別人家去時先敲門,不亂動他人的物品;在家接待客人時,學會讓坐、請茶、送客,且不影響大人之間的交談;到公共場所要愛護環境衛生,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尊敬老人、師長等。我們可以在中隊活中召開“文明禮儀從我做起”主題中隊會,通過多種形式加強我們的文明修養,掀起我們班級全體同學,人人爭當“文明禮儀標兵”、隊隊爭取“禮儀先進”的新熱潮。把文明落實在我們的實際語言中、行動中更重要的,讓文明禮貌之花在我們中隊長盛不衰。
總之, 對學生進行好習慣的培養是個繁瑣細致的工作,它是需要所有教育者共同進行的一項綜合性工作。我們必須抓住時機,循循善誘,使孩子們真正做到“好習慣,早養成,益終身”。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們還要把這項工作認真細致地堅持下去,使每位學生都能養成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