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斌 張宏
《征信業管理條例》頒布以來,我國信用體制不斷完善,對我國建立良好的社會經濟秩序和整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在我國征信業的建設和發展中,商業銀行既是信用信息的提供者,又是征信知識的宣傳者;既是管理條例的執行者,又是征信條例的傳播者。因此,商業銀行必須加強有效管理,加強征信內部管理和外部宣傳,做好基礎性管理工作,積極落實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指導意見,發揮前沿作用,承擔社會責任。推動我國社會的信用進步,促進我國征信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一、加強內部管理,為人民銀行征信系統提供真實準確的基礎數據
(一)強化征信平臺系統操作,確保源系統數據的準確性
商業銀行的信貸數據,均通過征信平臺采集后報送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商業銀行征信平臺是人行征信系統的前置系統,是連接商業銀行系統與人行征信系統的通道。所有征信平臺采集的信息,均是商業銀行源系統(核心交易系統、信貸系統、供應鏈系統等)報送,征信平臺采集源系統數據后報送人民銀行。源系統中錄入數據的標準性和準確性,是商業銀行系統操作的關鍵所在,因此商業銀行應當加強源系統操作管理,加強員工培訓,提高操作水平,并建立糾錯處理系統,及時修正信息數據,確保客戶信用信息的準確性。
(二)積極承擔提醒信用風險的社會責任。
1.事前提醒。商業銀行在為企業或個人辦理信貸業務、銀行信用卡業務是,應提前告知客戶失信的后果,尤其是信用卡業務,一定要對客戶的義務和違約后果進行詳細講解,強調個人信用記錄,是人的“經濟身份證”,積累信譽財富提高客戶對逾期還款帶來的信用污點的認識。避免征信記錄中的負面信息對客戶及家人生活、學習、就業和工作的影響。
2.事后提醒。企業或個人產生不良記錄后,應及時提醒,以書面形式及時告知當事人,建立善意確認制度,保證征信信息的準確性。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征信程序的合法性,另一方面給當事人提供異議和申辯的機會與渠道,減少事后訴訟成本。
(三)建立“征信業務投訴”應急處理機制。
商業銀行各級機構應及時妥善處理各類企業和個人客戶的征信投訴,有效跟進處理結果并及時反饋客戶。負責企業和個人征信異議處理的工作人員對于客戶提出的異議,無論是否本行原因,都應向客戶耐心解釋,避免矛盾激化和案件升級。一方面應積極耐心地對客戶解釋,同時爭取通過各種渠道與相關媒體、監管和司法部門進行溝通,有效化解聲譽風險。
二、提高員工素質,加強外部征信宣傳
(一)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征信認識。采取多種渠道組織員工學習《信用風險政策答疑》、《個人信用記錄的重要性》、《個人征信用戶管理細則》等內容,在提高全體員工的信用風險意識的前提下,要求員工發揮前沿作用,通過營業網點開展征信知識廳堂宣傳、柜臺宣傳,提高企業和個人客戶的征信意識,為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面對面的解答當地社區居民咨詢的信用卡、個人誠信記錄、網上銀行等各種金融知識問題,講解有關征信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個人發生信用交易后,應隨時留意還款日期,加強與金融機構信貸員等有關業務人員的聯系,按時歸還貸款本息或信用卡透支額,同時,在信用卡、手機號等停用時,應及時到相關部門辦理停用或注銷手續。
(三)利用電子顯示屏滾動字幕向廣大客戶宣傳個人征信知識,宣傳口號統一為“珍愛信用記錄,享受幸福人生”, 加強戶外宣傳,在營業部門前設置宣傳臺,發放征信專題宣傳海報、宣傳手冊,接受客戶相關征信工作咨詢、做好圖片征信宣傳素材的收集整理,做好征信宣傳工作,營造熱烈的宣傳氣氛。
(四)主動與當地人行溝通,積極配合,組織轄內機構,按照當地人民銀行的統一部署,在所轄每個營業機構網點懸掛、張貼、擺放征信專題宣傳海報、宣傳手冊等。
三、積極配合人民銀行征信管理工作,以凈化社會信用環境為己任
商業銀行是征信管理的執行者,更是受益者。人民銀行征信系統提供給商業銀行的是客戶信用歷史的客觀記錄,“讓事實說話”,減少了信貸人員的調研分析、主觀判斷等因素對客戶貸款、信用卡申請結果的影響,讓客戶得到更公平的信貸機會,也讓商業銀行辦理業務變得更快捷更高效。因此商業銀行更應積極配合人民銀行各項征信管理工作,發揮征信業管理前沿作用,承擔征信社會責任,形成一種人人講誠信,事事守誠信的良好社會氛圍和市場經濟環境,助推我國征信業和市場經濟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