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峰 王雷
摘要:本文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為研究視角,針對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提出建議。期待為進一步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水平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新教改;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
前言:“語文教學,一般是科學,一半是藝術。”新教改語境下,集中強調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的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明確多維度的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方式,加快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步伐。
一、明確目標,推動教學改革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是我國的一句名言古訓,也就是說在做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不然就不會獲得真正的成功。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在組織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適當的拓展,進而讓課堂教學更加有秩序,這也是實現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高效創新的基本要求。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所設定的目標要明確,也要多元化,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寫作背景,同時還要使得學生掌握基本的總結與分析方法,進而達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目的,更為關鍵的是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濃厚的興趣,明白“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道理,進而增強學生對文學藝術的理解,強化學生的文學修養和綜合人文素養[1]。例如,在《最后一片葉子》一文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設置三個維度的目標:第一,知識能力維度,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小說去總結小說的核心思想以及主要內容;第二,過程方法維度,要引導學生掌握通過曲折的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與掌握作者的寫作風格;第三,情感價值維度,對于《最后一片葉子》這篇短篇小說來講,主要傳達的是人性的光芒,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閱讀、分析、總結的過程中認知文章所傳達出的主旨內容以及作者的創作意圖,通過對創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分析,去感知小說中對于真善美的追求與向往,進而使得學生的心靈得到觸動,讓學生自覺的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體系。通過這樣的目標體系去指導我們的教學活動,可以使得組織實施教學的過程與脈絡更加清晰,可以循序漸進的讓學生學習到理論知識,掌握分析語篇的基本方法,進而受到心靈的凈化與思想的啟迪,最終提高教學效率。
二、創設情境,激活學生興趣
新教改明確提出:“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建立在和平民主的對話互動基礎之上,進而激活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知識建構的效。”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要為學生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得學生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思考問題、有效解決問題。例如,講授《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首先講述自身的求學經歷,然后引導學生講述自己的成長經歷,此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是非常順暢的,接下來教師可以拋出問題:“同學們,魯迅先生同樣經歷過美好的童年,和枯燥的求學歷程,大家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看是否可以找尋出魯迅的成長軌跡?”帶著這樣的問題,學生可以快速的進入的文章的解讀中,去感知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魯迅通過對快樂無邪百草原生活的回憶,并同枯燥乏味的三味書屋生活做出對比之后,呈現了對自然的熱愛之情,表達了對自由、快樂、美好生活的向往。
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指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與理解去替代學生的閱讀實踐[2]。”這就要求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觀能動性作為切入點,引導與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表自己的見解,抒發自己的感悟。由此可見,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是我們需要集中關注的問題。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經驗,認為首先應該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尊重學生,以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是基礎;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等現代教學手段為學生營造高效的學習氛圍是途徑。例如,針對《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月色下荷塘的美景,同時可以將歌曲《荷塘月色》或者古箏曲《春江花月夜》等音樂整合其中,使得學生在多模態的氛圍中可以將注意力快速的集中到課堂上,將《荷塘月色》的美景直觀的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去通過文字探尋美景的表達方式,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印象,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創新形式,提高教學質量
初中語文教學不僅需要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從新教改的基本要求與本質目標出發,探索創新教學組織形式,提高教學質量,首先多元教學目標。下面筆者教學實踐淺談合作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合作教學將任務作為驅動,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通過討論、探究、分析、總結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扮演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同時利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發揮個體智能與集體智慧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授《威尼斯商人》一課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每一個小組設置不同的任務。如可以以不同人物特點進行討論任務的分配,某一小組負責研究總結夏洛克的特點,某一小組負責總結分析鮑西亞的聰明與魅力等等。之后教師組織各小組進行討論結果匯報,并做出適當的點撥與總結。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可以自覺自主的研究、討論,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
結語:語文是初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與綜合人文素養的陣地,為了適應新教改的要求,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實現改革。希望文章的闡述可以使得廣大初中語文教師能夠在多維目標指導下探尋課堂教學改革的路徑。
參考文獻:
[1]徐愛朝.尋找問題,解決問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面臨的瓶頸和攻破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9):84
[2]劉祥春,董軍元.新教改規模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研究[J].江西化工,2017(06):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