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先
俗話說:“得閱讀者,得天下。”閱讀在英語教學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閱讀雖是語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學生閱讀量和閱讀時間得不到保證,閱讀僅是體現于課堂教學中的一部分訓練。在師資、課時、組織上得不到保障。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沒有配套的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能力的閱讀材料。所以,我們教師應該怎樣用有限的教學資源來提高閱讀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英語知識運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那么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迫在眉睫。
一、開展有效英語閱讀教學的原則
課堂標準強調英語教學要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閱讀教學應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策略,設計閱讀活動。
(一)教學目標設計以生為本。
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應該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等,而不能把注意力僅僅放在知識目標上。同時,目標的制定也要依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經驗,符合“最近發展區”的原則,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在此基礎上,教師要設計難度適宜、形式多樣的閱讀任務,以便學生進行有效互動,實現既定目標。
(二)教學策略設計以生為本。
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常常是單一的自下而上的模式,教學方式只是把課文作為單純向學生傳授語法及語言知識的載體,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更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除了傳統的自下而上模式和自上而下模式,還有人們所廣泛接受的交互模式。因此,教師應根據不同的閱讀活動階段,選擇教學策略,即教師應分析教材和學情,整合策略,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大化。
(三)激發課堂活力以生為本。
課堂活力是學生在交替的思維、談論、寫作中形成的思想力,是學生在互動中煥發的創造力,它能促使學生取得更高的成就。作為教師,要精心設計閱讀活動,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只有堅持以生為本,整合教學策略,優化課堂設計,才能促使學生樂讀、樂思、樂用所學語言。
二、開展有效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在初中八年級的英語閱讀中,將閱讀教學分為三個主要環節:讀前活動(Pre-reading)、讀中活動(While-reading)、讀后活動(Post-reading)。教師在遵循這三個環節的同時,要進行靈活應用與設計。
(一)讀前活動設計。
讀前活動是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這一環節的目的是為閱讀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好準備。
1.背景知識的準備。背景知識的缺乏會影響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理解。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文內容,選擇是否準備背景知識。通過補充一些相關知識,使學生較順暢地閱讀課文,不至于因為不理解課文內容而失去學習的興趣。
2.導讀活動的優化。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人們一旦對所從事的工作或學習產生了興趣就獲得了工作和學習的動力。因此課前的導入如果設計得好,教學情景渲染自然,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二)讀中活動設計。
讀中活動的設計不僅是要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獲取和提煉信息的能力,還要引導學生在語境中感知和學習新語言知識,包括語言結構、詞匯和語篇知識。
1.閱讀策略的滲透。英語課程的五維目標之一就是教學策略的指導。在閱讀課的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策略的指導。
2.閱讀理由的設計。理由是深層閱讀的有效驅動,但是老師的提問并非有的放矢,隨意發問,必須有明確的目標,且層層深入,一步步激發學生深思,推動語言的生成。
(三)讀后活動設計
閱讀后的拓展為學生提供了運用所學語言的機會。有了閱讀中的文本理解和語言積累,語言輸出就水到渠成。拓展活動的設計要注意梯度,分兩個層次展開。
初中學生閱讀水平參差不齊是阻礙英語閱讀教學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在課堂上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對于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學習潛力,提高學生的整體閱讀水平有重要作用。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本,研究學生,因材施教,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設計好課后閱讀作業,使各個層次學生的閱讀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平常閱讀課的分層教學分以下幾點。
1.將學生進行分層。在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后,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分層。應結合問卷調查中的情況以及測驗成績,將學生分成若干層次,如可分為基礎層、提高層、發展層、優秀層等。具體來說,若分值為120分的試卷,可把100分以上的學生分為優秀層,把75分到100分之間的學生定為發展層,把得分在75分以下的學生分在基礎層。
2.進行教學目標分層。教學目標分層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水平將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細化,使其更具有針對性。閱讀分為字面閱讀、推理閱讀和形象閱讀三個層次,教師可分別為三個層次的學生確立教學目標:對基礎層的學生要求能夠閱讀整篇文章,了解大意,并能找到主旨句;對發展層的學生要求能夠較好地完成基礎層的目標,還要能根據上下文意猜測文中個別重點生詞的意思,并能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對優秀層的學生要求必須較好地完成發展層的學習目標,還應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能夠對文章進行概括與評價。
3.課堂分層閱讀。課堂分層閱讀是指在講授同一篇閱讀課文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各方面的差異,根據分層教學目標來精心設計分層閱讀任務。首先,教師對全班學生要統一教學進度,以達到最基本的教學目標,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層次學生閱讀能力的差異進行分層閱讀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依據各自的學習目標來開展學習活動,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根據閱讀目的采用恰當的閱讀方法。學生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不同層次的設問、課堂練習或分組討論,以達到班內分層閱讀教學的和諧統一,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總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要兼顧語言知識學習與語言能力培養,做到精、泛讀結合。教師要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合理整合教學策略,設計多樣的閱讀活動,努力創設符合初中生實際情況的閱讀課堂,真正實現在閱讀課中學習閱讀,學習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