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麒麟
初中數學教學是初中教學的重要內容,然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傳統數學教學模式已很難適應新的教學要求.數學教學有其自身的教學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初中數學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明確教學目標,同時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效率.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印象和理解,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由于種種原因, 在傳統教學中,數學教育以知識傳授為主,不斷重復機械式課堂教學,忽視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與提高。因而,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運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使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最終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才能。
一、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數學教學也是如此。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對數學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在數學教學中,不斷激發并強化學生學習興趣,并引導他們把它轉化為穩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自信心,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認識到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和健康向上的品格。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雖然情感不直接參與認知活動,但對數學學習過程起著推動與調節作用。因此,我們要重視情感教育。
二、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新課標要求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把學生被動地完成學習任務轉化為自主地學習知識、培養能力,讓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給學生做主的機會,讓他們獨立處理事情,讓學生自己努力把事情做好,增強他們的成就感、自信心,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主人翁責任感。這樣,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有著很強的主觀能動性的獨特個體。因此,在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己主宰自己,我們只能為學生創設情境及學習的條件,給學生一個自主地進行學習活動的天地,讓他們唱主角,教師做好指導。只有如此,才談得上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創新、培養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完成教學任務。
三、明確教學目標,實行分層教學
明確教學目標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前提,教師必須根據初中數學的教學特點,同時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計劃設計.在整體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教師需要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具體教學中的內容,將整體教學計劃分層實施.這樣有利于教學計劃的合理有序進行,從而有效實現教學目標.同時在進行分層教學時,教師還要充分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樣有利于對教學任務的突破,保證教學的科學性和完整性.
四、主張團隊教育
當今時代極為主張團隊的作用,班集體對學生的成長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集體的作用是巨大的,學生都有一種強烈愿望希望自己成為班集體中的重要一員,希望融入其中,被班集體接納,并在集體中充分體現自己的價值,對別的同學有影響力。這種心理一旦得到滿足,他會找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看到自己的作用、自己的價值,于是能放松自己、增強信心、積極發言、大膽表現,從而努力學習。讓學生感到自己是班集體中的一員,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極大的作用。
五、靈活應用教學手段
教學過程中要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于新授課,我們往往采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我們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采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時,在一堂課上,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 充分發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還要善于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教師來說,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六、精心設計練習,鞏固所學數學知識
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數學解題能力的重要方式,與傳統的練習方法不同,隱性練習強調設計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題,更加注重學生的差異性,尊重每一位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具體來說,就是在練習題的難易程度上體現出差異性。例如,在《一次函數的性質》的課后練習中,教師應要求后進生順利完成與概念相關的題和一次函數的計算題即可;要求中等生和優等生,應要求他們在完成以上內容的基礎上,還能完成選擇題和解析題,并記錄相應的數學筆記,寫出自己的解題心得。通過層次性練習設計,實現了練習方式的多樣化,激發了學生的挑戰欲望,促使學生從“要我練”變成“我要練”。此外,通過“我來做奧數題”“經典數學題”“模擬表演”等多樣化練習方式,可以增強練習的趣味性,讓處于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練習題,從而獲得成功體驗。
總之,要想切實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也不是單純依靠某一環節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師認真探究、不斷努力,促使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相互融合、協調共進,最大限度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