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百色市總人口413萬人,常居7個少數民族,壯族占總人口的77%。百色壯族民歌以那坡高腔山歌、右江流域壯族嘹歌等多種內容體裁,表演形有單聲部、多聲部多種形式。百色壯族民歌文化豐富,藝術研究價值高。百色壯民族黑衣壯文化、北路壯劇文化、壯族嘹歌文化等,被列入國務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百色是民族文化藝術遺產蘊藏豐厚的富礦區,民族地區歌舞更是與地方文化共生發展,具有極高的人文研究價值。對百色地區民族歌舞藝術的挖掘、創編、展示、傳播,不僅記錄了百色地區民族的文化發展史,更是增加了當代民眾的民族歸屬感,增強百色人民的文化自信。
一、大型民俗歌舞史詩《千姿百色·歌舞盛典》的框架設計
2010年7月20日-8月3日由百色市委、市政府、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主辦,市委宣傳部主辦,在百色人民會堂精彩上演的大型民俗歌舞史詩《千姿百色·歌舞盛典》,該劇目匯聚了百色市12個縣區地方歌舞表演團體、2個專業團體(右江區歌舞團、藝術教育系統),包含了壯、漢、苗、瑤、彝、仡佬、回等多個民族、演出總時長約50個小時,包含民俗歌舞節目140個,有10個藝術作品獲得市廳級以上專業比賽獎項。該劇目匯聚了從建國初期的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至今,百色市的廣大文藝工作者創作演出的音樂舞蹈精品。在百色人民會堂精彩上演的大型民俗歌舞史詩《千姿百色·歌舞盛典》,以下是《千姿百色·歌舞盛典》劇目概況:
(一)右江民族歌舞團專場晚會—民族歌舞集《歌如畫》
(二)西林縣專場晚會—《神奇句町·生態西林》
(三)德保縣專場晚會—《古道紅楓》
(四)田東縣專場晚會大型民族歌舞詩—《開滿芒果花的地方》
(五)百色市教育系統專場晚會—《千姿百色·書香校園》
(六)凌云縣專場晚會—《茶鄉凌云·古府茶鄉》
(七)右江區專場晚會—《夢啟右江》
(八)田林縣專場晚會—《風流竹鄉·壯戲飛揚》
(九)平果縣專場晚會—《嘹歌飛揚·壯鄉天籟》
(十)那坡縣專場晚會—《那歌·那人·那坡》
(十一)靖西縣專場晚會—《山水美繡球》
(十二)隆林各族自治縣專場晚會—《五彩織錦》
(十三)樂業縣專場晚會—《樂業樂》
(十四)田陽縣專場晚會—《布洛陀盛典》
二、大型民俗歌舞史詩《千姿百色·歌舞盛典》創編的前期研究技法
(一)實地調查,研究團隊深入百色地方了解民俗歌舞情況。經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大眾文化領域、藝術教育領域等對“百色民俗歌舞藝術精品”需求程度等,了解大眾對“民俗歌舞藝術”創編理念及其科學方法的需求程度等。并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從而歸納“民俗歌舞藝術作品”的創編規律性的理論知識。
(二)研究團隊通過訪談,以口頭訪問的形式,通過訪談民間藝人,了解其對原生態歌舞進行藝術加工后是否脫離原生民俗性、是否符合民間音樂舞蹈的本質等的看法及意見等;通過訪談社區藝術工作者,了解其對文藝精品晚會對大眾文藝傳播的作用等。研究者進行真實的訪談記錄,搜集客觀的、不帶偏見的事實材料,以準確地說明樣本所要代表的總體的一種方式,訪談的內容結果歸納用于指導本課題的研究。
三、《千姿百色·歌舞盛典》的各級晚會主題設計
(一)表述民族史的時序性結構
右江區代表團《夢啟右江》、田東專場大型民族歌舞詩《開滿芒果花的地方》、德保專場《古道紅楓》是時序性結構為主要表現方式的幾個民俗歌舞專場的代表,其表現方式以時間邏輯為線索,充分體現了民俗歌舞史詩性質的重要特征。
(二)表現民俗活動的戲劇性結構
在現代文明告訴發展的今天,民俗活動已經成為當下少數民族地區重要的文化符號之一,因此,部分縣份的編導團隊在該場晚會中以民俗活動的戲劇性結構展現了地方的民俗藝術,例如田陽專場《布洛陀盛典》、田林專場《神奇句町·生態西林》、隆林專場《五彩織錦》、平果專場《嘹歌飛揚·壯鄉天籟》、樂業專場《樂業樂》就是民俗活動戲劇機構的重要代表。
(三)表達民族審美主題的詩文性結構
百色從來不缺乏美麗的山水,靖西市就有小桂林之美譽,編導團隊的創作理念就捉住了這樣的主題,例如百色民族歌舞團專場《歌如畫》、靖西專場《山水美繡球》、那坡專場《那歌·那人·那坡》就是民俗歌舞晚會的唯美主題代表作。
四、《千姿百色·歌舞盛典》的藝術手法
(一)原生態歌舞原型遷移舞臺
該場大型歌舞史詩邀請了百色12個縣區多名原生態歌手參與演出,其演唱方法純樸自然,使得大家領略到了那坡黑衣壯過山腔的豪邁氣魄、欣賞到了田陽古美山歌的嘹亮、感受到了凌云巫調的神秘等等。原生態歌舞的表現方式值得我們去保護,把原生態歌舞原型遷移至現代化大舞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社會關注度,引發民眾的關注,助力原生態歌舞的傳承與保護。
(二)原生態歌舞舊式新裝
原生態歌舞的舊式新裝是當下民俗歌舞文化傳播的流行趨勢,其主要原因在于,少數民族歌舞藝術越來越邊緣化,如何融入當下流行藝術,使得年輕一代的受眾獲得認同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社會問題。《千姿百色·歌舞盛典》其演員年齡年輕化是一個很好的傳承方式,演員有很多來自于地方高校的學生,或地方年輕的演員,通過年輕演員參與原生態歌舞舊式新裝的表演訓練方式,讓作品從演員到觀眾,都形成了年齡上、作品風格上的認同感,這是該場晚會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
(三)創編新的民族元素歌舞
《千姿百色·歌舞盛典》創編新的民族元素歌舞,主要是表現抗戰題材的紅色歌舞、表現當代民族地區新文化等方面內容,也有利用民俗藝術元素完全創編新形式歌舞的形式,例如來自平果專場的哈嘹樂隊的新嘹歌民謠等,就是突出的代表作。
五、《千姿百色·歌舞盛典》的社會意義
大型民俗歌舞史詩《千姿百色·歌舞盛典》在區內外獲獎廣西銅鼓獎獲獎、廣西舞蹈比賽表演獎、百色市文藝匯演特別獎獲獎等,是近十年來百色市對民俗歌舞創編策劃與編導最成功的案例。其劇目的前期工作扎實,其百色民俗歌舞的藝術創作的能力、百色地方文化傳播的宏觀把握的能力、百色地方民族藝術文化傳承的能力引起社會反響熱烈,對百色地方民族歌舞的傳播影響具大。晚會的編導團隊的藝術表現手法具有極高的典范作用,讓民族歌舞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對深刻挖掘百色原生態歌舞藝術、有效傳播百色地方民俗歌舞文化、有力傳承百色民俗歌舞藝術產生重要的意義。它集歷史性、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民族風情濃郁、地域特色鮮明,是我市近年來精心打造文化藝術精品的一個縮影,是一部氣勢恢宏的民族歌舞史詩。
作者簡介:梁睿,女,壯族,1987.7- 廣西百色學院 ,講師,民族藝術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