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嘉慧
摘 要 近年來,工匠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工匠精神的內核是對職業信念的堅守以及愛崗敬業的職業態度,這正是當代社會需要的。文章將對工匠精神的內涵進行簡單介紹,并通過闡述工匠精神對編輯工作的重要價值,探究將工匠精神應用在編輯工作中的實現途徑。
關鍵詞 工匠精神;編輯;價值;應用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6-0021-02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眾閱讀方式和閱讀內容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變革,信息傳播呈現出碎片化的發展態勢,如何在碎片化的傳播中提升閱讀質量,這既與個體閱讀習慣的養成有關,同時編輯的工作質量也是重要因素。因此,將工匠精神融入編輯工作,是提高編輯人員素養的有效方式,有利于提升作品質量。
1 工匠精神的內涵和意義
1.1 工匠精神的內涵
從根本而言,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信仰和工作態度,既包含了從業者的職業道德,也體現從業者自身對職業品質的追求。因此,工匠精神是發展變化的,并具有時代屬性。從業者以工匠精神為準繩,不斷磨礪其職業技能,使其能夠滿足崗位的需求,由此可見,工匠精神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行為表現。
1.2 工匠精神的當代價值
1)有利于提高職業忠誠度。忠誠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內容,時代的進步實現了職業選擇的多樣化,但對職業的忠誠度卻在流失。自我價值的實現得益于平臺的搭建,更與職業忠誠度具有重要關系。因而,倡導工匠精神,其實質在于呼吁職業忠誠度的回歸。
2)有利于實現品質創新。工匠精神體現的是對職業品質的追求,因而,品質創新成為工匠精神的重要標簽之一。工匠精神并不是按部就班地對待每一項工作,而是以發展的眼光實現技術創新和品質提升,追求不斷突破的創新活力。我國正處在創新時代,各行各業都在進行自我突破與創新,以實現組織發展。工匠精神的提出符合時代發展的軌跡。
2 將工匠精神融入編輯工作的重要意義
隨著文化強國戰略的實施,國家對文字出版工作予以高度的關注,特別是我國出版業市場化和產業化進程的推進,出版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而編輯作為其中重要的基礎環節,直接把關稿件整體的質量。因此,將工匠精神融入編輯工作,極具現實意義。
2.1 工匠精神是衡量編輯工作態度的重要要求
編輯的工作態度,對稿件質量具有直接影響,同時也直接影響后續的市場化操作。目前而言,編輯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選題、內容編校以及宣傳出版等,由此可見,編輯在出版各個環節的推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出版的前期調研和后續維護階段,都需要發揚工匠精神,在各個環節,樹立良好的工作態度,有助于做好本職工作。在互聯網時代,提高網絡編輯的職業素養已經成為共識,特別是逐漸商業化的網絡編輯,散漫的工作態度已經給編輯工作帶來了一定損失,部分編輯的思維意識已經發生了改變,甚至開始傳播不健康信息,給社會帶來危害。所以,將工匠精神融入編輯工作勢在必行。
2.2 工匠精神推動實現編輯工作模式轉變
工匠精神倡導職業思維的主動求變,因此,在實際編輯工作中,編輯應該發揚創造精神,改進和完善現有的編輯工作模式,剔除分散精力與時間的事項性工作,聚集全力地對現有稿件進行質量提升。此外,在互聯網時代,稿件的市場化和商業出版,拓展了編輯工作的內容,原有的工作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有的工作任務。傳統編輯側重對文字稿件進行審核,對編輯的綜合能力的要求較低。但現階段,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多元化是編輯崗位發展的新趨勢,個體在提升專業素養的同時,還應廣泛地涉獵其他專業知識,由學者型編輯向多元編輯轉變,相應的,多元編輯的工作模式也應進行創新。
2.3 工匠精神是增強閱讀體驗和提高閱讀質量的必備條件
打造積極健康具有正能量的圖書資源,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大眾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有效閱讀能夠拓展眼界,構建全面的知識結構。近年來,依托于快速發展的信息技術,全民閱讀習慣的社會風氣正在形成,閱讀方式和閱讀內容更加多樣化。與此同時,閱讀質量和體驗成為共同關心的話題。放松對刊物質量的把控,容易引起讀者思維混亂,降低閱讀體驗,最終導致圖書作品無法被市場接納。編輯工作中的工匠精神應該體現在對文稿質量的嚴格控制上,比如從措辭規范以及主旨思想層面,把好質量關。只有在編輯階段做好質量把控,才能在終端市場得到讀者認可,為全面推向市場奠定基礎。
3 將工匠精神融入編輯工作的重要途徑
3.1 夯實專業基礎,弘揚創新精神
無論是學者型編輯還是多元化編輯,都需要專業知識作為支撐,才能增強文稿說服力。所以,在工作中,應該夯實專業基礎,不斷提高專業水平,提升業務技能。編輯的知識儲備應該進行更新,建立符合自身實際的知識學習體系,進行知識技能轉化。特別是互聯網媒體編輯,其所處環境處在快速迭代過程中,只有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才能保持與信息的同步更新。此外,還需要弘揚創新精神,將編輯工作模塊化,提高服務能力。
工匠精神提倡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秉承創新理念,將創新思維運用到編輯工作中,對現有編輯工作模塊的薄弱環節進行改造和優化,推動工作模式的創新。首先,明確目標定位。對編輯風格以及目標群體進行了解,掌握基礎數據,針對性市場開發,比如營銷平臺以及品牌合作商等。其次,利用結構化思維,對現有工作流程進行梳理,篩選需要調整甚至刪除的規定,優化工作流程。最后,善于總結,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并借鑒他人經驗,彌補自身不足。任何一位編輯人員都具有局限性,不斷總結才能形成比較優勢,形成特有職場技能。
3.2 提高思想政治素養,履行時代使命
工匠精神的應用需要基于特定的社會背景。我國正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歷程進程中,出版行業也正在進行深刻變革。出版社的定位也發生了變化,教育大眾,提升國民思想層次,進而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已經成為當前的主要任務。所以,對于編輯而言,應該提高思想政治素養,通過扎實的工作,履行時代使命。因此,應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突破。第一,自覺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站在政治高度把握編輯工作的實質,明確政治方向。第二,引導讀者文明反饋,加強與讀者溝通交流,構建健康網絡輿論。第三,堅守職業道德,不觸碰道德紅線。部分編輯為搶占新聞資源,違背職業道德,甚至傳播虛假信息,擾亂視聽,造成嚴重的輿論危機。因此,新時代編輯應該堅守職業道德,履行時代使命。
3.3 加強內外部培訓,注重培養新人,建立人才體系
分享與傳承,也是工匠精神的內涵之一,這也是時代精神的體現。任何行業經驗技能的積累都需要分享與傳承,才能實現知識的更替和技能的創新,這也是國家發展的必由之路。所以在出版社或者雜志社應為自身編輯和年輕編輯搭建平臺,加強內部溝通,促使年輕編輯快速成長。在工匠精神要求下,在工作態度和業務能力等方面進行重點突破,增強對工匠精神的感知,形成認知記憶;同時,在新人之間,建立競爭機制,強化學習和反饋機制。除了內部溝通與培訓,還應拓展對外交流,出版社之間、國內外同行之間進行研討,了解各自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
在市場經濟背景下,知識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只有不斷的流通,才能指導實踐工作,拓展其應用范圍。傳承工匠精神還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形勢,即后繼人才的開發體系尚未形成。所以建立內外部溝通,構建人才體系,意義重大。同時,還應對編輯崗位能力匹配度進行調研,在現有編輯隊伍中,按管理崗和業務崗對人才進行區分,充分挖掘編輯潛力,形成良好的晉升通道,健全人才流動機制。
4 結論
工匠精神的提出具有時代背景,責任意識低以及創新乏力都是目前諸多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在互聯網環境下,編輯的專注度開始下降,部分編輯受利益驅使,任意發布內容,造成了網絡輿論混亂。同時,某些編輯政治素養較低,受到敵對分子的蠱惑,發布各種不實報道,造成惡劣影響,以上現象都是與工匠精神背道而馳的。因此,只有通過夯實基礎技能,培養創新精神,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養,加強內外部培訓,建立人才體系將工匠精神應用到編輯工作中,才能發揮其最大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宗勤,竇延玲,韓燕,等.新時期科技期刊編輯工匠精神的內涵與能力培養[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7,28(3):235-240.
[2]吳飛.發揚工匠精神,做好編輯工作[J].傳播與版權,2016(10):33-35.
[3]李靜.論“互聯網+”時代編輯活動中的工匠精神[J].出版科學,2017,25(2):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