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彬
摘 要 所謂媒體融合,并不僅僅是多種多樣的媒體形式之間簡單組合,它的根本內涵屬于一種媒體再造,對傳統媒體進行調節、整理以及補充,從而使多種媒體融合為一種新的復合型媒體。媒體融合是在為媒體的發展探索一條新的道路,從而使新聞內容同質化過度的狀況得到有效的改善。因為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化媒體使新聞內容的生產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專業生產內容以及用戶生產內容取得了共同的進步,從而為新聞采編工作者帶來了新的任務與挑戰。文章結合新聞內容生產,重點論述了新聞采編工作者的角色要求,并且對媒體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的角色轉型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希望能夠對廣大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的實際工作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媒體融合;新聞采編;工作人員;角色轉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6-0048-02
所謂媒體融合,也就是新型媒體與傳統媒體相互融合在一起,這是信息互聯網技術時代媒體發展的必然。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不單單注重技術和內容之間相互融合,對新型的媒體集合也不斷的進行探索與發掘,使現階段媒體融合中存在的
不足得到有效的改善。國外新聞學會專家Andrew? Nachison在一次演講過程中這樣講述媒體融合的概念:“視頻的、音頻的、印刷的、互動性數字媒體之間的操作性、戰略性、文化性聯盟。”該專家還提出,多種媒體之間的合作狀態才是媒體融合中最重要的基礎。
我國相關學者對于媒體融合的研究重點在于媒體融合背景之下的新聞平臺相互融合、新聞發展模式、新聞內容生產、新聞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內容。也有很多學者一致認為媒體再造是媒體融合的根本,比如報紙媒體與手機媒體的再造就產生了手機報,互聯網技術與電視媒體的再造就產生了視頻網站,也就是說媒體融合不單單是各類媒體形態的簡單疊加,而是運用新興媒體對傳統媒體進行有效的調和、整治以及補充,使兩種截然不同的媒體產生新型的復合媒體形態,進而實現了再媒體。
還有一些專家提出,媒體融合的過程應當進行新型道路的探索,不應當簡單的對媒體進行疊加,并且認為網媒與紙質媒體以及徹底轉變為傳統媒體,應當通過媒體融合的形式來使媒體獲得新的發展,這樣就能使新聞內容過于同質化的狀況得到有效的改善。
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之下,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必須適應時代的發展,對自己扮演的角色進行有效的轉變,這樣才能適應新時期工作崗位的具體要求。
1 新聞采編工作者的角色要求
通訊員與編輯以及記者等工作者在進行新聞內容、新聞發行、新聞寫作、新聞采訪和新聞編輯的工作人員被統稱為新聞采編工作者。媒體性質之間的差異對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的具體要求也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從總體來看需要具備以下的素質:嫻熟的表達能力、活躍的思維能力、新聞價值的掌控能力、敏感的新聞探知能力等。
但是在互聯網環境下,社會化媒體逐漸登上舞臺,自媒體在民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導致信息接收與傳播的對象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用戶生產內容在新聞報道中的地位得到有效的提高,這種變化使新聞采編工作者新聞內容生產工作得到了非常大的變革,而且使以往新聞內容生產過程中的工作類型劃分變的很不清晰,新聞采編工作的過程受媒介的影響并不大,因此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它的工作生產內容不但要求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具備較強的專業素質,還應當具備新媒體情況下采編法融為一體的理念。從而使新聞內容以全媒體的形式發展,進而使新聞內容得到多元化的發展。
2 新聞采編工作者的角色轉型
2.1 具備以往新聞采編工作者的專業素質
網絡環境使新聞傳播者與傳播方式變得更加的多元化,所以在當前媒體市場中,媒體融合下的新聞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媒體融合背景下的新聞采編工作者仍然需要具備以往的職業素養:能夠運用嫻熟的表達能力以及高水平的寫作能力使深層次的新聞內容更加形象生動的展現出來,這樣能夠使新聞采編工作者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中更加得心應手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果新聞采編工作者職業水平難以達到要求,那么就會導致媒體不再具備公信力,新聞的內容質量也會難以保障,并且媒體融合的意義也將難以實現。
2.2 轉型為全媒體復合型新聞采編工作者
新聞采編工作者應當在新聞內容生產時有效地運用全媒體的理念。這種全媒體復合型新聞采編工作者不僅需要熟練地掌握如何針對不同的受眾群體在不同的平臺來生產多樣化的新聞內容,還應當精通如何通過設計互動環節,使新聞內容更加具備商業化特征。因此,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新聞采編工作人員需要完成很多方面的工作,包括設計新聞產品、采編新聞內容、品牌營銷塑造、大數據處理等方面的工作。
由于媒體融合的大背景、全媒體復合型新聞采編工作人員、新聞內容同質化等問題的產生,致使新聞內容的采編流程發生了極大的轉變。因此,應當使比較孤立的新聞工作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致使新聞采編工作者在進行工作時,能夠融入到全媒體的工作環境之中,對新聞內容進行集中生產,實現外部生產方式多元化、內部資源共享。例如,很多國外的報刊媒體運用世界范圍內較為先進的Eidos?Methode系統來完成全媒體的各項工作,新華網也構筑出“超級編輯部”,這些全媒體采編發平臺能夠有效地整合全媒體各方面的技術資源和內容資源,并且能夠對報紙、網站等平臺進行有效的管理。
通過全媒體復合型采編制度的有效應用,其一,運用資源共享能夠降低以往生產內容時出現的重復工作,使新聞獨立內容生產過程中所浪費的資源得以有效降低,并且使新聞內容生產工作得到有效的融合。
其二,對于那些比較獨特的、對發布平臺相當重視的新聞內容,應當結合平臺與平臺之間不同的特色,使新聞內容呈現出多樣化的狀態,從而使新聞采編工作人員的工作水平得以大幅度的提升。
2.3 探索新型媒體集合
在轉型的過程中形成具備影響力、公信力的新型媒體集合是媒體融合的根本目標,實現新聞內容的多元化、促進媒體的再造過程。運用融合的方式使傳統媒體在渠道建設以及生產內容方面取得良好的改善,所以說,新聞采編工作人員應當深刻地明確自己在新興媒體集合中的使命,明確自己扮演的角色。例如,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推出了“南方+”客戶端,這就是新型媒體集合的探索成果。媒體融合對生產于專業媒體的新聞內容予以高度的重視,并且對生產于自媒體的新聞內容也予以很多的尊重。
為了適應與媒體融合的新環境,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推出的“南方+”對很多專業性資訊進行了深入的整合與分析,進而打造出綜合全面的媒體平臺,使主流媒體呈現多維化的形式進行傳播。“南方+”形成使專業生產內容與用戶生產內容得以分開,其一,通過首頁進行專業新聞內容的集中發布平臺;其二,將現場作為用戶上傳新聞內容的渠道。
此外,“南方+”對生活服務、社交以及政務等內容進行了有效的整合,雖然其整體內容仍然需要有待加強,但是對于媒體融合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3 結論
總而言之,媒體融合環境中的新聞采編工作者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媒體融合對于通訊員、受眾、記者、編輯來說,都必須挑選質量更優的新聞內容。并且在媒體融合的大環境之下,仍然存在著孤立的生產環境以及輿論引導等方面的問題,所以新聞采編工作者應當對媒體融合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
其一,能夠降低以往生產內容時出現的重復工作,使新聞獨立內容生產過程中所浪費的資源得以降低,并且使新聞內容生產工作得到有效的融合。
其二,也能夠將無法適應媒體融合環境的新聞采編工作者淘汰掉。所以說,新聞采編工作者在面對新挑戰的過程中,應當及時進行角色轉型。
信息碎片化是媒體融合的特征,因為新聞內容生產的方法越來越豐富,網絡輿論信息的傳播十分迅速,并且信息的傳播限制非常的低,所以說,新聞采編工作人員在進行新聞傳播的過程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
首先,必須具有專業的工作態度,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
其次,應當突破以往新聞內容的生產規則,使跨平臺數據發掘、定制服務、內容生產以及信息整合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最后,新聞采編工作者應當具備一定的探索精神,努力開發媒體融合的新型產品,使新型媒體集合的公信力得到提升,從而在媒體融合背景下有效的實現角色轉型。
參考文獻
[1]陳立新.媒體融合環境下新聞采編人員的職業素養[J].新媒體研究,2016,2(12):119-120.
[2]秦緒偉.媒體融合背景下如何做好新聞采編工作[J].西部廣播電視,2017(5):121-122.
[3]張伊炯,吳滟.媒介融合環境下新聞采編人員的職業素養[J].科技傳播,2017,7(4):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