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劍棋
摘 要 漢字是我國古老的文化,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其發展與演變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有一定的影響。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增強以及國際地位的提高,漢字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通過漢字故事的多模態創意傳播,能有效提高漢字的傳播效率,有利于世界各國人民更加了解漢字文化,激發其學習漢字故事、探究文化的興趣。
關鍵詞 漢字故事;多模態;創意傳播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6-0154-02
近些年來,我國不斷提高了文化傳播的重視程度,將“中國故事”“中國話語”等納入國家戰略傳播實踐中,以強化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和傳播力。漢字故事是“中國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對其多模態特點進行分析,正確掌握傳播途徑,以實現傳播效果,從而推動漢字故事快速發展。
1 漢字故事的多模態概念
多模態是一個基于傳播學和社會符號學的術語,主要表達的是信息在傳遞中呈現的多種模態,包括語言、文字、聲音、圖像等。在新時期下,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各種模態進行了整合,能有效刺激人們的感觀體驗,從而實現情感上的溝通與交流。因此,時代的發展,使得傳統漢字的表現方式逐漸被削弱,開始向聲音、影像、動畫等模態化轉變,致使漢字故事具備多模態特點。
漢字不僅是一個文化符號,更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精神和智慧,并隨著時間的發展,不斷融入了民族思想、文化內涵、社會意識等內容,逐漸使漢字成為了一個故事集合。以“朋”和“友”為例,在古代,同學之間稱為“朋”,志同道合稱為“友”,而古文中“友”是由兩個“又”構成,“又”像手的形狀,意思是“兩只手”握在一起,比如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有深厚的交情。因此,使得一個漢字構成了一個故事,便于人們從多方面了解漢字文化[ 1 ]。
2 漢字故事的多模態創意表現
第一,視覺模態。我國漢字具有一定的圖像性特點,在視覺模態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主要表現形式為漢字書法、繪畫、雕塑等。將我國的漢字文化與藝術進行了完美融合,以展現漢字的文化美和藝術美。我國目前主要的書法形式包括草書、楷書、隸書、篆書、行書等,不同的書體結構存在明顯的差異,令人賞心悅目,具備極高的視覺審美價值。同時,漢字的視覺擬態還體現在“字畫同源”上,早期的甲骨文以象形字為主,將人或動物的特點、形象等記錄下來,形成了獨特的漢字結構,并為后續的繪畫、書法、雕塑等藝術提供了文字基礎。
第二,聽覺模態。實際上是將漢字文化通過語言、音樂等表述出來,從而刺激人們的聽覺感官。通常情況下,人們可對漢字故事進行分析,了解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并制成相應的曲子,便于開展對外教育或小學識字教學,確保漢字的聲音表達效果。
第三,嗅覺模態。我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有利于對漢字故事進行多方位體現,幫助人們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漢字文化。目前,比較廣泛使用的方法為“聞香識字”,將漢字中表達的抽象化氣味進行具象化展現。比如,當以香氣營造特定氛圍時,可通過不同的熏香來進行展現,有利于人們感受到熏香的香氣,從而了解不同的熏香故事。
第四,味覺模態。一般情況下,漢字故事的味覺模態與飲食文化聯系比較密切,以展現特定的味覺感受。當酒店、餐廳為客人準備美食時,可利用漢字的味覺模態特點來設計相應的漢字食物,并由消費者對食物的口味、口感等進行評價。有利于消費者利用漢字將特定的味道表達出來[ 2 ]。
第五,觸覺模態。漢字觸覺模態的應用率比較低,通常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才能接觸到,比如相關專業的工作、游戲活動等,最常見的是“中國象棋”,每個棋子都有不同的漢字內容。人們在下棋的同時會感受到漢字的魅力,強化人們對漢字的觸覺體驗。
3 漢字故事的多模態創意傳播策略
3.1 “ 最中國”的關鍵字多模態傳播
我國的漢字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數量十分龐大。雖然在漢字故事傳播上,可利用多模態的方式,但每個漢字傳播設計的周期長、資源消耗量大,使得傳播效果受到了影響。因此,國內的專家學者,應根據工作、生活、學習中的最中國漢字進行分析,選出100個關鍵字,根據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等設計相應的傳播策略,能有效縮短設計周期,提高傳播效果。比如,應以禾、家、耕、農、天、工、絲、儒、道、佛、國、九、北等漢字為代表,采取針對性設計,有利于將漢字與中國宗教文化、社會文明、傳統文化等聯系在一起,以展現漢字的獨特魅力。例如,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張藝謀將“和”作為主體,從5個模態來展現“和”字的特點、內容、含義,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貴和的態度。此外,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很多的模態內容:一是,國宴中有一道菜品為“開水白菜”,成才后湯味濃厚、不油不膩,充分體現了“和”的特點;二是,大多數居民的家中都有加濕器或香薰機,其作用是調節室內的濕度、營造芳香氛圍,不僅體現了“和”的特點,也實現了嗅覺模態的特點;三是,現階段,我國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構想,以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對此,我國不斷加大了宣傳力度,通過設計和諧宣傳標語、板報、視頻、音樂、圖片等進行展現,可從多模態進行傳播,確保傳播效果。
3.2 “最省市”漢字的多模態傳播
我國的漢字文化是由不同民族的人民長期勞動實踐而形成的,共同組成了中國燦爛的漢字文化。因此,漢字文化有明顯的區域性特點,在進行多模態創意傳播時,要與各個省市的特點進行結合,從而不斷提高創意傳播效果。例如,相關學者可根據省市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包括經濟發展、地域面積、人文素養等,可設計一些具有城市特色的漢字logo。以上海為例,其城市精神為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Logo設計不僅要體現上海二字,還要將城市精神體現出來,有利于提高漢字的價值,強化人們對“上海”城市的認識。
此外,在對漢字進行多模態創意設計時,還應該將建筑、雕塑、文化等融于漢字中,從而展現漢字故事的特點。比如,山東省簡稱“魯”,一方面是因為春秋戰國時期的魯國在山東,另一方面是因為孔子出生地在山東,其思想、文化、理念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可在廣場上建造“魯”字雕塑,代表山東省的文化、歷史特點,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影響力。同時,國家在城市評選方面,也應該加大最省市的漢字多模態創意評選力度,從而不斷提高漢字故事的傳播效果[ 3 ]。
3.3 漢字藝術國際文化節
自古代以來,漢字與文化節有很深的聯系,并逐漸將漢字文化與服飾、道具、裝飾、擺設等結合在一起,以展現多模態創意特點。通過開辦漢字藝術國際文化節,有利于創新多種表現方式,包括漢字博覽會、漢字舞蹈、漢字食品、漢字音樂等,具備多種表現功能和藝術價值。同時,還可創新一些人文性模態活動,比如“以字換物”等,大眾可現場創作書法,并根據書法水平來換取相應的獎勵,能有效激發人們參與活動的熱情,提高漢字書法的宣傳效果。另外,在舞蹈編排方面,可將書法技巧與舞蹈步伐進行結合,創造獨特的舞蹈形式和藝術風格,有利于在視覺模態、聽覺模態等方面進行創新,能有效吸引人們的興趣,以感受漢字的魅力,從而不斷提高漢字故事的影響力。
3.4 用童話講述漢字故事
目前,我國現有漢字故事的總量大、種類豐富,但無法確定漢字故事的真實性,為其創新表現形式、拓展傳播途徑提供了基礎。在小學階段開展識字教學,孩子們不斷通過童話故事來了解漢字,主要是因為童話中有現實生活中不具備的事物。在孩子的眼中,雨水是仙人的眼淚,太陽會說話、星星可以眨眼睛。對此,將漢字故事與童話進行結合,有利于通過視覺、思維、思想等模態進行傳播。同時,在創作童話故事時,還應以生活中的內容為主,根據漢字的結構、字義等創作童話故事,比如,廣告商用默默無蚊(聞)來創作故事,也是對現實生活進行的理解與分析,并加以想象和創新,從而展現漢字故事的魅力和特征。
3.5 強化動漫產業開發力度
近些年來,我國動漫產業發展較快,制作了多部經典的影視動漫作品,包括《哪吒鬧海》《十二只蚊子和五個人》等,將靜態的漢字故事向動態化轉變。使得漢字故事可通過音樂、視頻、數字等多模態進行展現。同時,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動漫產業逐漸與網絡、手機、電視等產業進行融合,使得動漫創作風格存在明顯的差異性。而每個漢字都是獨特的個體,將漢字與動漫進行結合,可根據漢字的字義、歷史等進行分析,有利于創新個性化三維空間,將漢字作為生命存活于三維世界中,從而實現漢字故事的多模態創意傳播。
4 結論
漢字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發展多模態創意傳播策略,有利于強化漢字故事的表現方式,激發人們的學習興趣,以保障傳播效率,不斷提高我國漢字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實現其應有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胡璇.漢字的文化功能與文化傳播的意義——評《漢字審美與文化傳播》[J].新聞與寫作,2017(12):117.
[2]任增強.對話海外漢學與傳播中國文化——以漢學家劉若愚與費諾羅薩的“漢字”邂逅為例[J].東吳學術,2017(4):143-148.
[3]羅大珍.用魅力漢字傳播中國聲音——評《漢字審美與文化傳播》[J].出版廣角,2017(11):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