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
摘 要 科普教育工作已在我國開展多年,各級相關職能部門、各類科技教育機構的工作模式也在不斷創新。不同地域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有著不同的開展模式,文章以廣西中小學生發明創造示范單位項目為案例進行深入研究,該項目的開展模式在全國范圍內屬少見,具有一定創新性及經驗價值,意在全方位剖析項目在廣西實施5年來的現狀、成效、優勢、經驗總結等內容,最終對其他科技教育工作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 科技教育;發明創造;深入推動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06-0158-02
中小學生作為我國未來國力發展的儲備力量,對其進行科技創新行為的培養是促進我國未來先進文化建設的基石。[ 1 ]從小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素養,幫助他們建立科學興趣,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挖掘其創新精神,是科普教育工作者肩負的重要使命。廣西在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發展都相對落后,許多偏遠地區都還沒有建立起將科技教育融入學生成長培育的新思路。城鎮學校科技教育雖然起步早,但離預期效果還有一定差距。在這樣的背景下,相關職能部門聯合科技教育機構一直在探索能夠快速、有效推進工作的新模式。本文以廣西中小學生發明創造示范單位項目為例,全面分析其對推進廣西區內中小學科技教育工作帶來的多方面影響,進一步探討如何有效開展科技教育工作。
1 項目建立背景
2011年12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在全區開展全民發明創造活動的決定》(桂政發〔2011〕81號),決定提出:在職業學校和中小學開展知識產權基礎教育,支持在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組織中,加大對學生專利成果參賽的鼓勵,培養青少年專利意識,積極將小發明小創造申請專利。2012年又出臺了《廣西發明專利倍增計劃》(桂政辦發〔2012〕9號)文件,文件提出:“加大對學生專利成果參賽的鼓勵,培養青少年專利意識,積極將小發明小創造申請專利。”政府支持發展青少年科技創新事業的導向已非常明顯,在這樣有利的大背景下,2013年,廣西區內首批22所中小學生發明創造示范單位建立,截至2017年共建立112所,覆蓋全區14個市、42個縣鎮。
1)門檻定位,適度審核。想要成為示范學校,先由學校自愿申報,在申報同時必須提交該校學生創作的3~5個發明作品。廣西科技館組織召開初評和終評會,邀請各級領導、專家,分別從學校申報創新項目的選題、創意、可行性、科學技術水平、研究能力以及學校綜合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最終給出結果。門檻定位并不算高,要求具備一定的基礎即可,項目評審也適度放寬,重在鼓勵參與。2)項目實施要求。雖然在審核階段采取適度寬松的評審原則,但也還是會層層篩選,在眾多申報學校中擇優選出最適合開展項目的學校。實施要求有兩項:自示范單位試點工作啟動之日起,項目主辦方會給學校撥付一筆經費,可供學校用于與科技創新有關的事項及活動,為期兩年。在這兩年間,示范單位每年必須有3個以上發明創造作品參加廣西發明創造成果展覽交易會中小學生發明創造展;以及必須至少有一項創新成果要申請專利,但申請成功與否不做硬性要求。兩年后按時驗收,按照各項實施要求進行檢查驗收,合格后為學校授牌。
2 依托資源平臺
多方資源平臺就是項目開展的良好基礎。該項目并非騰空出世,在前期項目可行性研討的時候就尋找了幾大資源平臺。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廣西發明創造成果展覽交易會等。利用已有的資源平臺來開展新活動,不僅可以節約人力物力,最終還會形成良性互助。
1)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廣西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省一級規格最高的創新類科技競賽,是廣大青少年、科技教師創新成果展示的窗口。大賽內設多個子競賽單元,均適合中小學。廣西科技館作為項目實施管理單位,同時又作為省一級創新大賽承辦單位,鼓勵各示范學校提交作品參加大賽。示范單位指導學生搞發明創造,成品又可送到大賽來檢驗水平,同時,在這個全區青少年科技創新競爭的最強平臺,可以學習、借鑒、交流,最終使自身水平得到提高。2)廣西發明創造成果展覽交易會。廣西發明創造成果展覽交易會是自治區人民政府舉辦的全區知識產權類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展會。交易會中設立了中小學生發明創造成果展示專區,并設置了“中小學生發明創造特別獎”獎項。成為示范單位以后,有一項必須完成的工作就是學校每年必須有3個以上發明創造作品申報參加發明創造展,讓區內所有的示范單位作品一起同臺競技。通過參展、參評,激發了示范單位組展參展熱情,為中小學生發明創造活動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3 深度合作,深入研發
項目的發展依靠良好的資源平臺,還需要與其他部門進行大聯合大協作,才能對項目進行更深入的挖掘。
1)項目管理方與出版社合作。項目管理方廣西科技館積極與《小學知識產權普及教育讀本》出版方積極合作,共同開展研發與讀本宣傳工作。兩家單位組聯合廣西電視臺、南寧晚報等媒體,通過到示范學校開展廣西小學生知識產權科普講座,進一步鞏固和完善《小學生知識產權普及教育讀本》的可讀性、可操作性,并以示范單位為基點向全區中小學校進行宣傳和推廣。2)示范學校與高校、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示范學校都是中小學,在科研領域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不如高校,高校、科研機構有著尖端的科技、科研設備和專業的學科人才,不少示范單位深刻意識到這一點,主動與高校聯手。如:廣西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與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合作,將“大學生科技園”作為該校學生科技創新實踐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去該基地參觀、參加培訓,和該校大學生一起聽講座,一起做實驗,在基地活動的過程中很好地培養了學生創新素養和創新能力。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2015年期間,在各示范單位多方努力下,共與近40所高校、科研院所簽訂了合作協議。
4 實施成效
該項目已經實施5年,廣西有一部分中小學校已走在了科技教育發展的前列。近年來獲得的成效就是最好的證明,這些成效從側面反應了建立該項目的正確性,發展的前瞻性。
1)促進專利申報成果。項目建設期間,各示范單位的創新方案、創造成果、創意作品大量涌現,中小學專利申請量逐年遞升。據統計前三個批次示范單位已實施了336項發明創造作品,共申報專利245項。證明項目實施以來,各試點單位的創新發明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提高。如:南寧市第三十一中學,學生作品《自行車鏈條防脫落裝置》不僅獲得國家專利權,還一舉奪得第二十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牌獎和最高專項獎——寶鋼發明獎,這也是廣西首次獲得最高獎。2)專利成果轉化成果。通過示范單位建設和專利申報工作地開展,促進農村中小學校開展科技創新和發明創造活動,準確把握當地特色資源,為農村的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如:北海市中央民族大學附中(北海國際學校)發明作品“基圍蝦處理工具”,極大地提高了北海漁民處理基圍蝦的工作效率。
5 從案例項目分析中汲取經驗
通過對該項目開展的方方面面進行深入剖析,總結出一些有益于積極促進科普教育工作、活動開展的建議。
1)巧用已有資源,借力開展新活動。薄弱的資源基礎、單一的活動形式都會限制活動的有效開展。活動組織方應該善于挖掘利用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機構、高等院校、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類社會團體科普教育資源[ 2 ],從這些資源平臺借力開展活動,利用它們提供的豐富科普資源,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最終形成學校和機構聯合互動的良好發展模式。科技教育工作的機構有:科技館、科學活動中心、青少年科學工作室等,他們擁有很多科普活動資源,還會組織多種科技競賽。這些都是開展新的項目可以依托的資源和平臺,甚至可以深入挖掘、延伸這些已有的資源開展新的科技活動。2)政策上對科技教師傾斜,調動其開展活動積極性。科技教師是開展中小學生的科技教育工作的關鍵,開展任何科技活動都有賴于科技教師的組織、指導、落實。就當前現狀而言,科技教師在學校里屬副科老師,對他們的重視程度還是遠遠不夠,精神和物質上都缺乏鼓勵。相關部門,甚至是學校本身,可制定一些針對科技教師的鼓勵政策,將會大大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促進科技教育工作更好、更快的發展。3)對項目、活動進行驗收審查,確保成效。對于一項長期開展的項目或活動,應該在一定的時間節點進行驗收、審查,特別是有經費支持的項目、活動。管理方如能確保全程參與、指導、監管,可在一定程度上確保質量。管理方在開展項目之初,就可制定好相應的驗收要求、完成的時效、達到的指標等內容。
6 結論
本研究僅以廣西中小學生發明創造示范單位項目2013—2017年開展的情況、數據、成效等內容為例進行多項分析,以此為代表探尋開展科技工作有效途徑,可從中窺見同類型工作的開展模式,存在借鑒意義。希望通過本研究可以為促進青少年科技教育地有效開展,并最終為培養創新人才貢獻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婁瑩.中小學生科技創新精神與創新行為培養的研究文[D].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2016.
[2]李延罡,駱遠.遼寧省科普教育基地發展創新思維[J].山西農經,2016(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