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現場舞動的中國智慧
2月25日,韓國平昌冬奧會閉幕式現場,由張藝謀執導的“北京8分鐘表演”再次驚艷了世界。24臺來自新松的移動機器人和24名舞蹈演員的傾力演出將整個演出推向了高潮,傳統而又富有底蘊的中華文化與現代而又充滿魅力的人工智能在這里實現了完美融合,為世人展示了一個快速發展、科技擔當、海納百川的當代中國。
作為世界知名的移動機器人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新松的系列移動機器人產品早已在汽車、電力、智能物流等領域享有盛譽。然而,不同于工廠制造環境,演出機器人的最大難題,來自于運動姿態的多樣性和與演員表演、演出音樂、地面投影、場地燈光等的高度統一。傳統上工廠用的移動機器人側重于效率、精度和速度,這也直接決定了機器人的運轉路徑多以直線、圓弧為主,機器人的加減速度規劃曲線呈現一個規則的梯形。而表演機器人為了完成完整的舞美創意,僅靠直線和圓弧轉彎的動作是遠遠不夠的,它們需要能像芭蕾舞演員一樣一邊旋轉,一邊畫出一個完美的弧形,而且是多臺機器人的協調運轉。
室外演出的移動機器人面臨的另一個難題就是更加復雜的自然環境。冬奧會閉幕式期間恰逢平昌地區大風降溫天氣,加上活動場地并非水平狀態,這些都給機器人的正常運行添加了很多不確定因素。

機器人的“眼睛”——激光導航系統也有了更加嚴苛的應用條件:機器人距離舞臺周圍的環境參照直線距離近百米,演出場地人流多,如何讓機器人看得見,看得準,也是團隊面臨的問題。稍有偏差,機器人可能就迷失了方向。新松的移動機器人團隊針對這些特殊的情況,專門研制了全新的導航控制算法,確保所有移動機器人在演員移動頻繁、場地光照復雜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精準定位和運動。
機器人的通訊問題也是另一大難題,由于閉幕式現場有部分國家政要的出席,屏蔽了絕大部門的無線網頻段,其中包含機器人通常使用若干頻段,技術人員不得不尋找替換的解決方案,升級機器人的通訊系統,確保所有機器人可以正常接收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