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溶
(西北師范大學,甘肅蘭州730070)
2009年4月28日第50屆日本橫濱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單項賽的開始,標志著國際乒壇正式進入“無機膠水”時代,無機膠水減弱了海綿的彈性,使擊球旋轉降低、力量減小、速度減慢。在整個比賽過程中,相持段比起以前更加的頻繁、更加的重要,反手技術就顯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所謂力量和速度都相對正手進攻較弱,是因為我國乒乓球技術傳統一直強調正手的使用,而反手一直處在主動近臺相持、防守的層面,即使反手技術風格也跟歐洲球員大相徑庭。
本文試圖從甘肅省體校乒乓球運動員的握拍方法和打法類型結構兩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采用數理統計法和訪談法兩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來統計甘肅省體校乒乓球動員的打法,分析反手技術在甘肅省體校乒乓球運動員中的運用情況,總結甘肅省體校乒乓球運動員的打法、水平現狀,提升省體校乒乓球運動員反手技術。
甘肅省體育運動學校乒乓球隊隊員
1.2.1數理統計法:
對自己了解和記錄的信息進行了基本的整理,采用常規(guī)的數理統計法進行了分析,并將記錄的數據進行整理。
1.2.2觀察法:
通過觀察甘肅省體育運動學校乒乓球隊隊員比賽中獲取信息以及日常的訓練情況。
1.2.3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與乒乓球反手技術相關的論文著作、并關注世界乒乓球反手技術的發(fā)展歷程。
乒乓球運動員的握拍方式,決定著運動員的打法類型。對運動員創(chuàng)造優(yōu)異的成績有著一定影響,經統計甘肅省體校乒乓球運動員握拍方式的比例為:

表1 握拍方法統計
從表1中可以看出:右手握拍的男運動員占97%,左手男運動員占3%,右手握拍的女運動員占67%,左手握拍的女運動員占34%。乒乓球運動員中男子選手左手握拍的占男隊員人數的3%。右手占全體男隊員中的97%。女子選手左手握拍的占全體隊員人數的34%,右手占全體女隊員中的人數的70%。統計表明男女運動員左右手的比例不相一致。這一情況應引起省體校有關部門的重視,當前世界一流水平的運動員有不少都為左手握拍。如果我校乒乓球隊不著重培養(yǎng)一定數量的左手運動員那么將來我們很難適應全國大賽,所以,我們應著重培養(yǎng)左手執(zhí)拍的運動員的高水平運動員顯得日益重要。

表2 反手技術動作掌握情況 (人數:35人)
從表2中可以看出的:反手技術中的基本技術即反手攻球技術和搓球技術,男女運動員都掌握的非常熟練,達到了100%。男運動員的弧圈球技術掌握情況為30%,女運動員為20%,女運動員的彈擊技術掌握情況的為50%,男運動員為35%,男運動員的內擰技術掌握情況為10%,女運動員則為85%。從當前統計的數據表明,對于反手技術的基本技術男女運動員的掌握情況是一致的,但在彈擊技術和內擰技術上,女運動員保持著絕佳的優(yōu)勢,在弧圈球技術的掌握上,女運動員相較于男運動員有著一定的劣勢。針對當前的這種的掌握情況,省體校的相關部門,應該在訓練男女運動員的訓練方案中,作出相應的技術調整,爭取完善他們的反手技術,使他們適應整個乒乓球的技術發(fā)展。
乒乓球技術的類型打法是指運動員技術風格和技術特點的綜合表現。而乒乓球技術則是指運動員在比賽中為了得分或不失誤而運用的一切專門的合法擊球動作。乒乓球的類型打法與乒乓球的技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只有技術先進的類型打法才能先進。然而任何一種打法都有其自身的優(yōu)勢和長處,同時也有它的“克星”。
省體校在對于運動員反手技術安排的訓練課時來看,反手技術的訓練課時相對正手訓練課時較少,正反手的訓練差距比重較大,不利于正反手的綜合發(fā)揮。課時訓練安排少,運動員們掌握起來也會比較困難,大大降低了隊員們的反手使用率,對于運動員能將反手熟練運用于比賽中更使難上加難。因此,針對目前的情況,應該拿出一個相對合理科學的課程安排方案,是運動員在比賽中能熟練運用正反手。
需要有足夠的手指手腕力量支持,因此通過一些手指手腕的小力量多組數來提高小關節(jié)肌肉力量,進而輔助反手技術的訓練提高。
對反手擊球命中率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通過反手徒手練習,可以提升反手動作的穩(wěn)定性,進而提升反手擊球命中率,促進反手技術水平的提高。
不僅通過技術訓練來提高,更重要的是在比賽實戰(zhàn)中,檢驗反手技術的成熟性與合理性,因此反手技術訓練要更加重視模擬技術訓練,通過導入反手戰(zhàn)術套路進行模擬比賽實戰(zhàn),來促進反手技術水平提高。
這是為了從接發(fā)球段開始就主動發(fā)動進攻,能直接得分為最佳,不能直接得分也要為了后面的銜接創(chuàng)造很好的進攻機會。在訓練思路上首先選擇能擰拉不選擇擺短的強進攻意識,一定要突出一個盡快打擊對手的思維模式。
這是為了豐富發(fā)球搶攻的手段,改變以往只能依靠正手搶沖下旋球得分的情況,這個能力的提高能夠對接發(fā)球方造成很大的震懾力。使得接發(fā)球方不敢輕易搓長,必須控制嚴密,這樣才能帶來的有力因素使發(fā)球方間接失誤的可能。
4.4.1強化擰拉后銜接技術訓練
這是為了從接發(fā)球輪次擰拉后不能直接得分的情況下銜接緊湊,連續(xù)進攻,確保進攻的流暢性和威脅性。這樣的銜接技術既能保證對對手的連續(xù)擊打同時也能迫使對手一味增加發(fā)球的變化,打亂對手的固有的發(fā)球習慣,降低對手發(fā)球質量,從而降低接發(fā)球的難度。
4.4.2教練員在反手進攻技術教學上的質量
在訓練中,教練員應當提高反手技術在整個訓練體系的比重,要求運動員熟練掌握各種反手技術 (包括各種臺內球技術、反手弧圈球)并增加其反手技術的殺傷力與穩(wěn)定性。另外,教練員注意研究當前反手技術所呈現出的新特點,找出應對的手段,還要注重提高運動員反手技術與正手技術的銜接能力,使反手技術成功地融入到運動員的技戰(zhàn)術體系。
4.4.3理好正手技術與反手技術的關系
反手位防守依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防守應該有目的性、針對性,特別是我校運動員在反手位防守上更需要加強,爭取做到進攻與防守兼?zhèn)洹J◇w校運動員應該在保證正手搶攻優(yōu)勢的前提下,加強反手位反手進攻的能力,多用直線,少用斜線。
參考文獻:
[1]徐增棋,劉雅玲.在從“第43屆世乒賽談乒乓球技戰(zhàn)術發(fā)展趨勢及中國隊成功經驗”.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5(1).
[2]徐寅生編.乒乓球技術訓練 [J].乒乓世界,2006(3):12-16.
[3]陸志清.“無遮擋發(fā)球”帶來哪些變化[J].乒乓世界,2002(2):35.
[4]耿彬,陳雙魯,徐永明.無機時代乒乓球運動員橫板反手技術的研究[J].西北民族大學,2010(2):25.
[5]唐鑫森.橫板反手的訓練處方[J].乒乓世界,2002:1-38.
[6]蘇還仁.乒乓球教學與訓練 [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