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楠 劉海峰 劉偉
[摘要] 目的 探討在臨床檢驗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陽性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該文方便選擇于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間收治的80例乙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入院順序將其分為檢測組與參照組,各40例。其中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檢測,檢測組采取乙肝病毒前S1抗原陽性檢測,比較兩組患者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結果 檢測組患者ALT≥40占57.5%及AST<37占87.5%明顯高于參照組的7.5%與10.0%且臨床診斷的總有效率為97.5%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乙肝病毒前S1抗原具有檢測方法操作簡單、費用低以及檢測準確率較高特點,對乙肝患者的臨床診斷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 乙肝病毒;前S1抗原陽性;臨床檢驗
[中圖分類號] R4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1(c)-0172-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value of hepatitis B virus S1 antigen positive in clinical examination. Methods 80 cases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6 to August 2017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tes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each with 40 cases. Among them,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routine testing, and the test group received positive detection of S1 antigen before hepatitis B virus,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test group, 57.5% of ALT≥40 and 87.5% of AST <37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5% and 10.0%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diagnosis was 97.5%,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 Conclusion The pre-S1 antigen of hepatitis B virus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low cost and high detection accuracy, and has certain clinical value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hepatitis B virus.
[Key words] Hepatitis B virus; Positive pre S1 antigen; Clinical test
臨床上導致慢性肝病患者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乙肝病毒感染。目前臨床上檢測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內容包括乙肝脫氧核糖核算與乙肝五項指標,其中診斷乙型肝炎病毒的金標準為乙肝脫氧核糖核算,但由于此項指標的檢測需要具備非常嚴格的檢測設備與檢測環境,因而在臨床上的應用遭到了一定阻礙與限制[1]。隨著近年來臨床上乙肝病毒檢測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乙肝病毒前S1抗原檢測得到了廣泛應用。鑒于此,該文方便選擇于該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間收治的80例乙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入院順序將其分為檢測組與參照組,各40例。其中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檢測,檢測組采取乙肝病毒前S1抗原陽性檢測,比較兩組患者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文方便選擇該院收治的80例乙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入院順序將其分為檢測組與參照組,各40例。檢測組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齡28~77歲,平均年齡(52.46±7.03)歲。參照組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齡27~75歲,平均年齡(51.08±8.3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及排除標準:①排除采血血樣中出現溶血和脂血的樣本;②納入符合《乙型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患者;③排除伴有嚴重認知功能及精神障礙患者,并無嚴重器質性疾病與血液系統疾病;④排除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者[2]。
1.2 研究方法
參照組患者實施常規檢測,檢測組采取乙肝病毒前S1抗原陽性檢測,具體檢測方式如下。
乙肝病毒前S1抗原陽性檢測:將穿刺部位消毒,待穿刺后行非抗凝采集,且血清分離后操作人員將其冰凍保存于20℃以下的環境溫度中。并血清的分離與測定措施采用雙抗體夾心兩步法實施且血清檢驗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進行,并用核酸擴增熒光定量法進行檢測,含量在103 mL以上則可判斷為陽性,在檢測過程中嚴格按照試劑說明書進行操作[3]。
常規檢測:檢驗前對相關器械進行常規消毒,并向患者全面講解注意事項。靜脈穿刺后分析對患者的血清進行分析和測定。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血清指標與診斷結果。其中乙肝血清指標全部測定出來為顯效;乙肝血清指標基本測定出來為有效;乙肝血清指標違背檢測出來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的數據進行分析及處理,其中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檢測組與參照組診斷結果
臨床診斷的總有效率檢測組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檢測組與參照組血清指標比較
檢測組患者ALT≥40及AST<37比例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在臨床上對乙型肝炎病毒的自身復制狀況進行檢測中,所參考的金標準為乙肝脫氧核糖核算。但是此種檢測方法對于檢測的環境與檢測相關設備的要求較高,因而在實際中不是任意一個醫療機構均能采用此種檢測方式。若醫療機構不具備相關條件,一般會通過對乙肝患者中血清的標志物,如HBsAg、HbeAg的檢測來判斷患者病毒自身的復制狀況。由于近些年來,臨床上長時間地使用乙肝疫苗以及核苷類似物,從而使得一部分病毒的基因組出現前c區或c區上面啟動子發生特異性病變,最終誘發HBeAg的生成以及導致分泌出現障礙,生成陰性HbeAg,但體內卻依然有病毒自身復制存在的慢性乙肝患病者[4]。根據相關的研究資料表明,亞洲地區有50%左右的陰性HbeAg慢性乙肝患者存在C區位置的突變,此類狀況極其容易導致慢性乙肝、肝硬化甚至肝癌的發生。若人體感染了乙肝病毒,在感染的早期會對其體液免疫系統及PreS1Ag細胞的免疫系統進行應答,因此在臨床上一般把PreS1Ag當作診斷急性乙肝感染患者特異性的早期標志。若乙型肝炎病毒依附在患者肝細胞上,則主要的介導位置為前S1蛋白上的氨基酸21~47部分,如果在變異后此區域的病毒處于完好狀況,則表明其具有傳染性[5]。
乙型肝炎病毒在臨床上具有傳播性強的特點,極其容易在人群中傳播病毒。根據相關的統計資料表明,乙肝病毒攜帶人數現階段全球在3.5億以上,作為乙肝疾病高發的國家,我國需要對該病的檢測及預防進行加強[6]。在臨床檢驗中,對于乙型肝炎病毒的診斷通常采取常規性檢驗方法,但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特異性及敏感性,無法確保其檢測結果的準確性[7]。而乙肝檢測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乙肝病毒前S1抗原陽性在其過程中主要是利用核酸擴增熒光定量法與酶聯免疫吸附試驗,來對患者血清及其指標進行測定,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該種檢測方式與乙肝病毒復制指標具有一致性特點,因而能夠對乙肝病毒的復制性與活動性進行直接反應,同時也能與較高水平的丙氨基酸基轉移酶具有較好的相關性。該次研究中,檢測組患者ALT≥40占57.5%及AST<37占87.5%明顯高于參照組的7.5%與10.1%;臨床診斷的總有效率檢測組為97.5%明顯優于參照組72.5%;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與龔杰等[8]學者在相關研究中提到的采取乙肝病毒前S1抗原陽性檢測所達到的臨床診斷有效率為98.12%要明顯優于常規檢測73.66%的結果相一致,說明,對乙肝患者實施乙肝病毒前S1抗原檢測具有較好的臨床檢測價值。
綜上所述,乙肝病毒前S1抗原對乙肝患者的臨床診斷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由于其檢測方法操作簡單、費用低以及檢測準確率較高,因而能夠在臨床上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姚祖艷.解析乙肝病毒前S1抗原陽性在臨床檢驗中的具體運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12):52-53.
[2] 明登琴.乙肝病毒前S1抗原陽性在臨床檢驗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14):3123-3125.
[3] 張少華.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及乙肝病毒血清標志物的檢測結果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13):2068-2069.
[4] 滕春燕,劉愛中,王春娥,等.前S1抗原與其他乙型肝炎表面標志物的相關性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8, 12(7):894-896.
[5] 馬如珍.460例精神病患者乙肝病毒前S1抗原檢測與乙肝兩對半結果分析[J].醫藥前沿,2013(24):112-113.
[6] 駱淑雅,陳湖光.乙肝病毒前S1抗原與親緣傳播的慢性HBV感染之間的相關研究[J].浙江醫學,2011,33(5):675-677.
[7] 黃麗慶,黃啟強,楊珊玉,等.乙肝病毒前S1抗原與傳統二對半聯合檢測的應用價值探討[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13):2909-2910.
[8] 龔杰,劉柏林,方艷秋,等.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前S1抗原、HBV-DNA與血清標志物之間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9):1634-1637.
(收稿日期:201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