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秋蘭,周美芳,胡新亞,徐聞清
(江蘇省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5)
艾滋病是由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其發展過程中典型特征為免疫功能逐步降低或喪失,病毒破壞人體免疫系統,主要攻擊CD4+T淋巴細胞,顯著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失去抵抗外界感染能力,易生成惡性腫瘤和發生感染,最后導致死亡[1]。艾滋病病毒在人體內潛伏期為8~9年,研究顯示,我國已經進入艾滋病高速增長期,感染者數量顯著增加,其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日益惡化,艾滋病患者由于公眾歧視、拋棄和憎惡而普遍存在心理問題[2]。高效抗逆轉錄病毒治療雖然可有效降低機會性感染、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但患者感覺救治無望,常伴有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影響治療效果。個性化身心護理根據患者自身特點,采取針對性護理,從而提高免疫功能,緩解負性情緒[3-4]。為進一步探討個性化身心護理干預運用于艾滋病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本研究選取60例艾滋病患者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和個性化身心護理干預,對比其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60例,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2組各30例。對照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32~56(36.31±3.47)歲;學歷:小學及初中7例,高中及以上23例;感染途徑:輸血感染2例,同性接觸24例,異性接觸4例。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0~55(35.48±3.29)歲;學歷:小學及初中11例,高中及以上19例;感染途徑:輸血感染3例,同性接觸22例,異性接觸5例。入選標準:經過臨床病例確診為艾滋病;年齡≥30歲;均知情自愿參加此研究;意識清晰;無精神病史。排除標準:有精神病家族史或患有嚴重精神病;認知、智力障礙;患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臨床資料不全;溝通障礙;拒絕配合此研究;伴隨嚴重臟器功能不全。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
1.2護理方法對照組行常規護理,主要包括進行與艾滋病相關健康指導,告知患者護理相關注意事項,給予常規治療,囑咐患者按時服用藥物并定時接受檢查。觀察組行個性化身心護理干預:①認知干預。護理人員向患者提供正確、合理的健康教育信息,講述艾滋病基本知識、傳播途徑和傳播方法,熱心、認真、耐心地向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服務,采用播放視頻、講座、發放艾滋病知識小冊子的方法宣傳,反復講解藥物知識,解答患者疑惑,糾正其不正確的認知。同時,護理人員學習專門的護理課程、溝通技巧及艾滋病培訓班,不斷擴寬自己知識范圍,掌握最新醫療知識,提高護理水平,避免患者產生不必要的痛苦。②心理干預。護理人員密切關注患者心理變化,與患者交流時態度親切,面帶微笑,針對不同的患者使用不同的積極性語言鼓勵患者,認真傾聽患者內心需求,當其出現憂郁、焦慮等負性情緒時,采取放松療法或傾訴法,耐心疏導,給予正確的建議,使其積極配合護理,給患者強大精神支柱,增加患者護理依從性。③行為干預。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主動介紹病房周圍環境及醫療人員,并努力改善病區環境,增加患者舒適感,采取個性化音樂干預,選擇抒情、恬靜、優美的樂曲,使其沉浸于音樂,放松心情。同時,護理人員實施親情護理,建立良好護患關系,主動和患者交流,理解關懷患者,并介紹具有相似背景、體會、經歷、社會經濟地位的病友進行交流與溝通,成立由患者組成的組織,每半月活動1次,聘請著名艾滋病治療專家或本科室主任進行講座,或聘請心理護理專家進行講課及輔導。此外,護理人員針對已掌握的患者病情資料,每月開會分析總結討論,制定下一步護理干預措施。④飲食干預。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飲食,監督患者用藥,為其制定合理、科學飲食計劃,遵循少量多餐、定時進餐、食物多樣化的原則,建議其多食用瘦肉、魚蝦類、蛋類、大豆及其制品等富含優質蛋白質、高能量的食物,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如蘋果、藍莓、椰子、葡萄等,有利于促進礦物質吸收,補充維生素、提高自身免疫力,忌食冷凍食品、酒、油條等破壞營養素、容易感染細菌、破壞呼吸系統、降低身體免疫力的食物,及時糾正患者不良飲食習慣,以增強其體質,促進其抵抗疾病。⑤社會支持。護理人員在與家屬交流時進行心理干預,使其了解更多艾滋病防治知識,并告知預防、治療的方法,增加治療疾病的信心,維持良好心理,增進健康,促進預防疾病。此外,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家屬講述國家“四免一關懷”的免費治療政策,對于家庭特別困難者給予援助,促進患者與社會相互溝通了解,為患者營造正常、寬松的生活、治療、工作、修養的環境,建立利于患者康復的氛圍。
1.3觀察指標①抽取2 mL空腹靜脈血檢測,對比2組CD4+T淋巴細胞絕對計數。②進行漢密頓焦慮量表和漢密頓抑郁量表評分,>29分為嚴重焦慮,>21分為明顯焦慮,>14分為一般焦慮,>7分為可能焦慮,≤7分為無焦慮;>35分為嚴重抑郁,>20分為中輕度抑郁,>8分為可能抑郁,<8分為無抑郁[5-6]。③采用我院自制調查問卷對2組護理總滿意度進行評價,日常護理、護理態度、護理質量、護患關系、心理護理各20分,80~100分為非常滿意,60~79分為一般滿意,<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非常滿意+一般滿意[7]。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例(%)表示,比較采用2檢驗;計量數據采用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CD4+T淋巴細胞絕對計數2組護理后CD4+T淋巴細胞絕對計數明顯高于護理前(P均<0.05),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護理前后CD4+T淋巴細胞絕對計數比較個/μL)
2.2焦慮、抑郁評分2組護理后焦慮、憂郁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P均<0.05),且觀察組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表2 2組護理前后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分)
2.3護理總滿意度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CD4+T淋巴細胞絕對計數是預防機會性感染的指標,也是評價機體免疫能力、療效判斷和用藥指導的必須指標,其計數值低,表明患者免疫功能弱,機會性感染率高,不良預后差[8]。研究表明,負性情緒與免疫功能及其變化引起的身體健康問題間有著關聯,且免疫功能改變可引起內分泌功能改變,改變中樞神經系統[9]。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因疾病限制日常活動能力從而降低自身能力,如清晰力下降、思維不敏捷或難以集中注意力等,繼而產生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促進病情發展[10-11]。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是特殊人群,患病后不敢向朋友及親人講述自己病情,畏懼異樣目光及社會歧視,其由于缺乏相關知識普遍認為艾滋病為不治之癥,因而采取消極應對方式,產生社交孤立、抑郁、焦慮、慢性壓力等心理問題,需進行個性化身心護理,提高患者適應能力。

表3 2組護理總滿意度比較 例(%)
在本研究中,2組護理后CD4+T淋巴細胞絕對計數高于護理前,且觀察組CD4+T淋巴細胞絕對計數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個性化身心護理干預運用于艾滋病患者中可提高免疫功能,原因在于護理人員經過專業護理技能培訓及心理護理課程,提高護理操作水平,針對患者自身特性進行專業化、個性化護理,努力改善患者病房設施條件,采取發放健康教育小冊子、講座、播放幻燈片等方法進行健康宣教,反復講解藥物及疾病知識,針對已掌握的患者病情進行分析、總結、研究,制定下一步護理措施,促進患者康復[12]。2組護理后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個性化身心護理干預運用于艾滋病患者中可降低負性情緒,原因在于護理人員密切關注患者情緒變化,針對不同負性情緒進行心理干預,采取認知療法干預錯誤認知,并設立心理訪談室,提供心理醫生與患者在單獨室內進行交流,保護患者隱私[13]。此外,護理人員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宣教,提供預防和治療的方法,加強艾滋病防治知識掌握,獲得較多疾病信息支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說明個性化身心護理干預運用于艾滋病患者中可增加護理總滿意度,原因在于當患者產生焦慮、抑郁情緒時,護理人員采用放松療法或傾訴法,播放抒情、恬靜、優美的音樂,指導患者健康生活方式如散步、廣播操等運動療法,糾正其不健康行為,降低或消除其錯誤認知,解釋患者心理問題[14-15]。同時,護理人員使用親切的語言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流,根據文化水平向其講解國家關于艾滋病政策,聯系政府或非政府組織援助,為患者營造正常的生活、治療、修養環境,減少其消極態度,調節壓力,提高社會適應力,建立良好護患關系。
綜上所述,個性化身心護理干預運用于艾滋病患者中可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負性情緒,增加護理總滿意度,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潘彩芳,李源,許日波,等. 信息支持對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患者生存質量影響的臨床研究[J]. 中國臨床護理,2016,8(2):101-104
[2]陳建玲,武靜,劉曉妮,等. 心理一致感對艾滋病患者應對方式的影響[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0):1436-1438
[3]簡西廷,徐芹珍,劉寶蘭,等. 循證護理對艾滋病患者自尊水平和應對方式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20):11-13
[4]吳冬玲,劉小冬,熊號峰,等. 人文關懷護理在HIV新發感染患者心理特征反應中的應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9):140-142
[5]Francesco Drago,Arianna Fay Agnoletti,Giulia Ciccarese,et al. Two cases of oligosymptomatic neurosyphilis in immunocompetent patients: Atypical neurosyphilis present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D & AIDS,2016,27(2):155-156
[6]熊傳葉. 護理督導對艾滋病肺結核雙重感染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14):21-23
[7]劉穎. 2例艾滋病合并肛周膿腫患者的護理[J]. 天津護理,2016,24(2):140-141
[8]張令霞,李春玉. 濱州市297名學生艾滋病知識和態度現狀調查分析[J]. 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1):70-72
[9]鄒麗紅. 綜合護理干預對艾滋病HAART患者消化道不良反應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6,22(5):84-86
[10] Taylorrobinson D. European guideline for managing sexually acquired reactive arthritis[J]. Int J STD AIDS,2016,27(1):80
[11] 周亞靜,王愛紅. 男男同性戀艾滋病患者主要照顧者負擔現狀及影響因素調查[J]. 齊魯護理雜志,2016,22(5):56-58
[12] 武昆利,薛蓮,郭雁,等. PDCA循環結合全程健康教育對AIDS患者口腔護理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6,22(3):122-123
[13] 蘇春雄,林換年,蘭玲鮮,等. 不同血液凈化治療在AIDS合并急性腎功能損害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2016,22(3):85-87
[14] 黃鶯,馮志仙. 臨床護士艾滋病知識水平和態度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現狀[J]. 護理與康復,2016,15(11):1050-1053
[15] Biju Bhargavan,Shawna M Woollard,Georgette D Kanmogne,et al. Toll-like receptor-3 mediates HIV-1 transactivation via NFκB and JNK pathways and histone acetylation, but prolonged activation suppresses Tat and HIV-1 replication[J]. Cellular signalling,2016,28(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