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宏琰
每年春節前,家中衣柜里珍藏的那面“服務西藏專項志愿者”隊旗總要被母親取出來重新熨燙一遍,再次疊好放回位于衣柜內層的抽屜里。去年臘月二十八,又一次看到我困惑的表情后,母親說:“當年你帶著這面隊旗進藏,后來又帶著它平平安安回來,那時我和你爸懸著一年的心總算放了下來,年年辭舊迎新,我就想著把它熨一遍,每一年你都能平平安安。”我的眼睛當時就濕潤了,因為在父母心中最深沉的愛還是留給兒子的,隊旗恰恰成了寄托他們這份感情的紐帶。
又逢臘月,想起隊旗,心中不只充盈著即將回家團聚的喜悅,也回放著在雪域高原的那一年、那幫人和那些事的點點滴滴。沒有這些,隊旗于我而言只是一件陳列品;有了這些,隊旗才是值得全家悉心珍藏的傳家寶。
“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國一道前進,服務人民、奉獻祖國,是當代中國青年的正確方向。好兒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奮斗無悔。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人以你們為榜樣,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绷暯娇倳浽?014年5月給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代表的回信,無疑是大學生西部計劃志愿者項目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預示了一個新時代的開啟。后來得知自那一年起,不僅研究生支教團被合并到大學生西部計劃志愿者項目里,而且其中服務西藏專項志愿者隊伍開始擴招為每年2000人的規模。很幸運,我恰恰在那個時候搭上了西部計劃邁入新時代的強勁東風。
2014年6月臨畢業之前,我偶然從學院輔導員處獲知西部計劃服務西藏專項志愿者宣講團要來西南財經大學與同學們交流,本來計劃返鄉就業的我抱著“聽聽再定”的心態去了會場。隨著一張張西藏的風光照、一段段志愿者在那里工作生活的視頻的展示,透過他們細致的補充講解,我對這群志愿者團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或許是看在同是校友的感情上,宣講團里2012年的老志愿者楊超學姐特意在會后囑咐了我一句:“如果想把1到3年的服務期作為考研的備考期,那我建議你不要去。要去西藏參與西部計劃,就要踏踏實實搞志愿服務?!边@份真誠觸動了我,聽得出:志愿服務的大趨勢始終是“真善美”。就這樣,暫未就業的我當場報了名,經過團省委組織的體檢和學籍信息核對后,我順利的也成為了一名等待進藏通知的新一屆志愿者,當時還與學姐約定到時布達拉宮廣場再會。
7月中旬,四川省內學校報名參加西部計劃服務西藏專項的志愿者們被要求集中到成都,隨時等待進藏的指示。“宏琰,鐵下心來,到了西藏再給家里報平安。你媽和我都好好的,別顧前顧后,選了這條路就不能回頭!你和同行的校友張美林一路上要互幫互助,志愿者之間更應該有志愿者該有的作為。”接到父親的電話,確實百感交集。父母自一開始對我赴藏的選擇是持有疑慮的,但是當兒子去意已決時,父母給予的是發自內心的尊重和肯定。
出發的那天,傍晚天色依舊明亮。團省委的工作人員手擎印有“四川省2014年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服務西藏專項志愿者”大旗在北站廣場招呼志愿者們集合,以那面旗幟為原點向外放眼望去,聚在一起的志愿者們密密麻麻,蔚為壯觀。
當時,團省委書記劉會英親自來到北站為志愿者們送行。由于我恰好在集合方隊第一排,而且正對著她。在與大家勉勵交流之后,劉書記親自將工作人員手擎的那面旗幟接過并轉交給我,鼓勵道:“小伙子,到那邊好好干!隊旗你就留著吧?!碑攬鼋舆^隊旗之后,因過于激動,以至我只是不斷地點頭表示感謝,卡到嘴邊的“謝謝”二字愣是沒說出口,至今憶起依然不免尷尬。
進藏專列轟然啟動后,坐在車廂走廊里的我正望著愈來愈遠的“成都北站”四個大字標識,忽然聽到身旁的列車員用四川方言聊天時說:“這幫志愿者娃兒們可真多,121人坐滿了三節車廂,可算一支進藏川軍嘍!”
40多小時的天路西行,滿載志愿川軍的列車飛馳在世界屋脊,有綠草無垠的極目遠望,有雪山連綿的平和安詳,有蔚藍蒼穹的心曠神怡,也更有高原反應的惡心頭痛。最終,我們所有人痛并快樂著安全抵達圣城拉薩,我也足以告慰遠在北方焦急等待著的雙親。
各地志愿者們進藏的第一站都是西藏大學,第一項任務就是接受團區委的組織培訓。如今,我還記得在開班儀式的分會場的大屏幕上,看到團區委副書記王曉輝作致辭時講道:“希望大家放松心態、積極學習,全面掌握西藏特殊的區情和歷史文化,增進對西藏各族人民的友誼,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志愿服務的崗位上,為志愿服務旗幟增光添彩?!?/p>
在七天的培訓中,自治區黨委黨校、衛計委、團區委和西藏大學的老師們分別將西藏區情、高原保健、人文交流、志愿服務等必備知識逐一向大家進行了授課?!袄喜埽顼埖臅r候你媽打我電話了,問我你是不是真的還好?!闭n間休息時,美林同我談到此事,他的回答也確實夠朋友,“我跟阿姨說,宏琰好著呢,沒啥不適應的,四川隊的隊旗都是他扛著進藏的。”當晚熄燈后,想到母親的“拐彎抹角”,鄉愁涌上心頭,兩行淚珠緩緩地流下了臉頰,那一刻才真正體會到“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滋味。
8月初的一天,恰是培訓結束被分到拉薩市城關區人民檢察院后我過的第一個周末,按早先的約定我同楊超學姐在布達拉宮廣場見面,順道轉轉八角街。那天倒也玩得很開心,可不曾料到在拉薩的第一次見面竟成了告別。“我后天回重慶,兩年服務期滿,也是該回去的時候了。宏琰,‘藍精靈就要做‘藍精靈的事,有志愿服務踴躍參加,千萬別混日子,對得起身上這身衣服。”雖然在藏大的時候,團區委特意給每名志愿者都配發了青年志愿者專屬的藍色隊服,但經楊超學姐特意提醒,往后才真的明白:在瑣碎生活的慢性沖壓下,不忘初心有多么的難能可貴。
因為法學專業的背景,很多時候我都是與同事搭檔,上午審查公安機關移送的刑事案件程序上是否符合批捕的要求,下午一起在看守所訊問犯罪嫌疑人固定相關證據,每個工作日緊張又充實。不可否認的是,偵查監督工作使我的業務水平增進很快,但也使我產生了一種錯覺:志愿服務就是做好本職法律援助就夠了。當我有意無意在電話中將這種認識告訴母親后,“把檢察院的工作做好是必須的,但是你按自己心情好壞決定是否參加團委組織的公益活動是絕對錯誤的,我建議你把隊旗掛到宿舍里,每天看一遍,都捫心自問有沒有對得起‘奉獻、友愛、互助、進步這八個字。不要在乎別人怎么做,關鍵是你自己怎么做?!蹦赣H的一席話當場讓我紅了臉,也讓我對“志愿”心生敬畏并持之以恒。在兒子的成長路上,母親始終是一座繞不開的豐碑。
我不否認“三分鐘熱度”在志愿者中并不是一種罕見的現象,但是與其議論別人的不是,首先要做好自己。那次之后,我將本已放在行李箱中的隊旗再度拿出來掛在了宿舍床頭,因為每一次面對隊旗上“服務西藏專項志愿者”的藍色字體與青年志愿者的紅色心形標志,總能讓自己在“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這個簡單又深刻的問題上不疑惑、不困惑。
前幾日,志愿者好友李燕打電話過來,互相之間聊了很多?!按蟾?,2015年五一的時候我去納木錯看你,當時你不在駐地,你的一個同事領我進去,想給你放點水果的,但是人都沒來得及跟我說你的床位,看你床邊掛的隊旗就知道你的位置在哪了!”時隔兩年多,幽默的她不忘再次“揶揄”我那特殊的習慣。
2015年3月底,因為工作安排需要,我經拉薩市團委協調被安排去當雄縣人民檢察院繼續開展志愿服務工作。初到當雄報到沒幾日,就接到了4月中旬要上山參加自治區政法委在納木湖鄉組織的“轉湖”工作隊,估計是室內工作干得久了,突然得知能有野外駐點的機會而感到眼前一亮。等來到納木湖畔的駐點才發現到處都是開有牛糞爐子排煙道的帳篷和活動板房。“咱倆跟法院的人一起住板房!還好不住帳篷,一旦起大風,里邊又吵又冷?!苯涷炟S富的桑米挑了個好位置,直接打消了我對帳篷的美好幻想。
納木湖鄉是個海拔4700米以上的牧區,因扼守圣湖納木錯與拉薩通往羌塘的公路而在藏區的宗教、地理上有著特殊的意義。在那里,每日早上我同桑米、加央一起將警車開到湖畔的和掌石附近警戒,通過車載電臺實時向駐點指揮部匯報情況與報平安。父親不時來電說:在藏區執勤一定要尊重藏族同胞的風俗,與同事和睦相處,把內地大學生陽光的一面展現出來,爭取落個大家都待見的小伙兒。父親的忠告我一直記在心里,那段日子我確實融入了工作隊的大集體,真真正正地將自己看作一名干警。“不得不說,你這個志愿者當干警挺不錯的!回當雄吧,咱們再上納木錯?!痹俣然貞涍@段往事,院里老同事加央一次在微信上同我打趣道。
困難也不是一點沒有,我認為吃水和取暖是當時的兩大難。因為地下水質不理想,工作隊的飲用水都是縣里的卡車開3個小時的山路送上來,每兩天來一趟,大家很節約,盡量都留著飲用。其實同好友李燕在納木錯的那次見面,我確實把她“雷”到了,“大哥,你那臉該補補水了”,她那么一說把我自己都逗樂了。說起取暖,我和桑米倒沒少跑路,每次合力掂著裝滿干牦牛糞的大麻袋從糞堆走到板房,短短的300米左右,我們路上總要歇個四五回喘口氣再走……
一年志愿服務期猶如白駒過隙,飛逝而過。我從納木錯下山的那天,也是離開的時刻?!昂赙?,回內地也別忘了當雄還有你一個家!”副檢察長央金拉姆為我戴上哈達時,代表院里同我告別。那一刻,誰都沒有流淚,按照藏族同胞的習慣,歡迎和送別都是留給真誠與笑容的時刻。
“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每一名西部計劃志愿者出發時的誓詞,正是納木湖畔的日日夜夜讓我于此無憾。
闊別一年,歸心似箭。我至今記得當時自己連續轉了兩次機,以最快的速度飛回老家。內地的7月份已是盛夏,半晌時分當我還穿著帶有濃郁高原特征的長袖、長褲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時,路人紛紛投來好奇的目光。“哎呀,你咋曬得這么黑?。e嘚瑟了,趕緊回家洗洗,換身短袖,你爸還等著中午跟你喝兩盅呢”,當看到一直候在路口的母親時,兩個人心照不宣地互相打趣,“媽,我這是高原紅!你就不能讓我在外邊遛跶、吹會兒納木錯的見聞再回去啊,我隊旗都帶回來了!”那一瞬間,我小了10歲,母親也年輕了10歲,誰也離不開誰。
如今離藏已兩年有余,身邊有太多的改變,但親情、友情、歷史的見證卻屬永恒,一面承載了志愿精神的旗幟已成家里珍藏的永恒,恒久飄揚,永不褪色,只因我們前后共同親力親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