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
“2017年,北京市有3至6歲殘疾兒童1400名,真正進入普通教育機構接受學前教育的是507人,殘疾兒童能夠入園的比例只占三分之一,而北京3到6歲正常兒童的入園比例是95%,應該讓殘疾兒童享受平等教育的權利。”20118年北京市政協會議上,全國青聯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市青聯委員、北京電視臺主持人徐春妮,將學前殘疾兒童融合教育問題作為自己第一份政協委員提案的主題。
“現在北京市有4100多家幼兒園,公辦幼兒園2000家,還有2100家民辦幼兒園,能夠接收殘疾兒童的幼兒園非常少,能進行融合教育的幼兒園更是少之又少,成為了北京市非常稀缺的資源,入園難成為突出問題。但殘疾兒童家長希望孩子入學的愿望非常強烈,90%的殘疾兒童家長希望有更多的幼兒園可以接收殘疾兒童,讓他們能和普通的小孩在一起學習,這就形成了一個反差。”為什么殘疾兒童入園比例比較低?徐春妮分析,一是目前大部分可以接收殘疾兒童的融合幼兒園的資金大部分是自籌的,而且有很多殘疾兒童可能需要進行康復訓練,幼兒園達不到康復訓練的條件。二是師資力量不足,從事特殊兒童教育的老師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的技能,還需要跟這些孩子進行肢體上接觸,心理上的照顧撫慰,還有康復訓練。
北京現在有60家幼兒園是學前融合教育的示范幼兒園,雖然數量不大,但是作為示范基地,是可以把孩子送到那里去的。“但是很多殘疾兒童的家長并不知道。他們大多數只能在自家周圍挨家幼兒園打聽,而幼兒園也往往是被家長打動,本著能接收一個是一個的愛心之舉,招收殘疾兒童入園。”在徐春妮看來,這些都是個案,而放眼長遠,真正需要解決的是學前殘疾兒童融入教育的機制體制建立。
基于此,徐春妮在這次北京市政協會上提出幾點建議:一是政府制定一些政策,保障殘疾兒童入園零拒絕;二是對老師的培訓力度要加大,讓殘疾兒童入園接受專業的指導;三是總結一套孵化經驗,以利于融合教育幼兒園建設,例如整合更多民間康復機構資源,讓他們和幼兒園進行對接,形成互相合作的聯動關系;四是幫助家長了解更多關于融合教育幼兒園的信息。徐春妮還建議給這些家長做好心理上的疏導,有些家長不知道該怎樣和孩子進行交流,也不知道該怎樣和幼兒園進行溝通,“我們應該給這些家長做一個系統的培訓,讓家長和幼兒園方面形成合力,共同完善對殘疾兒童的教育。”
徐春妮曾獲得全國金話筒獎“最佳主持人”等諸多榮譽,繁忙的工作之余,她熱衷公益,擔任數家基金會、幾十個公益項目的愛心形象大使,涉及貧困兒童救助、女性關愛、控煙、古建保護、環境保護等諸多領域。同時,徐春妮擔任北京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理事已經10年。她也因此對殘疾兒童這個特殊群體投以特殊的關注,并多次深入到他們的家庭調研。“我發現,孩子的就學問題是家長們最焦慮的。”成為北京市政協委員后,為了準備提案,徐春妮用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來收集數據、整理資料,并得到了北京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的支持。
新春將至,北京市政協會議時間跟北京電視臺多臺文藝聯歡節目的錄制時間重疊,作為深受觀眾喜愛的北京電視臺當家花旦,徐春妮經常是白天開會、晚上錄節目,電腦里政協提案的文件修改時間幾乎都是凌晨一兩點,但即便如此,她還是一絲不茍地修改完善提案,帶到會上。徐春妮飽含愛意地說道:“北京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各項指標還有人文關懷都名列前茅,我們常說美好的生活一個都不能少,所以希望我們在大步向前走的時候,也不要忘掉這幾百名孩子,讓他們也都能享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教育的公平,讓他們跟我們一起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