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濤
在91科技集團董事長、北京市青聯委員、2017年“北京榜樣”年度人物等身份外,許澤瑋又多了一個全新身份——北京市人大代表。
2018年1月23日一早,市人代會的代表報到現場,許澤瑋捏著自己的當選通知,被記者們團團圍住。“我是一名新當選的代表,心情非常激動,滿懷熱情,準備得比較細致。這次我準備了50多個建議,期待這些建議能得到辦理。”許澤瑋興奮地說。
在許澤瑋的50多個建議中,他自己最重視的是有關促進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建議。“這個建議我調研了非常久,花了半年時間,去了中科院、清華、北航等很多單位調研。”
許澤瑋將目光瞄準了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后留下的諸多設施。許澤瑋說,在北京的疏解整治促提升過程中,有許多老舊辦公空間升級改造為新業態,比如打造為眾創空間。“我認為北京市應盡快為創業企業公布疏解騰退空間引導圖,引導創業企業圍繞首都四個功能定位利用好這些空間。”許澤瑋說。
許澤瑋在和創業者交流中發現了這個問題。他說:“目前政府肯定掌握這些疏解區域的情況,但創業者們并不知道哪里有房可租,大家都在苦于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辦公區域。”
北京市委十四次全會指出,要注重空間騰退與優化提升的銜接。目前,創業企業和服務機構對于這些騰退空間的資料搜集依然處于自身對區域是否熟悉。“一旦我離開所在區創業,其他區的場地信息基本無法獲取,這也造成了創業企業初期交易成本高。”許澤瑋說。他舉了自己的例子:“我們的91眾創空間將原來位于馬甸橋的福麗特家具城升級為創意產業園,就是騰籠換鳥的一個典范。”許澤瑋建議,政府應出臺一個名錄,將疏解騰退出來的各個空間向社會公示,“像我們創業者要找新的創業場地、發展空間,如果政府部門能將各區各街鄉疏解騰退的空間、場地定期向社會發布,給予企業和社會力量一個指引,讓創業者能很方便地找到,節約交易成本,參與騰退后空間的建設,這樣就能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也能實現信息匹配。”
場地問題只是許澤瑋關注創業體系的一個重要環節。他認為,北京打造科技創新中心不僅是城市有多少科研院所、高校,其中一個重要指標便是科技創新企業在城市的數量、地位、經濟貢獻,乃至其在世界的地位。
北京要聚合更多這樣的企業,應研究鼓勵以科學家為代表的技術頂尖人才的創業扶持政策,目前許多科學家掌握大量的科研成果,但受制于體制機制限制無法大膽創業,這些都影響了科技成果轉化效率。許澤瑋說:“未來應出臺科學家和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的比例分享機制,同時設置科學家進出便利的創業機制,如果科學家創業成功將為科技進步乃至城市進步做出重要貢獻,而一旦創業失敗則應該允許其回到原有體系任職,降低科學家創業風險,這樣才能為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智力支持。”未來北京的發展必須強化首都發展理念,以“四個中心”功能建設、做好“四個服務”帶動經濟發展,大力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構建與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相適應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和區域均衡發展。
許澤瑋還建議,要實現上述目標,政府應該在稅收上給予科技創新類企業更大的支持。目前本市的科技創新企業稅收優惠相比傳統行業很大,但是跟上海、深圳等城市相比,優勢并不明顯。“企業是活的,哪里優惠更大就會向哪里去。本市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需要更多有實力的企業助推,比如可以探索科技企業的創始人、高管、核心技術團隊的個人所得稅退稅等稅收扶持政策,降低企業的稅務成本,提高企業的市場高競爭力,吸引更多的科技創新型企業落戶北京,推動城市整體轉型發展。”許澤瑋說。
許澤瑋的建議不僅僅限于經濟和高科技領域,他的關注領域還有文化、民生等方方面面的問題。今年北京兩會,他還帶來了關于北京中軸線申遺的建議。他說,北京中軸線是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梁,在傳統城市空間和功能秩序上起著統領作用。保護、傳承、利用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首都的重要責任,也是我們的歷史責任。要進一步提高對中軸線申遺保護重要意義的認識,落實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整體考慮中軸線及其延長線功能定位,把中軸線申遺保護作為文化中心建設的重大工程抓在手上,集中力量,以釘釘子精神,扎實推進這項工作。
他在調研中了解到,由于中軸線一帶的保護面臨三大問題:文物單位產權混亂、使用不合理和文物騰退資金缺口較大等問題,中軸線短期內仍會處于籌備申遺狀態。此外,隨著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設城市副中心等相繼啟動,北京中軸線申遺也隨之不斷微調。此外,人們對中軸線缺乏必要認識,亟需普及相關知識。
為此,許澤瑋建議:第一,統一做好中軸線申遺保護規劃編制工作,處理好點、線、面的關系,做到遺產點、軸線界面、街區背景相一致;處理好城、景、軸的關系,做到歷史空間景觀修復和現代城市相協調;處理好大、中、小的關系,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面做好規劃管控,確保整體風格相統一;處理好實和虛的關系,高度關注中軸線本體及兩側文物、景觀、遺址,進一步豐富文化內涵和文化傳承。
第二,應盡快將完全騰退中軸線上被不合理占用文物的工作提上議事日程,提出騰退清單,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保障資金投入。繼續做好中軸線上各標志性建筑的維修保護工作,對大高玄殿等受損比較嚴重的建筑應盡快予以保護搶修。對于已經缺失的重要歷史建筑,要加強遺址保護,可在探明缺失建筑的地下遺址位置的基礎上,在遺址旁豎立標志牌,或在地面上標示出遺址的輪廓線,為今后的保護工作留有余地、創造條件。
第三,營造社會氛圍,講好中軸線故事。將中軸線納入重大主題宣傳范疇,加大宣傳報道力度。深入宣傳中軸線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內涵,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進一步扶持中軸線專題片、紀錄片創作。講好中軸線的發展故事,創造一批反映中軸線的紀錄片。同時,挖掘中軸線當代的故事,反映中軸線不斷進取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