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樓宇安防系統是建筑智能化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針對課程以往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本文以專業職業崗位能力素質需求為依據,創建基于工作過程的情景教學,課堂設計為理實一體化結構,其中理論教學以知識夠用為主,實訓教學則以任務驅動來帶動課堂教學。通過課程培訓,使學生初步掌握分析、安裝、編程、調試、維護和管理現代化智能樓宇弱電系統的專業能力,同時,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并結合著教學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精神。
關鍵詞:樓宇安防系統;教學做;門禁系統
一、 引言
安全防范技術是我校樓宇智能化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職業能力課程,它主要是培養學生對安防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能力。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系統的基本結構;熟悉系統設備的功能及選型原則;掌握安防系統各子系統的設計方法,能進行簡單的系統設計;掌握安防系統施工和調試的基礎知識。
為了使該課程的教學效果達到目標要求,學校為本專業購置了10套天煌THBCAS2型實訓裝置。雖然成套集成化的實訓設備提供了實踐教學平臺、促進實踐教學改革、提升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以系統中的安防系統為例,該系統設備的設計和安裝都是聽從教學儀器生產商的意見且全盤接受,不能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提出自己的需求意見;安防系統中的門禁與室內安防子系統因為選購了一體化的控制設備而不能將兩個子系統進行獨立操作;且與之相關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日新月異,配套產品更新換代迅速,目前實訓設備的實際應用能力不足。我們從歷屆學生的學習反饋意見中可以看到,學生對樓宇安防系統的各個獨立子系統的設備認知、調試、維護等學習內容總是不得章法,且對于課堂上老師介紹的實際應用中的技術手段僅僅是理論層面上的了解,想真正掌握這部分的學習知識,往往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認識和再學習。通過對安防系統實訓設備的改造與提升,完成“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實踐,打破以往的以理論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把理論知識學習、實踐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塑造緊密結合起來,真正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掌握一定專業能力的同時,形成一定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
二、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理解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文件明確強調指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是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的有效方法。其實質是在教學實踐中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培養有機結合在一起,建立以工作任務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將理論知識的學習于工作任務之中,堅持理論知識“夠用”為原則,圍繞工作任務的需要選取理論知識,學生能夠運用理論知識付諸實踐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并從實踐中豐富提升自身的理論知識,從而具備完成任務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下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人才。
三、 樓宇安防系統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
樓宇安防系統作為樓宇智能化技術專業的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核心課程,目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教學內容方面
傳統方式是根據教材傳授教學內容,介紹系統的發展、工作原理、系統接線圖為主,學生往往是填鴨式被動接受的對象,缺乏自我學習提高的興趣,實踐內容則是完成現有實訓裝置的接線調試,由于所教授的傳統理論知識陳舊,對于目前日新月異的新技術新工藝介紹不足,所以學生往往無法將所教的內容運用于實踐中,現已無法滿足當今樓宇安防系統工程工作崗位的能力要求、技術要求。
(二) 教學方法方面
原有課程內容的編排選用的是分段式教學,即教師先講授理論知識以后再組織學生開展實訓,采用這種模式使得學生在動手操作訓練前大多已經對理論內容印象模糊,動手積極性不高,無法做到融會貫通。再有學生采取小組合作方式完成工作任務時,常出現部分學生動手操作,部分學生看書、玩手機的情況,教師很難做到全面管理。為了不影響教學進度,教師無法真正實現課堂教學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
(三) 教學評價方面
現有傳統的評價體系過于側重對教學效果的評價,特別像樓宇安防系統這種理實一體化的課程,往往只注重教師評價結果,教師沒有明確的項目過程考核評價標準,評價指標模式化,過程性考核不夠客觀公正,學生是完全被動的評價對象,對于具體教學過程評價明顯缺失。同時有些同組學生參與不夠,教師又很難做到全程教學監管,往往形成同一小組每個人的成績都一樣的情況等等。再有學生成績主要采用傳統表格或者電子文檔記錄管理,形成的班級成績檔案都集中在教學老師及學生所在系部,學生往往都是期末考試結束后才能了解本門課程的最終成績結果。這樣的評價沒有起到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的作用。
四、 樓宇安防系統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建設
針對以上在教學活動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我們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將課程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生產、技術服務融于一體。以樓宇安防系統課程為例,對該模式下課程的教學設計、教學實施過程以及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實踐,使教學內容更加科學合理,教學效率大幅提升,這一教學方法值得進一步思考和研究。
(一) 課程設計
根據安全防范系統的實際工作過程,分析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歸納轉化學習領域,構建教學框架。針對對應的工作崗位所需理論知識、工作能力和職業素質等方面的要求,由消防系統的安裝與調試、視頻監控系統的安裝與調試、入侵報警系統的安裝與調試、門禁系統的安裝與調試等四個學習情境組成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本課程教學內容中包含了目前安全防范系統的絕大多數內容,并且每個學習情境都對應于安全防范系統的工作過程,由若干個工作任務組成。如圖所示,用以培養學生在這些工作任務中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
1. 工作任務一:系統工作操作演示和系統結構的了解、設備的認知:通過系統工作演示可以使學生了解系統的功能、工作方式,激發起學生的興趣。通過現場講解,使學生對系統的基本結構有所了解,并能夠識別系統設備。2. 工作任務二:系統設備的功能、選型:通過工作任務二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系統設備的種類、功能和系統設備的選型原則,并能夠根據教師提出的系統功能要求進行系統設備的選型。3. 工作任務三:系統設備的安裝、接線:讓學生按照產品安裝說明和按照國家相關的技術規范要求進行設備的安裝、線纜的敷設、線纜和設備的端接等工作。4. 工作任務四:系統的檢查、評價:通過完成該工作任務,可以使學生掌握系統調試的方法和步驟。通過學生的自查、互查以及教師對學生完成任務情況的整體評價,使學生對整個工作過程中的不足之處有所認識,使其能夠認識不足,在后面的工作任務中得到提高。
(二) 課程實施過程
課程實施過程中,本著課程內容盡量覆蓋職業崗位的職業能力原則,將樓宇安防系統劃分為6個教學情境。采用“六步教學方法”即咨詢→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六個步驟完成項目的技能訓練,明確了訓練的目標,任務要求及操作規范,保證了訓練的科學、規范、有序、方向。既使學生“有事可做”,又讓學生知道自己“做得怎么樣”。
現以門禁系統安裝與調試為例,展示課程實施過程中的“教學做”一體化改革模式。
學習情境一:門禁系統的安裝與調試
1. 學習目標:通過本學習情境的學時,使學生能夠理解門禁系統的基本功能、系統結構和工作原理;掌握門禁系統的設備選型、設備安裝、系統接線、系統調試方法。
2. 教學實施
(三) 教學評價體系:根據課程特點和教學設計要求,改變“一考定終身”的傳統教學評價模式,增加考核方式的多樣性,建立了以實操過程考核為主、理論試卷考核為輔的課程評價體系,綜合評價學生能力。以門禁系統安裝與調試為例,“教學做”一體化的評價體系應包括以下內容:
1. 課前預習知識考核點:包括入侵報警探測器的功能、入侵報警探測器的分類、門禁控制器的功能、電子門鎖的類別等,由教師評價完成,占總體分數的20%。2. 課中操作能力考核點:包括入侵報警系統設備安裝、接線;門禁系統設備安裝、接線;設置入侵報警主機的參數;設置防區功能;設置密碼型用戶;加入卡或密碼型用戶;修改密碼及刪除用戶等,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評價完成,占總體分數的70%。3. 課后筆試復習知識考核點:包括入侵報警探測器的功能測試方法、主動紅外探測器的更換注意事項、門禁控制器傳輸線路的檢查及更換方法、電子門鎖(開門器)的更換注意事項等,由教師評價,占總體分數的30%。
同時,對于儀器儀表損壞、嚴重違反帶電操作規程、嚴重曠課、缺課等情況,由教師酌情對其進行扣分處理。
五、 結束語
通過實踐充分驗證了“教學做”一體化課程改革的必要性。“教學做”一體化的實施關鍵在于細節安排:
1. 利用教、學、做齊備教學環境,完成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教學任務。2. 學生分組進行任務實施。學生在小組工作中可以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這樣可以達到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協調能力和責任心的教學效果。3. 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實際工程案例和網絡資源,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多角度、多方位進行學習交流,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主動意識、創造意識。4. 通過學生對工作成果的自評和互評,使學生增加質量意識和提高職業素養。5. 教師將學生在整個工作過程中的表現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通過對學生的資訊廣泛性、決策正確性、計劃前瞻性、實施高效性、檢查全面性、評估規范性各個環節進行教學評價。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馬劍岳,趙亞林,王文杰.智能樓宇安防系統的工程設計[J].淮陰工學院學報,2009(3).
[2] 于滔.智能建筑中安全防范系統設計與實現[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3.
[3] 霍振宇,馬永強.安全防范實驗系統設計[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0(4).
[4] 王海軍;張化龍.小型場所安全防范技術的應用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12(2).
[5] 王犀.居住小區智能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08.
[6] 王家生.數字安防系統設計[J].低壓電器,2007(18).
[7] 郭楠;徐鋒.淺論住宅小區智能化[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3).
作者簡介:田金穎,天津市,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新能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