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轉型以及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發(fā)展,小學低年級的語文生本課堂也越來越普及和受到重視,這種課堂在極大程度上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當中的一系列弊端,將課堂的主體轉化到學生上來,符合教學研究領域的終極目標和核心任務。接下來本篇文章就對此進行詳細的探討,以提供給業(yè)內有關人士一些啟發(fā)性的指導,致力于為提高我國整體教學水平貢獻一絲微薄的力量。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生本核心;課堂
一、 明確學生主體,引導自主學習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學生們主體性發(fā)揮是提高課堂效果的根本保證。但是受到長期應試教育的錯誤教學導向,許多學生們并不愿意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當中來,只是一味地依賴老師,機械化的學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是不能夠滿足當今社會對人才發(fā)展需求的。
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在學習對韻歌時,老師要經常傳授一些具有啟發(fā)意義的思路和觀點,而不是將知識生搬硬套給學生們,盡可能的激發(fā)學生們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特別是對課文的理解和背誦,老師要在講課過程當中以充分理解和消化的方式來讓學生們掌握語文的真正內涵。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標,老師要在此方面多做一些教學改革嘗試,正確意識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性作用,給學生們提供一個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平臺,由學生們自己提出問題并自行解決,經過這樣多次的反復練習,相信學生們便可以深挖其中的規(guī)律,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的樂趣,大大滿足他們學習的趣味性和靈活性。所以只有老師深刻意識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基本的教學原則,經常鼓勵學生們陳述自己的觀點,大膽發(fā)言,營造一種寬松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這樣才能夠在真正意義上提高課堂效果。
二、 倡導有效預習,主動獲取知識
小學階段的學生們正處于思想意識的形成時期,因此,老師必須要在這個年齡階段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從而為后續(xù)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要想實現(xiàn)這個目標,就要倡導學生們進行有效的預習,這里給大家介紹的預習不僅僅是指課前的預習,更重要的是在課堂上的預先學習。首先,老師要根據學生們反饋的基本情況來制定符合實際的課件,完善自己的教學內容,提前給學生們下發(fā)相關的任務并讓其自行解決這些問題。在之前的闡述當中我們也提到了學生們的認知過程有其特定的內在規(guī)律,所以教師要嚴格按照這些邏輯規(guī)律來進行,并根據實際情況的改變,適當做出調整,這樣才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對于課堂上的預習工作,老師們主要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來進行,經過小組同學的共同努力,使得學生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逐漸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并且還可以使他們在討論當中提高自身的語文思維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簡直是一箭雙雕。這樣一堂語文課程經過嚴密的安排之后,就會變得更加具有創(chuàng)造性,進而激發(fā)他們更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三、 設計有效提問,發(fā)展學生思維
當前的語文生本課堂正處于一個從外延到內涵不斷深化的階段,而這種課堂模式最大的創(chuàng)新力就在于它是以有效的提問來注重對學生們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在授課的過程當中,老師要經常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們的思維意識,改變以往封閉式的教學模式,啟用開放度更大的教學方式,不再局限于老師對學生們的提問,還要積極鼓勵學生們對老師進行提問,在這樣良性的互動之下可以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加深學生們對此模塊知識的印象,不容易遺忘,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當然也可以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
而所有這些都要求老師們提出的問題一定要有效,這樣才能夠發(fā)揮它的實際性作用。因此,老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們的問題,多多與學生們進行溝通和交流,實際掌握他們的學習情況,在考慮到他們理解和消化能力的基礎之上來進行問題的設置。另一方面,設置問題還要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聯(lián)系,能夠在較大程度上吸引學生們的課堂注意力,同時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通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表明,這種教學方法確實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相當一部分學生從以往的厭倦學習開始向主動學習轉變,不再一味因循守舊。
四、 學會分享表達,促進口語交際
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下,教育不僅要求學生們要學會書本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個性化發(fā)展能力,這樣才能夠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促進其全面化發(fā)展。而語文作為一門語言性的綜合學科,必然要求學生們要學會分享和表達。具體來講,分享就是要向老師和學生們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對某一個問題的看法,這樣才能夠有助于老師了解他們的情況,及時指出其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讓學生們在以后的學習過程當中揚長避短,在最大程度上來提升自己。老師在教導學生們分享自己的觀點時,也要注意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讓學生們更樂于接受。
五、 結束語
經過以上的闡述,相信大家對小學低年級語文生本課堂都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同時也對于相應的提高措施有了一個充分的了解。特別是在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小學教師都在探索更加高效的語文生本課堂教學方法,其最終的目的就是要縮小與其他優(yōu)秀小學之間的教學差距,將學生們培養(yǎng)成更加獨立的學習者,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從而為他們的后續(xù)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薛順群.設置前置性預習,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4):177.
[2] 劉志全.生本教育下低年級的識字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0(7):135.
作者簡介:吳曉東,一級教師,遼寧省本溪市,聯(lián)豐小學歐洲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