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曾經有教育學家、心理學家對人一系列活動進行研究,結果發現人在各種交往方式中:“聽”占交往活動中的45%。這個數字告訴我們,聽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榜樣示范;傾聽興趣;傾聽方法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各種知識與技能,無論是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會聽且聽得懂”是學生學好各種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前提條件。因此,對于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來說,“聽”顯得尤為重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學生在第一學段課程目標中對所要達到情感態度目標明確提出“能傾聽別人的意見”。所以,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是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
在如今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們對學生們的不會聽講感觸頗深。時常見到:每當老師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起來發言時,學生們個個爭先恐后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嘴里喊著:“老師,我來”,甚至有的學生直接站起來說出自己觀點。從這些現象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更喜歡一味地表現自己,對于去傾聽別人的意見,更是無稽之談。所以,學生們對于怎么傾聽,需要進一步地去學習,老師們也要做好榜樣,予以指導。
傾聽是什么呢?傾聽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僅僅用耳朵去聽,傾聽是一種技巧,它是一種心理素養,甚至還是一門藝術。在當今的數學課堂中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讓學生能夠學會傾聽且進行有效的聽課呢?我認為作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
一、 榜樣示范
(一) 教師言傳身教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小學生更有著強烈的向師性,其中教師的言行舉止,更是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影響更是無時無刻的。在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時,教師應以聽眾角色,對學生的發言都做到耐心傾聽他們的發言,不管是口齒清晰還是發音模糊的學生,都要尊重學生的見解,欣賞他們的想法,做到中途不打斷。其實學生更加在意的是老師對自己的評價,當有學生吃力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時,老師要告訴自己,在等一等,學會等待,讓學生的發言把要說的話說完,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師在聽自己的發言,從而對自己信心百倍。教師要放下架子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傾聽學生們的意見,而不是高高在上,這樣學生能夠更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且學生受到教師的影響,潛移默化的學會傾聽,從而逐漸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具備一定的傾聽能力。
(二) 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榜樣
學生在兒童到成人的成長過程中,對榜樣有著不同的心理需求與價值認同。對于小學生來說,真實且感覺到的榜樣,更加容易接受與理解。身邊的榜樣見得到,摸得著,更有利于學生對榜樣的觀察與學習。當榜樣是身邊的同學時,學生間就會產生一種競爭的心理:“他能做到,我也行”,這樣的心理能更好地激勵不服氣的人更進一步,從而帶動整個班級,形成良好的風氣。如在班級上樹立學習之星,傾聽之星,對善于學習、傾聽的學生加以表揚、并予以獎勵,評選出的學習之星、傾聽之星能夠很好作為班級同學學習的榜樣,整個班級形成向榜樣學習與榜樣爭做好的風氣,這樣整個班級的學生都受身邊的榜樣潛移默化的影響,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們都會傾聽,善于傾聽,從而課堂更加高效。
二、 激發學生的傾聽興趣
(一) 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傾聽興趣
課堂因活力而更有魅力,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個活的教學情境,學生在情境中自己豎起耳朵認真聽。因此創設充滿情趣有活力的教學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傾聽興趣,取得好的效果。在課前,要充分準備,合理的利用好導語過渡,適時將猜謎語、聽故事等靈活多樣的形式融入到課堂教學中。用學生自己喜歡的形式開始,如在教學“求比一個數多(少)的數”的應用問題時,創設學生關心的衛生評比活動,學生產生強烈的傾聽欲望,迫切地想知道接下去的發展,自然而然就導入到本課的主題。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能很快將課堂導入和諧有序的氛圍中。另合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課前制作有聲的多媒體課件,更能開闊學生的視聽,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更加集中精力的聽,聽得懂。
(二) 獎勵改進學生傾聽的行為
“在不同時期、不同背景下,即使是同一個人注意力保持時間長短和注意點分布情況也不同。”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注意力的持久性差。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瓦西里·亞力山德羅維奇·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對于好動、活潑的兒童來說,傾聽是無趣的。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從無趣中尋找和創造樂趣,對于年紀還小的學生來說,獎勵是引起學生的傾聽很好的一個手段。二年級的學生喜歡自己表現,不能很好地傾聽別人的意見,因此,我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數學“求比一個數多(少)的數”的問題時,在課前,明確提出要求,在課上認真傾聽老師同學發言的,以“小紅花”對表現積極的學生進行獎勵,學生個個都立起小耳朵來聽,整節課效果較好。所以通過獎勵的手段能有效的改變學生的傾聽行為,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
三、 引導學生掌握傾聽方法
(一) 明確“聽”的要求
對“聽”光有興趣是不行的,還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學生的表現欲強且好動,大部分學生喜歡自己說不能耐心的傾聽別人的發言,所以在課堂上時常出現有些學生做小動作,講話、走神等。這時教師要給學生一個明確傾聽的要求,做到:1. 專心聽老師同學等人的發言。2. 耐心聽完別人的發言。3. 細心聽發言人的發言。4. 有不同意見時能夠虛心接受。5. 用心聽有選擇接受發言人的意見,做到“聽”與“思”并重,相互提高。學生有了明確的目標,他的傾聽能力就能逐漸的提高。
(二) 請學生當小老師
教材中常有新知識學生通過預習已經掌握了,此時,老師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當小老師給同學們講課,上臺講課的學生得到老師的認講得詳細,臺下的學生因為身邊角色發生轉變,聽得認真。
教師要善于挖掘與創造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傾聽興趣,讓學生會傾聽,有利于思考、評價,學生會傾聽,能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智慧,學生會傾聽,當好學習的小主人。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林炳祥.教師傾聽行為的低效表現及改進策略[J].數學之友,2016(6):4-5.
作者簡介:賴瑞隆,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安溪縣感德中心學校大格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