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要求其內容真實,感情真摯,這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為了更好地應對挑戰,就需要語文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思考,積累素材,從而為真實性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真實性;藝術真實;積累素材;運用素材
在對初中生進行作文教學指導的時候,教師往往要求他們寫出真情實感。這樣的要求對他們來說常常會讓他們感到無所適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明白作文的真實性有別于生活真實,是在其基礎上進行加工而產生的藝術真實。藝術真實的首要目標便是感情真摯、立意明確,內容合乎邏輯,想要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就需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心積累素材,在寫作中合理利用素材,那么寫出一篇內容真實、感情真摯的作文也變得輕而易舉了。
一、 觀察生活,積累素材
作文是一個將思想轉變為語言的過程,通過文字來表達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盡管初中生經歷了小學階段的作文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仍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其最主要的問題是言之無物、寫作真實性低等。筆者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導致學生寫作真實性低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平時素材積累量少,導致寫作時無從下筆,無話可說。有的學生在寫作文時甚至直接從網上或者作文刊物上大段落的摘抄、復制,就交差了事。這樣的寫作方法不僅不能提高他們的作文質量,長此以往,還會形成對素材的依賴,妨礙其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當今社會,學生獲得素材的渠道越來越廣泛,網絡、各類作文書刊、報紙等,盡管作文材料浩如煙海,但學生卻越來越不會寫作文,因為他們的寫作越來越依賴素材,嚴重脫離了自己的寫作和個人生活,導致寫出來的作文不僅破綻百出,甚至脫離實際。
如我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寫作章節時,我要求學生寫秋季花草樹木的變化。針對這一寫作內容,有的學生寫得很快,當我閱讀時發現其大多都是摘抄網上的片段,將其拼湊在一起組成了一篇作文:秋姑娘到了,秋高氣爽,大雁南飛,一會兒排成“一”字,一會兒排成“人”字……針對這一現象我要求他從自己的感受出發,從網上尋找素材,從生活中多觀察,重新來描寫秋天。當我再一次閱讀他的作文時,雖然沒有第一篇流暢,但卻感情真摯,打動人心。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指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通過眼觀察、耳聆聽、手接觸、心發現去積累素材,只有將認知和情感相結合整理的素材才能為我所用,才是真正有用的活素材。
二、 注意細節,真實合理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時,除了要求他們在平時生活中多積累素材,還要注意寫作細節,使寫作內容更為真實合理,這種真實并不是排斥虛構。取自原生態生活的真實素材,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符合作文主題,此時就需要對其進行虛構、剪裁、提煉、潤色等,通過這樣的藝術加工,使其由生活真實上升為藝術真實。
(一) 內容合理
一篇作文首先應做到的內容合理,這樣才會言之有物,讓人信服。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培養學生在寫作時養成推敲內容合理性的習慣。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看文章的整體內容。教師要培養學生對作文整體內容進行梳理的習慣,看文章安排是否符合事件的發展規律、前因后果等邏輯關系是否清晰;另一方面是看文章的細節。文章細節是很多學生寫作時容易忽略的地方,而這也恰恰體現了一個人的寫作功底和寫作素養,因此對寫作內容細節的推敲必不可少。具體可從人物的行為表現、性格描寫、景物描寫等多方面考慮其是否符合生活實際。
(二) 立意明確
初中語文寫作并不是對素材的簡單積累和堆砌,學生在寫作中需要對素材進行虛構、剪裁、提煉、潤色等加工,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一篇言簡意賅、寓意深刻鮮明的好文章。在選擇素材和對素材進行加工時,應始終圍繞文章主題,凡是能體現主題的素材就大膽選用,不符合的就算言詞再優美也要忍痛舍棄,否則便會偏題,導致立意不明確。
(三) 感情真摯
在初中作文寫作指導實踐中,除了要保障內容合理、立意明確,還要做到感情真摯。感情真摯也是初中中考作文評分標準之一,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他們在作文中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文貴真,只有感情真摯,才能打動人”,“感情特別真摯,對人生、社會、自然有獨特感受”是初中作文重要的寫作方向,也是教師教學的重心。如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做到感情真摯,感受獨特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與時俱進,提高他們對社會、對生活的認識;二是多組織實踐活動,讓他們在大自然的熏陶中,熱愛生活,激發他們的情感體驗;三是多讀好書,積累閱讀量,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
想要抒發自己的真實感受,寫作教學就需要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有內容可寫,讓學生想寫,這樣才會樂于表達,并且善于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在寫作中抒發真情,我進行了這樣的設計。在上課之初,我為學生出示了命題作文:《鈴聲響過之后》,剛開始,大家不約而同想到的是學校的鈴聲,學校,教室發生的事情,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學校是我們出現的頻率最高的場所嘛。我這樣引導:那么我們學校外的鈴聲呢?譬如車站離別的鈴聲,鈴聲響起之后,是離別,爸爸媽媽外出打工,是不舍,是留守兒童的無奈……這樣同學們議論紛紛,踴躍舉手發言,甲同學說:“我要寫的是路上的一次急剎車的鈴聲,那一次的鈴聲之后是車禍,是低頭族釀造的車禍,是發人深省的鈴聲;乙同學說:”我要寫的是我按響的鄰居的門鈴聲,我搬到小區后,沒有新的朋友,終于我按捺不住,鼓起勇氣按了鄰居的門鈴,主動交朋友,那一次的鈴聲響過之后,把我們的隔閡按斷了,是溫暖的鈴聲……一石激起千層浪,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說真話,抒真情,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三、 小結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想要讓學生擺脫作文寫作真實性的困擾,就要讓他們明白作文真實性原理以及作用,通過針對性的學習和引導,使學生逐漸掌握寫作方法,并通過素材積累,達到下筆如有神,我筆寫我心的境界。
參考文獻:
[1] 張文泰.初中語文實驗教材寫作訓練的新突破[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4(1).
[2] 李延梅.初中語文寫作能力培養的途徑分析[J].文教資料,2011(24).
作者簡介:蔣英,廣東省羅定市,廣東省云浮羅定廷鍇紀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