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初中語文教學受到了更高度的關注與重視,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教育價值日益突出。為了促進情感教育作用有效發揮,本文首先對情感教育基本含義及作用進行了強調和說明,然后對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學應用情感教育的具體策略進行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情感教育;初中語文;對策
一、 情感教育基本含義及作用
情感教育,其基本含義指的是以教育目的為導向,遵循學生為本原則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所展開的一種情感類教育活動。情感教育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態度與情感發展變化。新課程標準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將這種教育教學方法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當中,不僅有利于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發揮主體作用,更好地理解與吸收課本知識,同時還有利于促進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好的教學方法不僅要引入到課程教學當中,同時也應得到恰當合理的運用,這樣才能使方法的效用得到有效高速的發揮,才能促進教育教學進步。
二、 新課程下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 構建情景教學氛圍
語文學習興趣的缺乏使得一些學生學習語文困難,積極性不高,態度懈怠,情感教育的應用可以較好地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增加對語文的情感。根據情感教育的含義與內涵,教師應營造情景化的課堂氛圍,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提高課堂趣味性與情感性。
例如,《朝花夕拾》一課,包含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等多篇故事,教師可以將課本相關的插圖放到課件上,以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將內容展現出來,利用生動形象的圖文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學生好奇心,加深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記憶及其形象把握。有了對人物及其性格特征的把握,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人物情感,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與教育意義,即作者魯迅對故鄉、對兒時的懷念之情。通過情感的引導和興趣的培養,提升中學生語文素養。
(二) 重視學生情感引導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階段的叛逆時期,且現代青少年個性鮮明,追求自我,在這一關鍵時期,初中教育肩負著學生情感教育的重要責任,必須要引起學校和教師的高度重視,必須要花費較多的時間與精力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情感教育,引導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觀念。新課程背景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引入情感教育方法,重視并加強對中學生的情感引導,需要語文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重視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在深化對課本文章情感剖析的基礎上,用情感去感染學生,渲染課堂氛圍,引導學生通過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經歷等來找到文章情感的切入點,激發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
例如,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朱自清的《春》,語文老師在講解該篇文章時,首先應帶領學生對文章進行通讀,然后對文章整體結構進行分析和解讀,讓學生對《春》中的內容形成初步的了解。接著,以四季間的差異為切入點,通過分析每個季節不同的特點特征,讓學生來積極表達自己對各個季節的情感,并對春季特征做出著重介紹,再以發問的方式詢問學生“那么,你們知道作者喜歡的是哪個季節嗎?”,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通過一系列的伏筆、引導與發問,從而引出朱自清筆下別樣的春天。
(三) 深化文章情感剖析
基于情感教育思想,為了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和興趣,教師在開展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應該利用真實的情感去打動學生,與學生開展情感上的、心靈上的溝通,滿足學生經歷不同的情感需求,并加深對文章情感的深度剖析,從而達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目的。鑒于學生各方面的差異,在采用情感教育的同時,還應輔以個性化教學等其他高效教學方法,以進一步滿足不同學生的情感需要,促進中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在實際的講課當中,深度剖析文章情感,要求學生首先必須對文章內容、結構、寫作背景、作者等形成基本的了解與掌握,這是必不可少的前提與必要條件。
例如,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背影》,作者朱自清在1925年收到了父親的來信,回想起了當初在南京車站與父親分別時的情景,有感而發便提筆寫下了這篇文章。在講解這篇文章時,首先應對文章的創作背景和作者進行相關的介紹,然后閱讀文章并對文章結構進行分析和劃分。教師以生動的肢體語言對文章內容情景進行描述和講解,讓學生在腦中自主聯想,并列舉生活中大量這樣的例子,達到對《背影》一文情感的深度剖析,激發學生情感共鳴,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四) 密切聯系現實生活
理論源于現實,應用于現實,加強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教學途徑。在情感教育的運用下,教師借助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備開展場景設計、情景模擬教學,對教材中所描繪的場景進行模擬,并通過多媒體設備呈現在學生眼前,詢問學生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若有當時又有著怎么樣的感受和體驗。通過課堂教學、情感教育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引導學生聯系自身生活實際,以達到激發學生情感,促進語文教學的目的。
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作者莫頓亨特講述了自己兒時與幾個小伙伴一起爬懸崖的故事。當爬到一處巖石架時,作者陷入兩難境地,后來在父親的幫助下成功脫險。起初,作者遇到巖石心里很是害怕,覺得自己沒辦法前進了,后來通過與父親的對話逐漸產生了信心,并在信心的幫助下最終成功脫險。作者通過該篇文章教育人們不要被眼前的困難所打到,走一步,再走一步,可能你就會邁向成功。
三、 總結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引入不僅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實際需要。盡管當前初中語文教育對情感教育的運用力度還不夠,但隨著教師對情感教育認識的逐步深入,對情感教育的逐漸重視,相信情感教育一定會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最大化地發揮效用,推動初中語文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
參考文獻:
[1] 鄒慶剛.對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幾點探討[J].考試周刊,2017(77):62.
[2] 田擁麗.試論新課程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以北師大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J].中國校外教育,2016(8):116.
[3] 牛春燕.淺談新課程改革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語文學刊,2014(16):163-164.
作者簡介:廖崢嶸,福建省泉州市,鳩林中學。